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堂上,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

哪里有怯懦,哪里就有耻辱。——印度格言

19岁以前我是没什么羞耻心的。 —— 徐熙娣

余秋雨人生价值观(余秋雨133.知耻近乎勇)(1)

我现在接着讲君子之道的第九项,也是最后一项,叫做君子知耻。我前面已经讲了不少,这儿要得出《礼记》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叫“知耻近乎勇”。君子之道,他要明白一个道理,耻,是一面镜子,他如果敢于接受镜子里边的图像,那就是一种勇敢。

知耻近乎勇

“知耻近乎勇”这个说法儿在中国流传千年,人们每次读到的时候都会怦然心动,由此证明,“知耻”这个最低要求也是很不容易做到。不少人宁肯认败,却不愿意知耻。我原来以为他们心底已经知耻,在面子上好像不愿意承认,后来发现就是在心底知耻也非常艰难,因为这会摇撼他们自身的荣辱系统。

我在自己几十年来备受诽谤的经历当中懂得,那些诽谤者,其实早就知道诽谤的内容正好和事实相反,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知耻,而是不断地做着扔耻的游戏——把耻扔给受害者;他们不会把耻贴附于自身,而是把耻当作武器。

请大家注意,不把耻贴附于自身,那就会因为自私而走向无耻。必须要从无耻中走出的话,就必须把耻贴在自己身上,这就需要有不小的勇气。所以我们《礼记》说了“知耻近乎勇”,知耻就是放弃掩盖、放弃麻木。虽然还没有改,但已经靠近勇敢了。由此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勇敢的完成状态。

余秋雨人生价值观(余秋雨133.知耻近乎勇)(2)

我们应该非常明白,羞耻感对一个君子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这里又遇到一个大问题了,羞耻感并不仅仅属于君子。有的时候一般的人,不是君子,或者有的时候既非君子也非小人的人,也会有大量的羞耻感,所以并不是说羞耻感就直接能等同于君子,不是。

小人当然没有羞耻感。但是,介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普通民众,他们经常会为这些事情羞耻:第一,为贫困而羞耻;第二,为房子小而羞耻;第三,为没有考上名校而羞耻;第四,为缺少某一种知识而羞耻;第五,为不得不请教别人而羞耻;甚至于为遭受诽谤而羞耻,为强加给他的污名而羞耻,太多太多的羞耻。世界很多人经常是以手遮眼,以泪洗面,不知所措。其实,这一切都不值得羞耻。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耻”呢?

耻和不耻

“耻”首先要有羞耻感,其次这个羞耻感不能是乱羞耻。就像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很多普通人一样,如果为贫困羞耻,为房子羞耻,为没考上名校羞耻,为受到别人诽谤而羞耻等等等等,这个就完全搞错了。

在这方面孔子又讲了很多温暖的话,譬如在知识的问题上,他说了人人都知道的四个字,叫“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边的四个字,意思很明白,就是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也不以为羞耻。这么一来,在羞耻感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不耻”这个命题。“不耻”也是君子的一个行为原则。

我们不但说要有耻,又出现了不耻,所以我这个标题叫做君子知耻。不是说君子有耻,有耻不见得是君子,你整天为自己的房子小而羞耻,那就未必是君子。儒家的耻和不耻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儒家的耻学。

余秋雨人生价值观(余秋雨133.知耻近乎勇)(3)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对这个问题具有总结性意义的是荀子,他是集大成的人,我想比较完整地来引用他的一段话,把它作为在这个问题上的总结: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倒,夫是之谓诚君子。

——《荀子·非十二子》

这段话我一定要好好地翻译一下。因为这段以耻和不耻为起点的论述,可以说是历久弥新。我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也深有所感,所以经常在心中会默默地背诵。因此我要用今天的语言来翻译一下。荀子是这样说的:

君子之耻,耻在自己不修,不耻在别人诬陷;耻在自己失信,不耻在别人不信;耻在自己无能,不耻在别人不用。因此不为荣誉所诱,不为诽谤所压,遵循大道而行,庄严端正自己,不因外物倾倒,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荀子的这段话等于为“耻”和“不耻”这个区别,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我们不要为不该耻的地方拼命的羞耻,该羞耻的地方却一点不去羞耻,这是很大的问题。

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的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了,君子人格荡然无存,所以我把这一点当作君子之道的最后一点。如果没有这一点,前面的每一点全部漏光。最低的阀门,就是知耻还是不知耻。

余秋雨人生价值观(余秋雨133.知耻近乎勇)(4)

如果这个阀门还依然存在,尽管已经锈迹斑斑,那么君子的人格还会生生不息;所以这个耻、不耻的阀门对君子之道来说,非常重要。平心而论,在其他国家的人格理想当中,往往对耻的问题没有如此完整的论述,这是君子之道的最后一项。

君子之道的其他展开方式

我九个方面已经把君子之道的一个经络讲出来了,但是真的要讲君子之道,还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譬如我们都会讲到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他在人际交往里边,除了我前面讲的一些人际关系的原则之外,他还有一些最大的展开方式,这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君子之交。

君子还会遇到一个最复杂最复杂的问题,叫做他的名声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研究的时间比较长,君子在名声上特别特别在乎,我上次讲到人世间自杀最多的不是小人,是君子。君子为什么自杀?他有那么多的脆弱性,君子的名声有那么多脆弱性;而且又牵涉到我们中国的君子之道,它本体也有脆弱性,就是它没有找到保护君子的办法,它没有设定保护一个受污的君子的逻辑程序,没有。

这样的话,我们的君子之道还需要面对这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君子之交,一个是君子之名,我们下次再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