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粗略介绍了一些象棋开局的类型,其中红方先行布成中炮的布局,属于最为常见的类型。初学者出于练功的需要,宜先掌握两三种先、后手布局变化,以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再逐步扩大布局领域。在此,建议大家应该首先着重学习中炮类的布局,对其它类型的布局只要先有一些大概的初步了解也就可以了,之所以这样建议,主要是基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

谈到象棋的发展历史,在现有的象棋古籍中,涉及到布局研究的最为著名的要数《适情雅趣》、《橘中秘》、《梅花谱》等,这些明清两代棋谱中记载的象棋布局类型主要是顺手炮、列手炮,中炮对屏风马,中炮对单提马、以及中炮应过宫炮等布局类型,说明自宋代定型以后的象棋发展是以炮来带动的。中炮布阵的历史悠久,很多脍炙人口的典型局例,至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中一些典型的精妙战术,也深为历代棋手所推崇和借鉴。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有些局例已自成体系或成为现今某些布局的雏型,在这些古谱中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整理和记载。自从象棋有全国性赛事以来,中炮类型的布局更是得到迅猛发展,拓展了许多新的领域,技术和理论上也得到很好的分析与总结。以上这些宝贵的中炮布局的资料和经验,无形中为我们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学习起来也较为便捷,通过学习与研究可以获得较为系统也是比较正确的象棋布局知识和理论。

至于现实的需要,是由于中炮布局相对于其它类型较为直观,战术目的比较明确,易于理解,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选用。另外,中炮布局的实用性也较强,先手可以直接采用,后手方基本上也可以应对各种起手类型的布局,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现今大多数比赛中的中炮布局占主流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棋艺爱好者要不怕输棋,在练功初期打下良好雄厚的炮局功底,以此作为坚实的基础,对今后学习理解其它类型的布局,也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前面我们介绍了,通常把一盘棋分为开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

开局和中局的界限划分其实并不是十分严格的。过去一般把前十个回合或前十五个回合作为开局阶段。但是,随着对象棋布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布局已延伸到了二三十个回合,甚至更多,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中局领域。象棋布局复杂多变,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掌握各种常见布局类型前十几个回合的主要变化,应该说就已经达到要求了。

下面就从学习布局的方法、布局原则、布局技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布局的方法>

学习布局首先要明确布局的重要性。布局是全盘棋的基础,布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盘棋的胜负。当棋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布局取得了较大优势就等于取得了全盘的胜利。当然这并不等于排斥中残局功力的重要作用。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棋艺爱好者,学习不可谓不勤奋,只要一有空就一头扎在棋盘上,他们熟悉中、残局的各种基本杀法,自己还有一套“熟悉"的布局。然而一遇到“ 高手”就感到越走越被动,有劲使不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布局不得要领,而且不管对方走什么布局自己都是一副老面孔,输棋自然也就难免了,而且他们还颇有些不服气,其实他们的棋是输在了开局上,就是布局过程中不能随机应变。因此有些人棋虽然总在下,但水平提高不大,原因就是不读书,不看谱,不研究布局和复盘总结经验。只有在布局上狠下功夫,中残局功力齐头并进,棋艺水平才会很快提高上来。所以学习布局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现实中,大多数初学者总感到布局十分复杂,无从下手,目前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棋谱也很多,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我们也会常听一些棋友说,对方不那么走怎么办?因而对读书看谱没有信心和钻研的劲头。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明确:象棋布局虽然种类繁多,变化极为复杂,要一下都掌握的确是很难的。因此首先要选择一两种自己经常走的布局来研究,把自己平时实战与有关棋谱进行对照、比较,研究起来就会有针对性了。读棋谱的过程就是研究、理解的过程。棋谱是经过许多棋手研究、实践而总结形成的,双方的走法大多是经得住推敲的主流变化。意思就是这种主流变化,如果不这么走,就有可能造成对自己局势不利,其中有些主流变化之外的走法,棋谱中也会用变着加以演示,而此类走法,一般是软着,甚至可能是臭棋,只是对初学者有一定的迷惑性。初学者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按着棋谱中的主要变化去学习、研究了。读谱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 关键在于理解,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目的是什么?如果一时想不通,再去看下面的着法会有所领悟。这样对一种布局研究、学习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再去研究其他类型的布局,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棋谱中得到的知识还必须运用到实战中去,这样反复学习、实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布局。实战要有一定目的性,就是走棋谱中的布局变化,看对方的应对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不要以对局的最终胜负来评定布局的优劣。因为由于初学者的棋力有限,有可能毛病出在中残局上。布局的关键是要看各子所处的位置,是否对另一方有攻击性,形势总的看是优还是劣等等。

