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1)

在说这本《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之前,我们需要来谈一谈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这一套分类法简称AT分类法。 AT就是阿尔奈和汤普森两人的开头字母。AT分类法是一套民俗故事,民间童话分类的方法。这套分类法是由芬兰籍民俗学者阿尔奈在历史-地理分类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之后又被斯蒂·汤普森加以改进。

现在这套AT分类法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这套分类法简单地说,就是将这些故事差不多情节的不同文章归类为一个类型,并且提炼出简洁的提纲进行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而汤普森改良后的AT分类法体系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与未分类故事。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2)

现在我们带着对AT分类法的基础了解,再来看这本《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基本上就是按照AT分类法来归结类型的。书中相邻的几个故事的结构都差不多,比如说开头的故事《熊人约翰》《没有心的巨人》《有去无回城堡》等等。这几个故事除了名字和背景不同之外,结构几乎一模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年轻男子的冒险故事,并且在途中几乎都遇到了忘恩负义的人。

汤普森刻意把这种同类型的题材放在一起来归类。所以读者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民间故事中最常出现的神灵,有魔力的动物,巫婆,妖魔等等。或者最常出现的人物角色,比如说残忍的后妈,年纪最小最聪明的孩子。还有我们常常看到的具有魔法的物件等等。看书的时候不会觉得特别,整理出来之后会发现,原来民间故事果真是由大量重复的元素所组成的。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3)

我们也会发现,汤普森是纯粹地把民间故事进行收集和归类,并没有刻意把这些故事作为美化。他让故事保留了在民间流传的样子,这让从小认为民间故事和童话就是孩子看的大人阅读时候会有很强烈的不适感。

尤其是本书第二个故事《忘恩负义者》,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农夫与蛇》的原型。农夫救了蛇,蛇反而要吃农夫。农夫找了老马,老桑树评理。老马和桑树都被人辜负过,所以完全不想主持正义,最后反而是狡猾的狐狸帮助农夫得救了。一般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蛇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本《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却还有后续,农夫是怎么报答救命的狐狸的呢?农夫找了几条狗把狐狸吃掉了。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4)

作为孩子看的时候可能不觉得,大人会很困惑,这不是一本童话吗?怎么如此暗黑?事实上,民间故事大部分都在社会底层之间传播,文化程度不高,在一代代的口传之中,多多少少都加入了讲述者的世界观,有些观点非常的偏颇,不符合现在的普世价值观,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却可能被人们视作理所当然。

在了解汤普森AT分类法之后,你就会明白,汤普森做的事情并不是让民间故事适合孩子看,而是分析整理和总结。

那么汤普森这么做有什么作用呢?

汤普森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分类民间故事,除了把经典的民间传说留存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让人们发现,认识到这些作品在历史中被人们口口相传的原因,发现其中沉淀在特定环境地理条件下的历史,人类经验和文化心理。

这些对于民间故事的研究,不仅补充了大事件之外的人类历史,也让现在的我们了解到了历史发展中,人类的社会认知是如何发展和改变的。

真、善、美是在人类社会稳定和成熟之后才发展出的概念,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理想。当你读完这本《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了解了历史中底层人民那些苦难和不堪之后,才会更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5)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6)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7)

汤普森民间故事(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