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情感

周父去世前一晚,周秉义和周蓉都赶回来了。全家人睡在一张炕上,周父说周蓉:

蓉儿,爸可没有批评你的意思,你看咱们家这三个孩子,你在外面不容易,爸和妈都知道,但是你弟弟,你哥哥这也不容易,你弟弟一心想要把咱们这个家搞好,现在做得多好啊。哥哥一心要做好组织上交给他的工作,现在做得也不错。

其实,周志刚这话是针对周蓉的,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但他这个小棉袄却从小就不让人省心。周志刚自知大限将至,就想在临走前好好叮嘱女儿。但他也知道女儿自小就高傲,如果他直接说周蓉,会伤害她的自尊心,让她觉得没面子,所以周志刚用最委婉的方式,把俩儿子也扯进来。

周秉义觉得自己担不起父亲的称赞,他惭愧地说:爸,我做得不好。

周志刚鼓励儿子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努力!

周蓉看到父亲对哥哥的叮嘱,她也想知道爸爸是怎么看自己的,于是就问:爸,我呢?

我闺女是最好的了,大知识分子,大教授,给爸爸这个老脸争大光了,爸爸谢谢你!

你和秉昆做事,不管对错那都是咱们自己家的事,但是你哥哥就不同了,他做得对,老百姓拥护他,做得不对,老百姓骂的还是咱们老周家。

周秉昆听着父亲对哥哥姐姐的评价,他说出憋在心中的一个疑问: 爸,问你个事,你说在你心里,咱们姊妹仨谁最好?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

周志刚说你们仨在爸爸心里,都是顶呱呱最好的 。

周蓉笑了,她嗔怪地说,周秉昆你这个混蛋,你挑事啊。

周志刚接着女儿的话头:他这是给爸爸高考啊。

周秉昆不依不饶地追问父亲: 你就说谁最好?

周父说:

那我就说实话了,你哥你姐不在家的时候,爸爸一定告诉你,秉昆,你是最好的。等你跟你姐姐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就对秉义说,秉义啊,你是三个当中最好最好的。等你和哥哥都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就对你姐说,你是最好的。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2)

周志刚这番话成功把三个孩子逗笑,周蓉撒娇地说:爸爸就是个老狐狸。周志刚再次发挥他的幽默,说爸爸是老狐狸,那你们还不就是小狐狸啊,你妈就是养狐狸的。

三个孩子都笑了,周秉昆更是把脸朝向父亲这边,像个刚刚被父母夸赞过的孩子一样,心满意足地睡了。

对周秉昆来说,从小他的心愿就是要得到父母的认可,他认为妈妈喜欢哥哥,爸爸 喜欢姐姐,唯独他没人疼没人爱的。长大后,哥哥姐姐都很有出息,他觉得自己一直不被父母待见。

想要得到父母认可是周秉昆这辈子最大的心愿。这些年他无怨无悔为家里做了很多事,但他不知道爸妈是怎么看他的,所以,他才坚持问出心中的疑问。

其实周秉昆不知道,他这个疑问揭开周家父母埋藏一生的隐痛。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3)

1周志刚心中的隐痛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对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来说,他却从没有过这样的奢望。他一辈子勤奋,与人为善,但他没读过多少书。所以在他有限的认知中,他认为“龙生龙,凤生凤”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虽然他不知道什么叫做基因,但他知道,凭自己和老伴这样没知识没文化的人,既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又不能给孩子帮助,所以孩子们最多也就是个工人。

但让他意外的是,他的长子周秉义和女儿周蓉居然都考上了北大。这让他倍感有面子。

不管怎么说,在整个光字片,是他老周家第一次出了两个大学生,还都是名牌大学。

所以,很多年不曾出门拜访的他,在那年破天荒第一次领着儿女们出去给大家拜年。当邻居们夸赞他两个孩子有出息时,他内心也洋溢着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是人就有弱点,因为两个孩子的优秀,能让周家在街坊邻居面前长脸,周志刚倍觉骄傲,他很自豪。

但是,他却忽视了小儿子心中的感受。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4)

相比于哥哥姐姐的优秀,周秉昆从小学习成绩就是最后。当父亲领着全家出去拜年时,当所有人夸赞哥哥姐姐,以及嫂子和姐夫时,他心中的自卑再也掩藏不住。

是啊,和哥哥姐姐比起来,他既没上个好大学给父母争光,又没有娶个能让父母夸得出口的妻子,大家都知道郑娟是带着楠楠嫁过来的,虽说他把楠楠说成是自己的孩子,以此来堵住悠悠众口,但人们心里会怎么想,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

所以,自卑的周秉昆在压抑了几天之后,终于跟哥哥干了一架,跟父亲吵架,甚至父子俩多年不联系。

周父觉得自己是父亲,儿子应该给自己低头。周秉昆觉得一定要干出个成绩来再跟父亲写信。

后来,周志刚退休回家,才知道儿子竟然搬进了新房子。可是搬家这么大的事情,秉昆却没有告诉他这个当爸的。

周志刚心里很恼火。那天晚上父子俩再次发生剧烈的冲突。

周志刚说:你说我势利?是的,我这个人毛病不少。但是敢说我势利的,你是头一份!

