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为何会使甄嬛化身成钮祜禄·甄嬛,《延禧攻略》中的娴妃直接黑化,从善良柔弱变得阴险凶恶,那么宁古塔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何会使古人如此闻风丧胆呢?
宁古塔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牡丹江市那里,虽然名字中带了一个塔,但其实境内并无有名气的塔,它名字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六个,《宁古塔纪略》则记载了宁古塔的由来:
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
后来传着传着,就传成与清太祖的曾祖父的六个儿子住在这里有关了,说是满清皇室的发家地。
那么既然是满清皇室的发家地,为何清廷会将犯了罪的犯人发配到宁古塔呢?
原来宁古塔在之前清军还未入关的时候,是清朝的军事重镇,后来那里的人,都跟着皇帝来到内地了,人口严重流失,成了荒凉的模样。
但既然满清皇室认为那是自己的发源地,又怎会允许自己的老家一片荒凉呢?脸面何在?
于是从康熙开始,那些犯了国法的官员及其家属们便被流放到宁古塔,一是惩罚反思,二是对宁古塔进行开垦建设。
而那些犯人的到来,也传播了中原文化,为当地的民众,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宁古塔,天寒地冻,人烟稀少,在农历九月差不多就开始下雪了,最冷的时候能有零下二三十度,就算是现代人全副武装恐怕也够呛的,何况自出生起便在中原与南方的的古人。再加上路途艰辛,即便有幸能活着来到宁古塔,对他们来说,在宁古塔能不能活下来,这还是个未知数。
清朝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赴黄泉路,不去宁古塔!那么为何在古人眼中,被流放在宁古塔,比死都可怕呢?
首先宁古塔不是在北疆吗?也就是如今的黑龙江牡丹市那里,中原与北疆之间路远是一方面,关键是路上有没有路还是一方面,因为人烟稀少无人开发,因而流放的路途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几乎无路。人少,原始森林多,这又意味着会有许多野兽出没。
其次从南到北,越来越冷,而且北疆入冬早出春晚,大部分的时候都十分寒冷,犯人穿的都是粗布麻衣,没有棉衣穿,在路上冻死是常有之事。
第三,穿不暖就不说了,还吃不饱。那些流放宁古塔的犯人,一天也就只能吃八两的饭,十五岁以下的还只能吃一半,古人的八两也就是半斤,等于250克,大概一天两碗米饭的样子,能吃饱吗?
最后,这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按照规定,每天必须走五十里的路程,无论是刮风下雨都不得休息,这五十里路多了少了都不能行,期间还必须全程带着枷锁。除了上厕所的时候,才会解开枷锁,因而解手又有上厕所的意思,但上厕所也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
对男子来说,这一天五十里路已是不易,而对裹了小脚的女人来说,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磨难。而一般来说走到宁古塔,大概要花四五个月的时间。
吃不饱、穿不暖、天天要走五十里路,再加上野兽出没,因而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有一半的死亡率,如果再遇上什么极端天气,那能有三分之一活着到宁古塔已是很好的情况了。直到后来清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禁止在冬季押犯人上路了。
既然流放宁古塔的路途如此艰苦,犯人为何不找好机会逃跑?
首先,兵役是对犯人全程押送的。如果犯人丢了,轻则兵役被打一顿,重则兵役自己带上枷锁,也就是由兵役成了流放宁古塔的犯人。
其次,还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将犯人给从过去,不然兵役自己又会受到处罚。
因而在犯人流放期间,兵役不会轻易给犯人下了枷锁,即便是睡觉;再者为了能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达,打骂行动慢的犯人是常有的事,就算是犯人脚烂了,也必须过去。
而女人则更惨,会面对一些兵役的羞辱,反抗会死得更惨,而一些女眷会选择自尽。
对兵役来说押送兵役可是苦差事,所以犯人的死活,他们根本不会管,因为他们就算是带个骨头过去,也算把人带过去了。
甄远道及其家眷流放宁古塔,不必给披甲人为奴。
这披甲人是什么意思呢?
虽然当初清人入关后,宁古塔的人越来越少,但还是有人一直在驻守的,就是披甲人:披着铠甲的人。
他们大多是旗人,不太平的时候打仗,安定下来了镇守边疆。清王朝为了感谢这些劳苦的士兵,就将那些犯了罪的臣子及其家眷,分给他们做奴隶。
因而犯人有幸熬过了去宁古塔的一路艰辛,那迎接他们的则又是另一种煎熬。从老爷太太、小姐公子到他人的奴隶,对这些犯人来说,无疑是一场身与心的折磨,雍正就曾下令,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可由披甲人随意处置。
一般犯人成了奴隶后,也就是干种田、修路、挖矿等重活。相比较于女人,男人的遭遇还算好的。因为有些女犯人,会沦为官妓,会被随意蹂躏羞辱,因而许多女人,会宁愿自尽,也不愿失贞,让家族和子女蒙羞,对后人的仕途有影响。
那么流放到宁古塔的人,还有机会回去吗?
首先到了宁古塔的一些犯人,会选择逃跑,但天寒地冻、人烟稀少、野兽不定期出没,逃跑多数也就是死路一条;但如果犯人没能逃离成功,披甲人也不会告官,会说是犯人主动回来的。
其次,一些达官贵人,可以被救回去,但少之又少,像吴兆骞被纳兰明珠救回去的时候,已经在宁古塔度过了二十几年了。
最后,不同的罪责,发配的年限也是不一样的,但一般流放宁古塔的人,都是“永不得入关”的,因而即便是到了日子,也只能留在宁古塔了。
披甲人恶名在外,一是确有其事,二是朝廷对那些大臣、文人的震慑,让他们看看流放宁古塔是多么生不如死的折磨。
那么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面对的一定是无尽的折磨吗?
披甲人为了能让犯人活下去,会给犯人发种子,教他们种地,虎患严重的时候,就让那些犯人住到木城里,由士兵守着。
因为天高皇帝远,这些遭流放来的犯人,每年只要交一石粮食,就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样在当地自由的生活了。
除此之外,披甲人较为尊重有文化的人,因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有才华、有名气的、有手艺的人,他们会得到优待。邻居什么的,还会教他们怎样生活,毕竟他们对开发建设宁古塔有益,因而一些有本事的人适应了宁古塔的生活,在宁古塔过得也不错。
对流放宁古塔的犯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到在宁古塔生活,是到宁古塔这一路的折磨与超高的死亡率,毕竟有人就曾这样评价宁古塔的了路途:
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