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800米的安第斯山脉深处

群山巍峨连绵、资源稀缺匮乏

这里是印加文明开始的地方

也是人生HARD模式的起点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

千年之前的古印加人

凭着他们的智慧硬是战胜了命运

不仅在安第斯山脉存活下来

更是一手创造了辉煌的印加帝国

为了生存,他们究竟发明了哪些绝技?

跟着秘鲁君一起来闯关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

第 一 关 今天吃什么?

填饱肚子无疑是生存的第一要务,近500年前印加帝国的人口就超过了1000万,为了让每一个人吃饱,印加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3)

南美洲的气候催生了多种独有的农作物,比如土豆、玉米、辣椒、番茄、花生、以及如今风靡时尚界的藜麦等。据估计,印加人种植了七十多种作物,它们由西班牙人带出南美洲,并最终端上了世界每个角落的餐桌。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4)

健康食品藜麦

尽管广阔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但安第斯山脉地区条件苛刻,不是地形崎岖就是干旱缺水,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幸,印加人用他们的天才弥补了环境的缺陷,其中的一些甚至沿用至今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5)

古老的耕种工具

在圣谷地区随处可见的梯田是农业成就中的神来之笔,对于印加文明来说有一石三鸟的功能。首先,它把山体变成了平坦的地面,大幅增加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另一方面,它同时保护印加建筑不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6)

更令人惊讶的一点,是印加人还利用梯田进行超前的农业研究。比如著名的莫瑞梯田最高处和最低处温差达15摄氏度,天然形成20种微气候和生态环境。考古研究发现印加人利用这一点进行物种杂交、改良外来物种的实验。

莫瑞梯田Moray

位于库斯科西北部50公里之处,距离马拉斯盐田步行9公里,一般会选择安排在一起参观,你可以在圣谷报名一日游路线。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7)

土豆是印加人最重要的杂交实验成果之一——秘鲁如今拥有3000多种形色各异的土豆品种,口感不同、营养也不同。现代科学家甚至追溯古老的种植方法,以求找到土豆独特饱腹感的秘密。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8)

印加人还创造了“冻干土豆”的制作方法,他们将抗霜冻的的土豆品种铺在安第斯高原土地上,利用极低的夜间温度 日间的太阳暴晒,如此反复5天,土豆就可以保存更久,这种方法被称为Chuño。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9)

解决了土地和作物,下一个问题就是稳定的水源。在马拉斯盐田你可以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引水系统,印加人用复杂而巧妙的设计让一个泉眼灌溉了近4500块盐田,至今已运转了近2000年。

马拉斯盐田Maras

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盐制品健康卫生的目的,自2019年6月15日起,马拉斯盐田将限制国内外游客进入盐田参观。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0)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1)

第 二 关 身上穿什么?

吃饱之后就需要穿暖。然而,由于板块割裂,古代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找不到一头羊,唯一毛茸茸的养殖动物还是用来当做食物的豚鼠(也就是如今当红的宠物荷兰猪),缺少羊毛织物的保暖力,印加人如何度过高原的寒冷天气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2)

豚鼠

所幸,安第斯山脉之间有一种宝藏动物——不仅能作为食物、还能当苦力,最重要的是,它的毛发柔软又保暖,轻盈且不易引起过敏,可与羊绒相媲美。这种动物就是羊驼,南美洲原住民与羊驼为伴已有约6000年。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3)

虽然是别无办法的无奈之选,但不得不说拥有羊驼是印加人的幸运。苏里羊驼毛享誉全球,穿过的人都对它的繁多色彩、保温效果、不渗透效果和耐燃效果称赞不已,而骆马的胎毛更是胜过“软黄金”般珍贵柔软。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4)

如果说羊驼是南美洲纺织业的明星,那么印加人的纺织技术就是幕后的隐藏推手。据研究,古代秘鲁人开始纺织最早可追溯到1万多年前,甚至早于制作陶器的时代。举世闻名的帕拉卡斯毛毯,两千多年后还可分辨出约100种颜色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5)

人们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所有5000年前的纺织技术,几乎每一项都是由秘鲁人发明。发展到印加帝国时代,据说贵族们不会重复穿两次同一件斗篷,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巨大的衣帽间,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换装。

塔基利岛Taquile

在的的喀喀湖的塔基利岛,生活着一群与世隔绝的岛民,他们至今仍然沿袭着印加时代的习惯——男性从8岁开始学习纺织。来到的的喀喀湖参观,别忘了上岛看看善于纺织的男人们。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6)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7)

第 三 关 晚上睡哪里?

