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辞古奥,难读难懂,几千年来就一直让人头疼。很多人读了一辈子,还是糊里糊涂,为什么呢?我看至少有7个原因。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1)

第一是很多生活场景已经离我们很远。需卦初九爻:需于郊。郊是什么?这就要懂古人关于地域的划分,以城市为圆心,有城郭郊野鄙,越外围越不受重视。同人上九“同人于郊”也是一样的。

再说大畜九二和小畜九三,都说“舆说辐”。这跟以前的马车有关系,不知道马车的构造就无从理解 :舆是车斗,载人的,辐,是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棍儿。舆说辐,就是舆脱辐,车散架了,分崩离析。

升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萃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三处的“禴”祭是古代君王具有的祭礼。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禴祀是四时之祭最薄者也。只要心诚,礼数倒在其次。

再如归妹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要懂得上古时期的陪嫁规矩。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匪寇婚媾”作何解?这牵涉到抢婚习俗。

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樽是什么?簋是什么?缶是什么?牖是什么?这也与先民的祭祀道具息息相关……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2)

第二,先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准不能拔高也不能低估。中国有个著名的算术题,叫“鸡兔同笼”,解法是独特的“砍足法”,看似很巧妙,也足见算术的不发达,再看看人家古希腊的几何数学,差距不是一点点的大。易经运用的主要是象数思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先民的智慧也就到此。

包牺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网罟有纲有目,纲举目张,外型跟离卦很像。颐卦上艮下震,像个大肚子,中间臃肿不堪大用,上下两爻才是成卦之主;剥卦上艮下坤,像烂了心的果实,所以要一层层剐掉。姤卦是一阴始生,没办法阻止;复卦是冬至之卦,一阳始生。这些卦象对于整组卦的解读非常有益。

少男少女,男上女下,这就是咸(感),交感起来,刻骨铭心;老男少女是归妹,纳的是妾,非正室也;损下益上是真损,下坡路、缺德的做法,而损上益下是益,裒多益寡永远正确的。

再说,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顺而动是豫,可以做大事;止于险是蹇,往蹇来连,动辄得咎,何之也?健而巽是小畜,一味绥靖成不了大事,而大畜,能止健,大乱必然大治,所以何天之衢。

当然,易经里面并不含系统的五行哲学,尚书里所讲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在易经里没有体现,后来所谓的各种术数都是衍生起来的,非易经固有。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3)

第三,词汇断代,语义变迁,很多人看不懂了。庄子里有“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前面四个都是千里马,但在当时还是有区别的,但区别是什么,现代人已经不懂了。困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葛藟我们还能想象大概是葛藤一类的植物,而臲卼,谁还知道这是高而直竖的木桩呢?

渐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 衎衎是什么意思,据训为快乐的意思,但这词汇,只有老老老夫子才会用。在震卦里,这情况非常集中,一共用了五个叠音词: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苏苏,震索索,视矍矍。实在让人头大,只能听古人解释了,越古越好。

随六二:系小子,失丈夫。以现在人的理解,小子就是小人,就是品德低劣的人,至于丈夫,就是妻子的老公喽。其实,小子此处是地位低微的人,而丈夫是地位相对高的人,与品德无关。再说否六三:包羞。“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句中的包羞已经定了性,而易经里是“苞馐”的意思,玉盘珍羞直万钱!后来居上,影响解读。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4)

第四,易经体例的独特性。所谓的这些爻辞卦辞,都是以前算卦的记录。时间久了,这些竹简就多了,孔子韦编三绝,就是不辞劳苦整理竹简的明证。但要明白的是,同一爻,往往有多个验例。整理者不忍去掉,于是两条,甚至三条都编进来。

你看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与前面的明显没有联系,这就是杂糅的结果。

再如,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还有,如震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应该不只是两段文字,而是三段文字!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5)

第五,易经惜字如金,不少爻辞只有寥寥几个字,如临卦:初九:咸临,贞吉;九二:咸临,吉无不利;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六四:至临,无咎;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上六:敦临,吉,无咎。算卦的人只知道好与坏,跟小庙里的上上下下签差不多,难以理解。

类似的卦还有遯卦,九四好遯,九五嘉遯,上九肥遯。蹇卦,初六往蹇来誉,九三往蹇来反,六四往蹇来连,九五大蹇朋来,上六往蹇来硕。兑卦,初九和兑,六三来兑,九四商兑,上六引兑。解读就好像在猜谜语,不从象数上来解卦,永远解不透。

惜字如金有时也是无奈,因为验例里面没有非常合适的,整理者只能这么交差了,宁愿少说,不能说错!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6)

第六,别字和脱简。易经是经,只能质疑,不能改动,就好比大领导的错别字,错了你也不能改!剥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这个“床”字,异体字是“牀”,这与“戕”非常接近,剥床是否就是剥戕,这很有讨论空间的。帛书周易是“剥臧”两个字,估计这几个字以前都是混在一块用的。

未济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征凶就不利涉大川,这爻辞让多少专家懵了。恰当的解释就是脱简,掉字了,缺了一个“不”字。托名孔子扶乩而成的《易经证释》就明确说:“原本利上脱一不字”,当然也有专家考证“征凶”和“利涉大川”的相通之处,死胡同也!

再说下系辞,其中有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当代名家金景芳曰: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究竟是五十还是五十五,这个公案也不知何时得了。

易经读不懂(易经为什么读不懂)(7)

第七,众说纷纭,几千年没有定论。刚才说的大衍之数是一个例子。易经成书几千年了,几千年来解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没有谁的解读是不刊之论,包括王弼、郭象、朱熹,都是公说公有理。

聊举三例。蛊卦: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怎么理解?复卦: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七日来复”,怎么理解?巽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怎么理解?临卦: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八月有凶”,怎么理解?

对于易经理解深不深,这些问题是试金石,也是绕不过去的,但谁让谁服了?NEVER!

有人说,易经越看越不懂,这是有道理的。当然,明白了这些,你会明白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