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七八月间,都有大大小小的夏季音乐节。上海的大型夏季音乐节,直到2010年才初具规模。上海交响乐团创办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为这座城市在夏季的文化生活注入欢愉。从第三届开始,我以听众、自媒体、参与活动执行等各个角色陆续接触音乐节节目。如今,这个家门口的夏季音乐节不知不觉间已满10年,点滴感悟聚沙成海,如今回想,5个瞬间尤为难忘。

misa最后的下场(十年MISA的五个难忘瞬间)(1)

2018年7月8日晚,几乎座无虚席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迎来MISA中别具特色的一场音乐会,该场音乐会便是向中国动画电影黄金年华致敬的高清修复版《天书奇谭》。配上为管弦乐团复原、整理和配器的吴应炬的电影配乐,在张洁敏指挥上海交响乐团的现场伴奏下,动画片音乐回归,语音音轨由原片配音演员悉数出任。印象深刻的是,吴应炬在音乐中突出了每个人物的个性标签,与视觉上的差异化造型相得益彰。其中县太爷、玉帝和府尹的出场音乐极具讽刺意味,狐妖的出现戏谑魔幻,袁公的主题正气浩然,蛋生的动机灵动生趣。

2015年音乐节闭幕式的舞台上,好听又好玩的安迪·保秋的《乒乓协奏曲》,完美将“国球”和乐队融合到一起,7月18日是其世界首演,作品由上海夏季音乐节和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委约。作品演出过程中,音乐厅的舞台上瞬间变成运动馆,作曲家用跨界的方式将乒乓球的撞击声作为打击乐融入音乐,由两位乒乓高手迈克尔·兰德斯和邢延华表演,加上伊丽莎白·泽尔策尔演奏的小提琴和大卫·科森演奏的打击乐,这部新时代的三重协奏曲被传到境外视频网站后轻松斩获百万级点击量。

作为作曲家,谭盾秉持着独特的跨界理念,比如将交响乐团和代表民谣兼摇滚风格的杭盖乐队结合起来。2017年07月10日,由谭盾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和杭盖乐队亮相MISA舞台,不但演出了脍炙人口、载歌载舞的杭盖招牌曲目,更带来内蒙古民族风的低音提琴协奏曲《狼图腾》,还有与听众用手机及微信互动的《风与鸟的密语》。千余人举着点亮的手机在暗灯的音乐厅里跟着乐团的节奏摇手,星星点点中述说着夏季音乐节的惬意氛围。

2013年7月20日,在浦东陆家嘴中心绿地举办的MISA呈现沪上难得的户外歌剧,剧目为本杰明·布里顿的儿童歌剧《诺亚的洪水》,制作虽然来自英国贝尔法斯特的北方歌剧院,却具有丰富的中国元素。这部为社区所作的歌剧主打的就是大众参与,尤其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和参演能力。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的80多位孩童连同来自英国的几位歌唱家一同参与了演出,孩子们在五彩斑斓的舞台上又唱又跳,举着风筝、灯笼和剪纸,英文流利地表演布里顿的杰作,同时借助实景绿地和周围高楼的反差点出保护环境的大主题。(唐若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