实战后的复盘是提高棋力的最好的方法【这时候棋谱记录方法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炮二平五,马8进7肯定比“当头炮,马来跳”的棋谚更加具体和容易记忆,一开始肯定不习惯,有点困难,我本人也经历过这样的困惑。但是,经常这样记忆,一段时间以后就基本上十来个回合的棋着步数还是能记录得下来的,初学象棋爱好者每天下棋不要太多,有个四五盘就够了,记忆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盘,不管是输还是赢。】,复盘就是在对弈后把实战的经过重新摆出来,进行分析、研究。复盘是对局后的研究和总结。一开始自己研究总结,悟性好一段时间过后,棋力会有显著提升,如果有条件请水平较高的棋手复盘指导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布局原则>

对弈开始,双方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图把子力摆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阵型,但是不管摆成什么样的阵型,都要遵循一定的布局原则。在长期的棋艺发展过程中,棋手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认识了布局的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来进行的,布局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则。

一、争夺先手

对弈的双方子力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双方的客观条件是一样的。只是根据规则红方先行,用象棋术语来说就是红先。所以在布局时红方就要设法保持这个先手,并力争在对弈中将这个先手扩大,以夺取最后的胜利,因此在实战中红方呈进攻姿态。而黑方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破坏红方的攻击计划,从中反夺先手(子力位置,局面形势有利于后手方就是反先了),再进一步扩大先手争取最后胜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棋战就是在争夺先手中进行的。

二、尽快出子

布局阶段双方并非是在自己一方孤立地布置阵型,而是应以攻击为目标进行的。所以双方都是调动自己的子力迅速抢占要路以便对另一方有进攻作用,这样加快出子的速度就成为布局中的关键。有时还要运用弃子等战术技巧,以达到快速出子的目的。出子关键是出动己方强子车、马、炮,同时也要想法抑制对方出子的速度或者通道,布局时虽然也冲兵(卒),但那是为了活通马路或是限制对方。当然布局中有机会冲兵(卒)过河,则可以大大增强战斗力,给对方以威胁。但是如果在布局中为了贪过兵(卒)而影响了大子出动的速度则是不可取的。

下面着重分别谈谈。

(1)车路要通

车是象棋对弈主要强子,行动快,威力最大。在布局阶段,车有威胁对方马炮、横扫兵卒、兑兵活马、支援薄弱环节、掩护己方子力和威胁对方将帅等作用,因此迅速出动第一主力车在布局阶段应占首位。在实战布局中,车的速度与点位如何,往往影响局势的优劣与胜负,所以应该尽量使车路畅通,控制较多的点,占据全局的要道。

学棋方法教程(浅谈学棋的步骤)(1)

(图1)

图1 是实战局例,双方子力虽然相同,但因子力的位置不同尤其是车的位置差异太大,尽管布局已完成,但双方胜负基本已定。

布局阶段,双方子力刚刚接触,车的出动速度虽不一定直接影响胜负,但对双方的先后手和形势的优劣影响甚大,尤其是双方的车抢占通路和要道的情况下,谁的速度越快,形势就越有利。

(2) 马路要活

马是中距离作战子力,行动不如车炮迅速,还因为在布局阶段双方子力较多,往往有蹩马腿的问题,使马的行动容易受限制。极易遭到对方的车炮攻击所以在布局要设法活通马路,保持灵活的出击态势,以便在其它子力配合掩护下,即可前进攻击。

图2中红方三路马和黑方3路马均挺起马前兵(卒),是为马路通畅,而黑方7路马和红方(如果黑方挺起1路卒)马路受制。

(3)炮置要塞

炮是远距离作战子力,具有遥控和联络作用。但由于需有炮架才能发挥威力,所以在布局阶段 炮要配合全局形势占据攻守要点,不要轻动,以免减弱其威力。在某些布局中,炮的出击往往是为了封锁对方的子力,或逐步推进,或实行闪击。例如:五八炮三兵对屏风马的红方八路炮、中炮直车对左炮封车的黑方8路炮、中炮直车七路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的双炮等等。

学棋方法教程(浅谈学棋的步骤)(2)

(图2)