建筑工程可能是印加人最为世界称道的成就,几乎每一个来到马丘比丘参观的人都会亲手求证一下两块巨石之间是不是真的塞不进一片纸张,这足以证明印加石工技术是怎样的声名远播。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8)

安第斯山区当地的石灰岩和花岗岩是最常见的建材,这些坚硬的石块在印加人手中仿佛泥土般柔软。但其实,每一块巨石的背后都是人力千万次的捶打,一点点用血肉之躯磨平石头的棱角,这才造就一块石头、一栋建筑、一座城市、一个帝国。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19)

库斯科的十二边石是现存下来最多边角的一块印加大石;城郊的萨克塞华曼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卫城城墙遗址,但要说最震撼人心的印加古城,还是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秘鲁最富盛名的印加古城,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从库斯科乘坐火车可抵达山脚下的热水镇,从这里乘坐巴士可抵达马丘比丘。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0)

这座对话诸神的天空之城,消失400年后重现人间,留下了一个个谜团:动辄几十吨的巨石如何运上山?在地震频繁的安第斯山脉,仅靠石块堆叠的建筑为何依然挺立?多雨的季节里马丘比丘如何幸免于水土流失?

学者们对印加人的建筑技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1)

不过,印加人的房屋并不都是简单的矩形方块,作为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地方,印加人的确非常热爱黄金,将它作为太阳神Inti的代表,镶满了太阳神殿的墙壁,其相邻的庭院里也摆满了金色的雕像,西班牙人曾说它的奢华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太阳神殿Koricancha

为了从殖民者手中救出印加王,黄金如今已被全部剥下,神殿也在殖民期间遭到拆毁,在其遗址上利用其基础建造了圣多明哥修道院和教堂。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2)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3)

第 四 关 路上怎么走?

鼎盛时期,印加帝国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为了方便统治和传递信息,印加人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交通系统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4)

其中,“印加路网”是南美洲被殖民前覆盖最广、最先进的运输系统,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印加路网覆盖超过30000公里的道路,几乎等于赤道周长。在动荡的殖民历史过去后,印加路网如今仅存25%。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5)

为了跨越安第斯山脉陡峭的山谷,印加人发明了用草编织成绳子,再用绳子架起吊桥的方法,在印加时代,这样的吊桥可能同时存在超过200座,而如今只剩Q'eswachaka最后一座桥留存了下来。

Q'eswachaka桥

印加帝国最后一座手工绳索桥,位于库斯科市以南约100公里处,因为纤维易腐烂,每年都需要拆掉重建,日期每年略有变化,一般总是在6月的第2个星期天。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6)

依靠这样史诗般庞大的交通系统,印加信使们可以在整个帝国内接力传送物品或信息,他们会随身带着一个贝壳小号,用于向下一个信使发出信号,如此一天可以传输长达160公里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7)

印加人还会将收获的庄稼通过交通系统及时运送到其他区域的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帮助他们度过厄尔尼诺现象时期,避免了颗粒无收造成的后果,而一些邻近文明正是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8)

第 五 关 如何做记录?

印加人没有书面文字,那么信息是如何通过交通系统传递的呢?答案就是绳结Quipus。聪明的印加人将文字转化为绳索上的一个个结,如此一来,信息也就成了一件便于携带、不易损坏的物品。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29)

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寻常的记录系统之一。绳结通常由羊驼毛制成,大小和复杂性都有很大不同,有的非常简单,而有的甚至有2000多个绳结。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30)

最初,Quipus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加减乘除的计算工具,但随着研究深入,如今学者普遍相信Quipus背后是一套三维立体的二进制的密码,记录了大量印加的历史以及他们的文明成就。

秘鲁远古文明(不可思议的智慧)(31)

可惜的是,Quipus在印加时代也是一套面向特定人群的语言,需要经过长期学习才能翻译,而到了今天,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够读懂Quip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