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邢庄小学音乐老师(北城小学音乐教师刘东娟)(1)

人物名片:刘东娟,1985年出生,阜阳市北城小学音乐老师,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2020年,她创作的歌曲《愿》获全国抗疫歌曲展播银奖;2021年,她创作的歌曲《百年风华》获“童心向党 童声唱响”全国优秀原创儿童歌词歌曲优秀作品奖、安徽省总工会“劳动颂歌献给党”银奖等。同年,她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批“全国优秀音乐教师培养计划”名单。

“爱心的大巴来到我们家,红领巾飘呀飘,带来新书包,小手拉着大手,一起去学校……”最近,这首旋律活泼、充满朝气的《爱心大巴来到我家》,在我市多所学校传唱,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就是我市音乐老师、儿童歌曲创作者刘冬娟。

多年来,刘冬娟在小学教学一线,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儿歌。今天是“世界儿歌日”,我们一起来倾听她的儿歌,以及儿歌带给孩子们的爱和温暖。

记者:多年来,你除了从事音乐教学,还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项。你还记得自己创作的第一首儿歌吗?

刘东娟:2013年,我还是颍上县一名特岗音乐老师。有一次,当地教育部门开展原创歌曲比赛,我创作了第一首儿歌《静静地成长》。

这首歌是以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为灵感写的。当时,我在教学之余,经常和留守儿童聊天,发现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灰暗。虽然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但家中还有其他长辈照顾,也可以通过电话跟父母联系,因此,很多留守儿童都表现得坚强而独立,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不少孩子学习也很刻苦。

这首儿歌因立意独特,受到评委认可,同时获作词和作曲一等奖、表演第二名的好成绩。首次获奖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南邢庄小学音乐老师(北城小学音乐教师刘东娟)(2)

记者:你进行儿歌创作的动力是什么?有没有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

刘东娟:我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我的作曲课老师张良宝对我影响很大。至今还记得,张老师教我们作曲时循循善诱,鼓励我们要敢想敢写,甚至可以想象为哪位歌唱家而写。毕业时,张老师得知我想当老师,他告诉我作曲不能丢。

每次我创作儿歌时,眼前通常都会浮现出孩子们天真活泼、动情演唱的样子,把对孩子的情感带入创作中,创作出贴近他们的歌曲。这些年,我先后创作了《爱心大巴来到我家》《国旗国旗升起来》《徽姑娘》《校园变奏曲》等,这些歌曲都是孩子们给我的灵感。

2018年,阜阳市北城小学和颍州区九龙镇一所学校结对合作。一次,我们得知九龙镇这所学校一个女孩被意外烫伤,治疗花了很多钱。我们师生代表开着大巴车,来到该校进行爱心援助。我也参与了整个援助过程,并有感而发,写出儿歌《爱心大巴来到我家》。这首歌曲表达了“两个学校一个家”主题,还改编成了音乐剧,由学生亲自演绎,并在本地电视台、社区等多次演出。

记者:阜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听说你平时很喜欢挖掘我们当地的儿歌,并让本土儿歌走进课堂?

刘东娟:是的。去年,我写过一篇关于阜阳民歌的论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阜阳本土民歌》。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阜阳民歌三百首》。其中一首歌名叫《大踏青》,讲的是农历三月清明时节,姑嫂二人踏春的愉悦故事。我在课堂上弹唱,展示给学生们,他们感到很好奇、很好听。

其实,阜阳本土音乐很有特色,有很多和儿歌相关的内容。但有的也比较绕口,教师可以进行二次创作,使其更适合孩子演唱。在了解和传承本土儿歌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家乡,我想这是每一个音乐老师的责任。

记者: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你认为,“双减”之下,儿歌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有什么作用?

刘东娟:小时候,我们玩耍的时间比较多,记得和小伙伴跳皮筋时,我常一边跳一边哼唱歌谣。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艺术培育有待加强。

“双减”之后,不少家长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各个学校的社团课程里,音乐社团都必不可少。我想,小学阶段就应开始重视艺术教育。一首好儿歌可以对幼儿进行启蒙,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言行规导,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者:你最近创作了什么儿歌吗?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创作能力?

刘东娟:我最近在创作《回家的路铺满月光》,这是一首关于乡村振兴的歌曲,讲的是学有所成的青年回到家乡,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立志服务于家乡建设。歌词由我市音乐界的高文献老师所写,准备由我校师生来演唱。

一般来说,我会先写歌词,再进行谱曲。歌词非常重要,它用最短小精悍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所以,我平时会进行大量阅读,从唐诗、宋词、元曲以及中外现代诗、散文中汲取灵感。

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儿歌。近年来,儿歌创作似乎进入了低潮,为什么会这样?

刘东娟:一些经典的儿歌传唱至今,对几代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我最喜爱的儿歌创作者是谷建芬老师,她写的《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妈妈的吻》以及“新学堂乐歌”等至今都不过时,它们旋律优美、充满温情,符合孩子的天性,依然在音乐课本中。

当今时代,儿歌的确被淡化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写儿歌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好的儿歌很少,不能被很好地传唱。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专家也在呼吁,要多创作新鲜儿歌、多培养儿歌创作者,这关乎民族的未来。

记者: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批“全国优秀音乐教师培养计划”儿童歌曲创作者之一,你在儿歌创作方面有什么规划?

刘东娟:目前,我在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儿歌创作培训,由国内著名音乐专家进行授课。虽然眼下社会对儿歌关注度不高,但我还是要坚持下去,潜心为儿童创作,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更是一种责任。

最近,我们学校操场的玉兰花开了,我把“玉兰”等元素谱入歌曲中,孩子们听着觉得很亲切,是咱老师自己创作的,还有种自豪感。我想,儿歌创作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要走到孩子们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写他们喜欢唱的歌。

颍州晚报记者 周姗姗/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