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由来已久。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众说纷纭。 俗话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征服北方突厥,平息他们的多次入侵,命大将李靖率军出征,征战边塞。 八月初十五,他凯旋而归。 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都鸣炮齐鸣,军民连夜狂欢。 当时,有一个吐蕃人到长安经商,特地向皇帝赠送了圆饼来祝贺。 太宗李世民喜出望外,接过装饰华丽的饼盒,取出五彩圆饼,指着天上挂着的明月说:“胡饼要请来癞蛤蟆(也就是月亮)。 " 然后,将圆饼分发给文武官员。 .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年八月的中秋节,还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 “八月十五正圆,中秋月饼香甜。” 这句名言描述了城乡人民在中秋节晚上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祀月神的。 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赏月、品尝月饼视为阖家团圆的象征,月饼也逐渐成为节日礼物。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代军队的食物。 唐高祖年间,大将李靖收复匈奴,于农历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吐鲁番一些经商的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贺。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取出圆饼,指着天上的明月笑道:“胡饼应该请来癞蛤蟆。” 说完,把蛋糕分给大臣们一起吃。

南宋吴子木所著的《梦凉录》中,已有“月饼”一词,但中秋吃月饼的描述,仅在《西游记》中有记载。 明《湖游记》:“8月15日中秋佳节,民间以月饼相离,有团圆之意。”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越来越多,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更多,各地口味不同。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广为全国人民所食用。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品。 每逢佳节之夜,人们还喜欢吃西瓜、水果等团圆水果,祝家人幸福、甜蜜、平安。

中秋节吃月饼的古诗(中秋节吃月饼)(1)

图片来源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