领导必须拥有的6个思维(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的区别)(1)

记得成龙曾经唱过一首歌,叫《真心英雄》,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我认为,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下属之所以还是下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领导相比于下属,他的成功之处就是他成为了下属的领导,两者相比,领导肯定比下属更具备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来源于所掌握和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思维、资源等方面。

领导的定义是什么?

是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下属的定义是什么?

是指归属或从属于于上级,接受上级的指引和影响的人。

从领导和下属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领导和下属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行为过程,领导占据主动地位,而下属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地位。

思维的定义是什么?

是指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理性和感性的认知过程。

将了"领导"和"思维"这两个定义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领导利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以此来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接下来,我将罗列出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的几项区别,在此区别的基础上来探寻导致这种区别的原因。

领导必须拥有的6个思维(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的区别)(2)

一、在现实中,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区别:

1.领导思维会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下属思维则从"自身局部出发"考虑问题。

A部门的员工和B部门的员工因为业务上的事情掐架,两个部门的员工都希望自己的领导能够出面相互理论,但是,两个部门的领导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先了解清楚了整个事情的过程,然后双方坐下来,好好地沟通一番,帮助员工A和B化解了这一场矛盾。

2.领导思维以"结果为导向",下属思维以"过程为导向"。

在职场上,我们老听见有人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句话虽然已经过时了,但还是大多数职场人的口头禅。作为领导,他主持一个项目或工作,最终是要拿结果说话的,并不会太在意你的过程。

3.领导思维善于"联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下属思维是以"个人"解决问题。

某公司销售部遇到了销量下降的问题,各个销售员之间相互讨论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销售经理出面联系了公司的广告宣传部、市场部、再利用身边一些人脉资源,终于让销量回升。

4.领导思维是"面"思维,下属思维是"点"思维

小王介绍了一个新员工,直接带给了自己的部门经理,部门经理让他直接带给人事部经理,小王很难为情的说:"经理啊,我和人事部经理又不熟悉,还是您带去吧!"经理对小王说:"我带过去和你带过去效果就不一样了,还是你带过去吧。"在月末,由人事部经理考核的那一栏中,小王的分数明显比其他人高。

从以上可以看出,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下属之所以为下属,是因为两者的思维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那么,为什么领导思维和下属思维会有这样的本质性差别呢?接下来,我们掰开了,揉碎了,一一剖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领导必须拥有的6个思维(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的区别)(3)

二、领导思维为什么和员工思维有区别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领导思维和下属思维的差异也是由自身所处的客观世界和环境所造成的。根据这个原理,按照前面我讲过的4种领导思维和下属思维的差异,来逐一的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维上的差异。

1.领导思维为什么是全局思维,而下属思维则是从自身出发考虑的局部思维呢?

假如你是某一个部门的领导,自己部门的下属和其他部门的下属因为各自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你是袒护自己的下属呢?还是搞清楚情况,和对方部门的领导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商议一个解决的办法呢?我相信,作为真正的领导者,肯定不想激化矛盾,破坏部门之间的和谐,会选择第2种方式解决问题。

为什么领导会选择第2种解决方法,想象一下,从公司整体上出发,公司内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就犹如一个家庭之中的亲兄弟,以后还要在一个锅里面吃饭,不能搞僵的。再说了。有智商和情商的领导,都基本上不会窝里斗,窝里斗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有一个电视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里面有一个情节值得学习。当时国家处于外患四起,濒临灭亡的边缘,大臣们还在朝堂之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一个大臣很痛心,就站出来说了这样一番话:

国家都快要亡了,你们还在斗,等把国家斗亡了,我看你们还有机会,还有地方去斗吗?现在大家都不要斗了,好好想想怎么抵御外敌的办法啊!

当这位大臣说完这番话时,那些勾心斗角的大臣们都默默的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从这位大臣的一番话中可以看出,那些窝里斗的人根本就不能被称为领导者,最多也就是下属的角色,而能说出这番话的大臣,才堪称具有大格局的真正领导者。

以上这就是领导为什么会有全局性思维的原因。那么,下属为什么会是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的局限性思维呢?

