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了飞机,看到微信群里一片声念叨。无论平时关注不关注娱乐圈的,都在讨论:那谁结婚了。

我倒是一晃神,想到句话: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没法子,毕竟我唯一熟悉的她的角色,也就是小乔;也就是“萌萌,站起来”这句台词。

当然,在我心目中,这并不算是最贴切的小乔。

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了)(1)

十年前的那部电影里,曹操为小乔大军南来。这个段子的创意,说来很神奇。

因为正史里,小乔本是个被一笔带过、跟曹操与赤壁,谈不上啥关系的人儿。

《三国志•周瑜传》说: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孙策和周瑜攻了皖,得到桥公二位女儿,且明说了,二位姑娘身处流离之中。孙策和周瑜各分一个。

故事结束。

有人说桥公是袁术手下桥蕤,若如此,感觉不大妙。

另有一说是桥玄——这个说法的微妙处是,能跟曹操套上关系。毕竟桥玄当年说曹操是命世之才,还把他引荐给许劭,说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曹操也给桥玄写过文章。如果桥公=桥玄,那么曹操喜欢小乔,听上去就顺理成章了。但这说法也没扎实根据。

总之,史书上,周瑜和小乔(桥)就这么简单。

小乔(桥)跟曹操,也没啥明确瓜葛。

但架不住后来的诗人够八卦,有想象力。

杜牧写《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概是第一次提到“赤壁如果输了,二乔就要被曹操拐走了”的设定。

苏轼写《念奴娇》,也来凑一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小乔、周瑜、赤壁。

忽然就挂钩了?

诗人们的八卦创意,小说家当然要捡起来。

《全相三国志平话》里,很八卦地说:周瑜因为贪图与小乔的欢乐,不肯来做元帅;诸葛亮去了,当着小乔,怒斥周瑜,周瑜才奋发:

「今曹操动军,远收江吴,非为皇叔之过也。尔须知曹操,长安建铜雀宫,拘刷天下美色妇人。今曹相取江吴,虏乔公二女,岂不辱元帅清名?」

周瑜推衣而起,喝:「夫人归后堂!我为大丈夫,岂受人辱!即见讨虏为帅,当杀曹公。」

这里的剧情,被诸葛亮提了曹操抢二乔,周瑜不肯受辱,才去打赤壁。显得周瑜是个轻薄好色之人,不识大体。《全相三国志平话》很粗糙的一面,体现了。

但这创意着实不错。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许多是借了平话说法的,所以做了经典的修改,剧情众所周知:

周瑜早存抗曹之心,但要试探大家的心志;诸葛亮也知此意,所以故意用《铜雀台赋》,来个“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得周瑜大怒,说出了心里话。

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躁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这样子,显得周瑜又有城府,又有心机,又爱妻子,又忠孙策,人设就圆满得多了。

妙在后面曹操横槊赋诗时,还补了一段,显得曹操的确垂涎小乔:

“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所以咯,就是这样了:

正史,小乔(桥)是皖城桥公小女儿,嫁了周瑜,没下文了。

但后世诗人们想象力丰富,把赤壁、周瑜、小乔挂钩了。

小说家们就替周瑜、小乔和曹操串起了线。

终于搞出了个既成事实,好像曹操下江南是想一举两得,江山美人兼得。顺便为周瑜安排了乔国老这个老丈人,好促成刘备与孙夫人。

这种凭空编绯闻,此前也不是没有。李端有首《听筝》写: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众所周知,周瑜即便酒醉,听见弹错琴都要回头的;所以一个姑娘希望得到“周郎顾”,就故意弹错。

20世纪初有个叫周大荒的,写过个小说叫《反三国演义》,借这首诗说事,说有个姑娘叫金粟柱,就这么勾搭上了周瑜;搞得周瑜家里一个小乔、外头一个小金,很快身体就毁了。这个小说槽点很多,很值得细说,以后再吐槽。

回到主题,小乔。

有一点很遗憾:《三国演义》里,小乔基本没登场,只出现在对白中。倒是周瑜的丈人乔国老戏份很多,有几段戏还极其可爱。先是被刘备哄了,跑去跟吴国太报喜,等孙权揭露是周瑜的美人计时,乔国老就一力促成刘备孙夫人的婚事,真是个大好人。

这就得说我们经典的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了:就周瑜和小乔的夫妻关系,里面给了许多很妙的细节。比如,乔国老有句可爱极了的台词:他去劝孙权,用孙夫人钓刘备的美人计太龌龊了,不能做,“此事只怪周瑜,下次见了,我必骂他。”一下子把个在老丈人面前唯唯诺诺的大都督形象勾勒出来了。

又,在老版《三国演义》里,特意加了小乔的戏份。

先让她与周瑜琴瑟和谐,鲁肃还微笑,“且先让贤伉俪相聚一刻。”之后小乔还颇识大体地劝周瑜,哪怕不为了自己姐妹,也要为江东抗曹,真是大家风范。

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了)(2)

后来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了,卧龙吊孝时,小乔还非常大气地劝了诸葛亮。

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了)(3)

这样恰到好处的加戏,是老《三国演义》非常精妙的所在。

小乔的角色,略加点染,忽然活了。周瑜所以爱重于她,也显得格外有说服力了。

这也是何晴老师四大名著集齐的一部分——电影版《红楼梦》、《西游记》里的爱爱、《水浒传》里的李师师,《三国演义》的小乔。完美。

本文没啥主题,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小说家的嘴,骗人的鬼。

能硬生生把史书里出现过一次的姑娘小乔,跟曹操、赤壁、周瑜、江山美人强行挂钩。

但因为诗人(杜牧、苏轼们)与小说家(罗贯中们)合力编排得当,编剧凑得好,何晴老师演得好,所以,原本在历史上可能没啥存在感的小乔,就成真传奇了,成了女神了。

当然对我而言,十年前那部电影里,“萌萌站起来”的小乔,跑到曹操营帐里斟茶的小乔,有些太玄幻。这也是十年前那部电影可惜的地方:梁朝伟的周瑜、尤勇的刘备、臧金生的张飞、金城武的诸葛亮、张震的孙权、张山的黄盖(他是老《三国演义》的赵云)、胡军的赵云、巴森的关羽,侯勇的鲁肃,都演得挺好。

就是这小乔,从头到尾举手投足,都显得太像演员自己,于是不太像小乔了。

相对而言,我觉得,何晴老师演的始终还是小乔,而不是她自己。

当然,也许是我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像每一代人,自有自己心目中的独一无二的赵敏、黄蓉、小龙女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