图2是中炮三兵对反宫马形成的局势,双方布局的走法皆较为合理,双方出车皆为通路,进兵卒皆为活马,双方的炮或置要塞、或不轻动,双方大子均保持了较好的态势。

三、子力均衡发展 阵形协调自然

在布局中,不论是红方还是黑方,理想的阵形是两翼子力均衡发展,攻守兼备,协调自然。子力均衡发展指自己出动子力时要左右兼顾,一个子不要走动次数过多而影响其他子力的出动。阵形协调是指子力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成为有机联系的战斗整体。开局阶段必须注意子力协调。出子占位时,尽量做到各子互相支援,互相照应,协同作战,组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机整体(术语就是每个子力都有根,对方攻击有根子必然有所顾忌),切忌各子互不联系,自行其事,更忌互相阻碍、互相抵消。左右两翼的子力要均衡发展,车马炮同时出动。切忌一翼子力轻率冒进,另一翼子力按兵不动,两翼失调,前后脱节,以致陷入被动。更忌出现一翼子力拥塞,另一翼空虚薄弱。以致授人以隙。在特殊情况下,基于某种战略目的,有时在开局阶段有意识地把子力集中在一翼,以致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然袭击。但这毕竟是少见的,因为空虚的一翼也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自己也要担很大的风险。

将帅的安全是全局胜负的关键。开局时一面出子占位,争取主动,一面还要随时注意对方子力的进攻动向,部署防御子力,保护将帅的安全。

四、子力的不均衡发展

事物总是具有两重性质的。子力均衡发展比较稳健,在布局中应用比较广泛,不过其突破性、攻击性相对而言较弱。与这种布局相对立的是子力不均衡发展。一般地说,布局中子力均衡发展比较稳健,大多数布局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布阵的。但有时从全局的需要出发,为了抢先突破或是为了运某子控制要道而使用子力不均衡发展的方法亦属正常。特别是先手一方采用这种布局更多见一些。 但是这种不均衡发展子力是暂时的,当布局一旦达到了抢先突破目的之后即应马上进行调整子力的部署,把不均衡发展的子力调动起来,投入战斗。例如: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顺炮布局中的“单边封"等等,都是采用子力不均衡发展方法布阵的,但从实战效果来看,不协调的阵形只能是暂时的,不均衡地出动子力是为在某个地方进行突破,抢占要道。当这一目的达到之后,能否调整好子力的位置,使之成为协调阵形就是这种布局的成败关键。

布局技巧>

在布局过程中有很多战术技巧,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才能有效地争夺先手。下面就谈谈布局中主要的布局技巧。

一、抑制对方大子的出动

象棋对阵是一种活力的对抗,己方如果大子出得快,对方的大子出动也快,其作用与威力往往大致相等,而且有互相抵消的意味。只有在己方大子出动的同时,抑制对方大子的出动,布局才算最理想。因此,抑制对方大子的出动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具体要求就是使对方车路不畅,马路不活,以抢占要点和要道来压制、封禁对方。

开局阶段,车、炮的灵活性强,出子迅速,而马的行动迟缓。中国象棋规则中马有蹩腿的限制,只有先挺起马头兵(卒)才能将马跃出,也就是前面介绍的马路要活。因此,马就成为双方布局中一开始的攻击对象之一。由于双方的双马成对称形,适时挺起自己的马头兵(卒),不但可以活自己的马,而且可以达到限制对方马活动的作用。这就是象棋术语以兵制马的意义。一般地说挺起三(3)、七(7)路双兵(卒)成“两头蛇”的阵势是不吃亏的,但有利也有弊,挺兵(卒)势必影响大子出动的速度。如果一方挺起了 两个马前兵(卒),另一方就要用巡河车来兑去双兵(卒)或双马从中路盘出来活络双马,如果已经兑掉双车,靠象来兑兵(卒),那么从步数上最少要吃亏两步。

二、弃子战术

在布局中为了争夺先手,经常需要采用弃子战术,以达到控制局势或有很强攻势的目的,这是象棋对弈在军事原则上的体现,战争中为了抢占先机,放弃部分局部利益是必须的。

三、先弃后取

布局中先弃后取也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很多布局都是采用这种技巧而争得先手的。它与弃子战术相比,虽然都是弃子,但这种战术是弃子后经过几个回合又把失子追回来,实质上是一种交换,在子力交换中达到争取先手目的。

四、运子战术技巧

象棋布局,顾名思义就是调兵遣将子力布成一个阵势,进而双方展开中局的争斗。但是运子很有技巧,不要只认为开通子力,向前攻击就是运子的内容。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常常是进而复退或是以退为进。

五、封锁战术技巧

封锁战术也是常见的布局技巧,特别是后手屏风马方经常利用这种战术技巧来对付红方的直车。例如: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左炮封车;顺炮横车对直车的单边封布局等。比较典型还有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布局。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