周志刚越说越气,他从床上跳下去,打开电灯。

他问周秉昆:

知道我为啥开灯吗?我就想看看你的脸,我看看你的表情,我看看你每天在想什么呀?我问你,你那些朋友,你那些在光字片长大的朋友,有没有想过,自己要是不在光字片片长大就好了,自己要是能有个当官的爹那就更好了?

周秉昆沉默了一会儿:我从没嫌弃过我生在光字片,我也没嫌弃过我爹妈,没嫌弃这个家。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5)

周志刚低声怒喝道:

我更没有。每一个当父母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光光新鲜的,就像你们所有的孩子,希望自己生在那个富贵人家家里。也能给自己的前途,带来便利一样。这就是势利吗?你知道什么叫势利吗?见风使舵,攀高踩低。这才叫势利。但是你爹我永远都不是这种人!是的,你哥你姐考上北大了。我这脸上有光啊,自己的孩子出息了,努力啦。当爹的不表示无所谓,这就好了?那是木头啊,本来我想着趁过年,带着他们出去显摆显摆,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要说错,这是爸唯一错的地方啊!就这点错,就值得你这么多天不跟你爸说话,不写信,不理你爹了呗。

这是周志刚的心里话。他跟儿子解释了,也道歉了。他一直都知道周秉昆的心结。

当年周秉义和周蓉都考上北大,给周家人在光字片长脸。他一时高兴,领着全家人出去拜年。疏忽了小儿子的心思。事后他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但他是当爹的,他拉不下脸面跟儿子道歉。

周志刚一个人在遥远的大山里干活。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看着孩子们的来信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可是周秉昆却随了他的脾气,执拗地不跟他联系。

他伤心难过,气儿子不理解他。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大儿子和女儿都考上了北大。他领着他们出去拜年固然是为了让大家看看他的孩子有多出息。

另一方面,他又何尝不是用这种方式表扬他的两个孩子?

周志刚认为,三个孩子在他心中是一样的,既然两个大的已经做出成绩,那他这做爹的就要有些表示。

但他没想到这个举动,却伤害了小儿子周秉昆的心。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6)

周秉昆也很委屈,他从小到大在学习上都不如哥哥姐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里和爹妈。他自认为对家里做到了尽心尽力。父母本来是兄妹三人的。他和郑娟不仅包揽了照顾老人的义务,还照顾了姐姐的孩子。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那年春节,爸妈领着他们出去拜年,邻居们说的话深深的刺痛了周秉昆的心。

这才有了多年来父子间的决裂。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7)

有人说过:父母在等着我们说谢谢,而我们在等着父母说对不起。

这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只是我们有太多的隔阂和误解没有及时说开,这才导致误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

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沟通是任何亲密关系中不可缺少的良药。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8)

2李素华心中的隐痛

李素华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婆婆了。

她在床上躺了整整两年半,等她醒来后,她身体各项机能都超出医生的意料。

由于郑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天天给她按摩,她得以在醒来后就可以直接下床走路。

一个在床上躺了两年半的植物人。醒来后可以正常人一样走路,这在医学史上简直是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不是她的亲生孩子带给她的,而是她的小儿媳郑娟所做出的努力。

她苏醒后神志不清,也是郑娟陪着她说糊涂话,哄着她。

她给女儿周蓉每年织一件红毛线衣,郑娟从来没有过抱怨。

在原著中老太太苏醒过来不认识郑娟。每次都跟郑娟骂那个狐狸精骗了她的小儿子。郑娟每次都帮着她骂。

老太太虽然时常处于半清醒半昏迷的状态,但其实她什么都明白。

她和丈夫对三个孩子一视同仁。但她心中明镜似的,大儿子秉义在忙国家和老百姓的事,女儿周蓉在忙学校里孩子们的事。只有他们的老疙瘩秉昆 忙的是自己和老伴的事。

这些年,秉昆和郑娟对他们二老的所作所为。李素华和丈夫一样都心知肚明。

他们知道,单论对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三个孩子中,秉昆和郑娟做的最多。

周母可能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才要跟着丈夫去殉情,因为她不愿意再拖累周秉昆和郑娟。

她走了,郑娟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照顾秉昆和两个孩子了。

当秉昆问追问父亲三个孩子中谁最做得最好?周志刚笑着说,儿子给他出难题。周秉义笑了笑,没吭声。周蓉笑着说周秉昆挑事。

周志刚临去世的那天晚上。故意说话逗孩子们开心。说三个孩子都是小狐狸,他妈是养狐狸的。

当时周家三兄妹都笑了。只有周秉昆妈妈没有笑,相反她的眼角有一滴泪水。

夫妻多年,她了解丈夫是在给孩子们交代后事。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9)