下属一般情况下由于职位关系的原因,不会看的那么长远,再说了,从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特性出发,都是趋利避害的。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多数情况下都会先以自身利益为重的。自身利益如果上纲上线的话,必然就是局限性思维了。

2. 为什么领导思维以结果为导向,而下属思维以过程为导向呢?

如果领导是老板,老板要想让企业存活下去,必然要去创造效益,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赚钱。记得曾经有一位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听你说过程,我只想知道结果如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老板是多么的渴望结果。如果老板对结果没有强烈的渴望之心,估计很多企业早就玩完了。所以,这就是领导为什么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

可能有人会说:"没有过程,那来的结果?"这句话也很对,没有毛病。但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多半可能不是领导,因为很多工作都需要下属去做,下属多半经历的都是工作的过程。所以,作为下属,更重视过程也是正常的。

但在这里必须申明一点:所有成功的领导都会以结果为导向的,但所有的下属也不一定都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要不然,领导是从哪里来的?

3.为什么领导思维善于联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而下属思维是以个人解决问题的。

还是哲学上的那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为什么领导思维善于联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而下属思维是以个人解决问题的呢?一方面,领导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职位角色 ,接触到的都是一些高职位的人,遇到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利用手头的高端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身处的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一般都不是小问题,单独的依靠个人的力量或某个资源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因此,他必须联合各种资源解决。而下属在这两方面,都是相反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领导思维善于联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而下属思维是以个人解决问题。

4.为什么领导思维是"面"思维,下属思维是"点"思维?

就以第一个内容中所列举的小王介绍员工为例来说明一下,在小王固有的思维意识中,他认为自己与直属领导的距离最近,而且本来是给自己的部门招聘员工,在他的内心觉得,只要把人带给直属领导就行了,自己和人事部领导反正又不熟悉,也就没有必要亲自带去。小王的这种思维意识就显得比较孤立了,为什么孤立呢?接下来分析一下领导的思维意识就能对比出来。

虽然是给本部门介绍员工,但是站在小王领导的角度上,一方面,他们部门招人,在流程上还是要先通过人事部的面试的,人事部审察完毕后,没有问题才能由用人部门来面试。另一方面,人事部对员工也有考核的权力,如果自己直接给人事部介绍人,人事部经理会认为理所当然,不会领情。如果由小王领去,小王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人事部经理不仅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还会因此对小王心存感激,加深对小王的印象。这样在考核的时候,说不定人事部经理会给小王在某些项目上加分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领导能够通过介绍人想到小王的绩效考核,他的思维是一个"面"思维,而下属小王的思维就比较孤立了,只想着把人带给自己的领导就完事了,他的思维是一个"点"思维。

领导必须拥有的6个思维(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的区别)(4)

三、领导思维和下属思维产生的根源是由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角色分析)

有一句话叫做:"在其位,谋其职。"意思就是说,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会思考与本职位有关的东西。作为领导和下属这两个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也是如此。

领导在工作过程中一般扮演了以下几种角色:

1.决策者

2.计划者

3.组织者

4.协调者

5.控制者

下属在工作过程中一般扮演了以下几种角色:

1.执行者

2.追随者

3.响应者

从领导和下属的角色上可以看出,企业很多大政方针,工作计划,人事组织工作,人事物的协调和控制工作,都是由领导决定的,而下属只要执行好领导的大政方针、工作计划,追随着领导,好好的响应领导的工作组织和工作协调就行了。

这表明:领导处于主导的地位,而下属则处于被主导的地位。这样的话,就导致了领导思维和下属思维的截然不同。这就要求领导必须从"全局"、"结果"、"联合各种资源"、"面角度"的思维出发考虑问题,而下属则不一定就要必须具备这种思维。

【总结】: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领导思维与下属思维的区别是由他们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领导思维更多的是从横纵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而下属思维多是从横或者纵的单方面去考虑问题。从区别中也可以给所有还处在基层的员工一个启示,要想在职场上更快的进化,必须向领导思维靠拢。哲学上虽然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但并没有说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一个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