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隐居时靠什么生活(归隐后的陶渊明真实生活)(1)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1]。秋菊盈园[2],而持醪靡由[3],空服其华[4],寄怀于言[5]。

世短意恒多[6],斯人乐久生[7]。

日月依辰至[8],举俗爱其名[9]。

露凄暄风息[10],气澈天象明[11]。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12],菊为制颓龄[13]。

如何蓬庐士[14],空视时运倾[15]。

尘爵耻虚壘[16],寒华徒自荣[17];

敛襟独闲谣[18],缅焉起深情[19]。

栖迟固多娱[20],淹留岂无成[21]。

【注释】

[1]重九: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传统有于此日饮菊花酒的习俗。

[2]盈:满。

[3]持:把。醪:浊酒。靡由:无方,没有办法。“持醪靡由”是说无酒可饮。

[4]服:持。华:同“花”。

[5]寄怀:寄托怀抱。

[6]世短:人生短促。意:愿望。恒:常。

[7]斯:则,就,因此。乐久生:以长寿为乐。

[8]依辰:按时。

[9]举俗:整个社会。爱其名:都喜欢重九这个节名。九月九日,日月都逢九,旧时风俗认为九是阳数,故称重阳。魏文帝《九月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

[10]凄:寒凉。暄风:暖风。

[11]澈:清澈。天象:天空的景象。

[12]祛:去除,消解。

[13]菊为制颓龄:菊花能延年益寿,阻止人的衰老。

[14]蓬庐士:贫寒之士。

[15]时运:时令运行。倾:尽。

[16]尘爵:积尘的酒杯。爵:酒杯。虚壘:空酒壶。壘:酒壶。这句意本《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壘之耻。”原意是说:父母饮水的瓶空了,是因为壘中无水,这是多么可羞的事。这里的意思是说,面对着积尘的酒杯和空空的酒壶,感觉有些羞愧。

[17]寒华:指菊花。徒:徒然。荣:开花。

[18]敛襟:整一整衣襟。闲谣:悠然作歌。

[19]缅焉:怀想的样子。

[20]栖迟:游息。娱:快乐。

[21]淹留:滞留,久留。岂无成:难道就没有成就吗?

【串讲】

诗前小序说:

我闲居在家,喜欢重九的节名。秋菊满园,却无酒可饮,空自拿着一把菊花,只能寄托感慨在这首诗里。

诗句大意是:

人生短促,却总是有很多愿望,人人都喜欢长寿。重阳节按着时序又到了,整个社会都喜欢这个节名。露水寒凉,暖风停息,空气清澈,天空明净。飞向南方的燕子不见了踪影,从北边飞来的大雁也只留下了鸣声。重阳节饮酒可以消去种种忧愁,服菊能阻止人的衰老。怎奈隐居草庐的寒士,只能空看着好时节就这样过去。积尘的酒杯和空空的酒壶让人感觉羞愧,菊花也只能让它白白地开着。整一整衣襟独自悠然作歌,深情怀想,心绪飘向遥远的地方。隐居生活已然有很多的乐趣,我长久地待在这个地方,难道就没有一点收获吗?

【点评】

《周易》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魏晋时期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代沿用至今。节日民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西京杂记》卷三汉高祖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讲述宫中风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吟咏的就是这个节日。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闲居在家的陶渊明因为家贫,竟连按风俗饮一壶菊花酒的可能都没有,这不禁使他想到了人生的愿望,想到自己隐居生活的得失。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愿望,但在短促的一生中能实现的愿望又有几桩?于是人人都想长寿。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含有求取长寿的意思,在此点上,陶渊明并未能够免俗,在另一首诗中他就说过:“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读山海经(其五)》)。重阳节而无酒可饮,这怎能不使他怅然。“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是饮菊花酒的本意,但如果因无酒可饮而不快乐,岂不是颠倒了这爱惜人生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