她不笑有两个原因。一是她知道丈夫将不久于人世。二是周秉昆的话问到了她心中的隐痛。

因为三个孩子中。她和老伴儿最亏欠的就是秉昆。父母抚养孩子,都巴望着孩子有出息,但同时父母也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身旁有孩子们的陪伴。

大儿子整天忙,女儿也整天忙,真正对他们尽孝心的是秉昆和郑娟。可是,他们也不能那么自私,他们明明生养了三个孩子,临老,却把赡养父母的重担都给了小儿子,而这个儿子,在三个孩子中条件最差的那一个。

周秉义和周蓉都是夫妻俩挣工资,干的还都是脑力活。唯独秉昆一个人挣钱养家,干的还是下力气的活。

郑娟因为要照顾自己,所以多年来都不能出去工作。

因为自己,秉昆和郑娟不仅每天辛苦,经济上也拮据。

在之前,秉昆爸的退休金还可以帮衬他们,以后秉昆爸走了,自己再也不愿意给秉昆和郑娟增添负担。

在周志刚跟孩子们交代后事时,李素华就打算跟丈夫一起走了,所以她对周志刚的去世表现得超乎寻常的冷静。完全没有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妻子的模样,不是她冷酷,而是她已经做好了殉情的准备,也做好了不给秉昆夫妻俩添麻烦的准备。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0)

“生同衾,死同椁”原本是古人形容爱情最美的样子,李素华也这样做了,但她这样做不仅仅是对丈夫的深情,还有对孩子们的母爱。她认为自己一走,孩子们就可以没有负担,心无旁骛地过他们自己的生活了。

可她不知道,为人子女,又有几个害怕老人给自己添麻烦的?就像周秉义说的:回家能有妈叫,是幸福的。就像和周秉昆说的:当爸了还能被爸揍,是最幸福的。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1)

不管再忙再累,只要回家能看到爸妈,可以有爸妈喊,哪怕爸妈已经老得不能动了,哪怕 父母完全不能自理,对子女们来说,依然是最大的幸福。

李素华这么做,是她认为对子女们的成全,可实际上,却是对孩子们的伤害。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2)

3何为最好

在父母心中,巴望着每一个孩子都好,但每个人的天资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而同一对父母生出的孩子也各有不同。

所以,没有最好,只有最尽心。

对周家三个孩子来说,周秉义虽然是一个好官,他改造光字片,完成父亲临终的心愿,他替父母长脸,给老周家长脸。可父母走后,最难受的却是周秉义,他的难受,不仅仅表现在对父母的不舍,更深的是对自己的自责和愧疚,他知道父亲临死前留下三个遗憾,父亲的遗憾也是他的遗憾,可他身为长子,却不能让父亲在没有牵挂,没有遗憾的离开,是他内心最大的隐痛。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3)

父母去世前,依旧住在那两间老房子里,更是周秉义心中的痛。

母亲跟父亲一起殉情离开的真实原因,以周秉义的智商,更是很容易猜出。

所以,父母的死,成为周秉义刻骨铭心的隐痛,所以二十年后,才有了他跟冬梅之间的那场爆发。所以他明明在北京中纪委干得好好的,却偏要在退休前调回吉春,就是因为他想完成父亲的临终遗愿。

光字片被推翻的那天晚上,玥玥来到他跟前,说大舅真了不起。

周秉义叹息一声:可惜,你姥爷没能看到。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4)

这一句话,包含了周秉义半生的隐痛。他这一生,为国为民,可谓是尽心竭力,他对得起党和人民,却唯独辜负了父母和弟弟弟媳。

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周秉义任职期间,经他手的资金多达一百多个亿。而他却干干净净,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说得明明白白。他改造光字片,让弟弟和街坊邻居们都住上了好房子。

他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铭记着父亲的临终遗愿,并圆满完成,相信周志刚在天有灵,也会为他感到自豪的。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5)

周秉昆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是他娶到了郑娟。郑娟可以说是周家的贵人。因为郑娟和秉昆把照顾父母的重担接过去了,周秉义和周蓉才可以在各自领域心无旁骛地发光发热。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6)

在周母昏迷不醒的两年半时间里,郑娟为她按摩,照顾她大小便,给她翻身。郑娟对周母的照顾,单单用善良和孝顺这两个词语都显得太浅。郑娟对周母的照顾,一方面出于对秉昆的感恩,另一方面是因为爱秉昆。

正因为深爱秉昆,所以她才会把丈夫的亲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她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姑姐的女儿,但她始终都没有怨言。一个人该有多大的牺牲感和付出感才能做到郑娟这样啊!

郑娟是真的把周母当做了亲妈,所以周母去世时,郑娟才会这样伤心欲绝。

父母年迈时,周秉义和周蓉是给父母长脸,但周秉昆和郑娟才是那个为父母托底的人 。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7)

对周家三个孩子来说,他们用各自的行为去诠释对父母的爱。对周家父母来说,三个孩子他们都爱。至于哪个最好,在父母心里就是最好的。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是非黑白,尽在人心。

周父死因(人世间周父临死前秉昆的一个疑问)(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