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籍作家胡宝林(宝鸡作家孙虎林随笔单位)(1)

宝鸡籍作家胡宝林(宝鸡作家孙虎林随笔单位)(2)

单 位

作者:孙虎林

单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是这样解释的。单位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国人从小到老填不完的履历表中,就有“工作单位”一栏。在此,单位应该指的是本词条目解释的前半部分,即你所供职的机关或团体。单位对个体而言特别重要,它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地方,你的谋生和职业发展都离不开单位这个平台。

计划经济时代,无数年轻人拼尽全力,梦寐以求进入国营单位。也即民间俗语所言,把嘴伸进国库粮仓。话是俗了些,确实是硬道理。端上铁饭碗,有了固定收入,也就衣食无虞,生活有了着落。为此,多少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请客送礼,打通关节,只为成为体制内的人。那时,一个小小的村支书权力了得,掌控着一方生杀予夺的大印,借此敛财,几能一夜暴富。为了在招工表上盖上鲜红的大印,小民百姓被折腾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家姐当年为进一家小厂子,一个章子足足盖了近两年,家里能送的好东西都送了,才在一张招工表上换来弥足珍贵的红印章。为了吃上轻省饭,受点折腾也认了。没办法,这就是基层掌权者贪得无厌的嘴脸。当然,权贵子弟不用受此磨难,人家出身高贵,老子早已为其打点好光明前途。

都说机关事业单位吃香,看对什么人而言。当然啦,精通权术者如鱼得水,一路绿灯,步步高升。木讷者唯唯诺诺,安分守已,谨小慎微,注定当一辈子小公务员,看尽上司的眉高眼低。尤其是性格内向者,一旦误入官场,只能成为强势者的下酒莱。因此,并非人人适宜进机关单位当公务员。那里面的水深了去了,不会游泳者慎入,小心溺毙。

事业单位聚拢了众多文化人,关系尤其复杂。一般而言,知识分子挤堆的地方,总是勾心斗角、波诡云谲。表面上春风和煦,实则暗流涌动。看起来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实则心事各异。谁也看不清他人一本正经的面纱下,包裹着什么心事。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莫过于职称评审。那时,同事成了竞争者,明里暗里较劲儿。能下硬茬者死命往前冲,恨不得将对手踩在地下不得翻身。因此,职称晋升快者,大多会来事儿,倒不是自身能力有多强。也有一门心事搞业务者,成绩显著,有目可睹。这类优秀者晋升职务,大家心悦诚服。最不能服众的就是某些投机者,其卑劣行径不忍赘述。在缺失公平的环境里,苦只苦了一味工作的老实人,兢兢业业,从不讨奸耍滑,退休时也未评上职称。因为他太低调了,早被单位忽略了。稍可欣慰的是,此时的老实人心中风平浪静,早已看淡一切。是的,多活几年,什么都有了。可悲的是,有人竟然为评职称神经失常了。不知该怪罪这项亟待完善的职称评审制度,还是该怪罪人心叵测,世事难料的社会现实。

当然,单位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红白喜事,乔迁新居,只要你吭声,总会引来热心同事贴下身子帮忙。那时,当事者倍感温暖,欣慰自己有一帮知疼知热的好同事。是呀,能在一个单位工作,确实是缘分。想一想吧,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你和谁呆的时间最长,当然是同事了。多年同事成家人,真好。大家同舟共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活在大家庭里,其乐融融。平日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进着一间办公室,喝着一壶水,品着一袋零食。休息时谈笑风生,偶尔聚聚餐,小酌几杯。闲来结伴出游,互相照应。这一切亲密无间,多么惬意。同事之间,见面时微笑点头,绝非多此一举。常言道礼多人不怪,这是人之常情,更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外在体现。这样的和谐氛围,是好单位的标配。在这样的单位工作,也是一种福分。倘若同事关系处的不错,进而发展成无话不说的朋友,那才真是你的造化。在这利益相关的微妙环境里,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实属难得。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生了微妙变化,温情脉脉掩不住心事重重。有的人走路目不斜视,头颅高高扬起,同事迎面走过来,也不理不睬,视若无人,令人尴尬不已。相对而言,同学关系就纯粹得多。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也心心相印。其间的道理,你懂得。无他,单位本身就是小社会,各色人等应有尽有。

国人安土重迁,不愿挪窝,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的人比比皆是。这类人大都有社交恐惧症,他们信奉人离乡贱的观念。害怕一旦置身新环境,又得重新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宁愿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愿离开原单位。领导们攀龙附凤,走马灯似地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老实人从一而终,死守老地方,悲壮地践行着老马恋栈的至理名言,忠心耿耿,最终黯然离场。实际上,他们才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可叹无人赏识老实人,他们不识时务,不会表现,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感。

宝鸡籍作家胡宝林(宝鸡作家孙虎林随笔单位)(3)

如若单位风清气正,待遇尚可,此生守着这棵大树足矣。如若单位枝叶萎顿,元气大伤,则绝不是理想的工作环境。那么,离开这棵大树无可厚非,谁见过鸟儿在夏天的枯树上垒巢呢?可叹掌权者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每每归罪于底层群众不努力。实则大谬不然。多年前有句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良好的人际氛围,宽松的工作环境,才是有为者本该追求的管理目标。某位领导下车伊始,第一次开会,便声色俱厉地宣告,“我来这里是管人的”。听听,这居高临下的下马威多有气势,简直令人心惊胆战。你以为自己是谁呀,山大王吗?自信可以唬住一干人等,其实错了。果然,此人尚未干完一届,便灰溜溜卷铺盖走人了。无他,失民心也。至于其人咄咄逼人的名言“谁砸单位的锅,我砸谁的饭碗”,则成了色厉内荏的笑谈。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想努力工作,给单位脸上贴金。但工作成果总是有偏差,不可能都是第一。倘若都是第一,第一也就失去了意义。一个单位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遇人不淑,摊上一个自以为是、利欲熏心的主导者。这号人本身就不怎么样,削尖脑袋上位后趾高气扬,脱离群众,老子天下第一。只想以高压手段摄服下属,从不钻研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倒揪着一些细枝未节紧抓不放,事无巨细,斤斤计较。几月下来,自己心力交瘁,还委屈连连。在此,格局欠佳者忘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工作是大家干的,不是某人指手画脚、大包大揽就能完成的。一个单位,最需要的恰恰是德能配位的领头羊。

说到底,好的单位应该是人尽其才的单位,而绝非武大郎开的一爿小店。从这点说来,单位是个体智慧的荟萃处所。只有人人出力,单位才能兴旺发达。我们需要一种冬日负暄的归属感,而非冷雨击面的被弃感。要想员工爱单位,单位首先要爱员工。高明者深谙这种道理,暖心工作比什么都重要。要知道,人心散了,单位也就完了。

2020年8月19日

作者简介:

宝鸡籍作家胡宝林(宝鸡作家孙虎林随笔单位)(4)

孙虎林,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专栏作家,出版散文集《青春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