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番外在贺弘文老婆的口述中,我们知道梁夫人为嫡孙求娶了娴姐儿。谁都清楚,梁夫人想借的是皇上的新贵,后来叛乱中又立大功的顾廷烨的势。但梁夫人的算盘能如意吗?

很显然,不仅不能,甚至会加速梁府的没落。

知否中一会永昌侯府一会伯爵府 知否娶了娴姐儿的梁府(1)

娴姐儿作为侯门嫡女,从身份上看似很配,但正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更何况现在顾侯真正的当家人是顾廷烨。因为明兰的影响,恨极了哥哥的顾廷烨并没有苛待娴姐儿,但后来娴姐儿拖后腿的亲娘邵氏差点害死团哥儿的所作所为,彻底败光了明兰对她们娘俩的仁慈。虽然后来的明兰仍然说她只是心疼娴姐儿,并没有惩罚邵氏,但后面顾廷烨间接地敲打,明兰的认同也代表了她对邵氏的态度。

 “顾侯在外戍边,顾大夫人是个寡妇人家,这回亲事该怎么办?……两年前,顾侯夫人从南边赶回来,亲自操办的婚事。”

“这回顾侯夫人不来,由顾小世子兄弟俩代父发嫁堂姐”

平时对庶女和侄女再一碗水端平,甚至更欣赏侄女,但一旦被辜负了,那真心和人情就是两回事了。

知否中一会永昌侯府一会伯爵府 知否娶了娴姐儿的梁府(2)

有些人有些事,不计较不代表原谅。

更何况邵氏直接害的是将来顾侯的继承人团哥儿。无论团哥儿被父母教育的品德多高尚,也不会以德报怨。邵氏害团哥儿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不是堂姐害的,但基本的人情来往,该走的走,但要是过多的帮助怕是不可能了。

至于其他勋贵,像沈家郑家张家海家柳家这些都跟明兰交好,谁能不记得邵氏做的那些事,不会使绊子,当然也不会多给面子。至于其他人家,也是看碟子下菜,就算不知内情,看那些人家的所作所为,都是人精,也能猜出个大概。更何况京城勋贵圈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多少都沾点亲带点故。谁会为了一个没爹,娘又拎不清的女人出头呢。

知否中一会永昌侯府一会伯爵府 知否娶了娴姐儿的梁府(3)

可以说求娶娴姐儿的梁府,已经显示了她的山穷水尽,这还是在孙子还有出息的前提下。古代娶妻讲究门当户对,不仅仅是身份的相配,更因为每个身份背后家族的支持,对于世家,无论男人的发展还是女人的婚姻,都离不开家族的力量。当初梁府之所以没有分家,就是因为梁夫人和她儿媳娘家的强大。一个嫡子都沦落到娶庶女,甚至在被人算计的情况下,可见梁府和梁夫人已经今非昔比。

这样的梁家别说想找海家柳家郑家这样人家的女孩子了,就是找个稍微门当户对,父母双全的都很难。毕竟梁家虽然是侯府,虽然也是嫡子袭了爵位,但真正有本事的还是梁家大房。身份和姻亲后台限制了他袭爵,但老侯爷活着的时候教的真本事却实实在在,谁有都不如自己有,梁夫人和儿媳妇娘家势力再大,儿子丈夫不争气,给不了别人对等的利益交换,也没有人愿意一直无偿的付出。虽然梁府表面看还是梁夫人和其儿子儿媳掌家,可梁家大房的军功和本事却也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还是等价交换的资源,更为可靠扎实。所以真正心疼孩子的父母谁忍心让女儿嫁过去过憋屈的生活呢。

知否中一会永昌侯府一会伯爵府 知否娶了娴姐儿的梁府(4)

要不是蓉姐儿有心仪的对象和明兰希望蓉姐儿过得亮堂,怕是梁夫人宁愿娶蓉姐儿,也不会娶娴姐儿吧。毕竟就算娴姐儿身份的确是侯门嫡女,但真正算起来,又能给梁府什么好处呢。什么都给不了,别说还有她爹她娘造的孽,就是关系很好,那也只是叔叔婶婶而已。

只能说在门当户对上,梁夫人实在也找不到合适的,只能勉为其难地为孙子找个能干的。想着娴姐儿至少跟叔叔婶婶的关系不错,就算不帮忙,至少不会使绊子,偶尔吓唬吓唬一下大房,或者一些不长眼的世家,多少都有点用处。至于是不是真的有用,但凡有更好的人家,精明的梁夫人想来也不会为最看重的嫡孙找个孤儿寡母的人家吧。

知否中一会永昌侯府一会伯爵府 知否娶了娴姐儿的梁府(5)

不得不说,女人在做姑娘的时候想怎么任性都可以,嫁人了尤其成了母亲,就该收起一些自尊和骄傲,如果你能护孩子一生,那另当别论,如果不能,这辈子已经委屈自己了,就不要再委屈孩子,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争取,这是个世俗的社会,你不在意的,孩子他需要,他在意。但凡梁夫人早点为儿子打算,为儿子争取,也不会沦落到一代不如一代的地步。她的儿子好歹娶得名门望族,可她的孙子却……

在为人处事上,娴姐儿或许真的能撑起梁府,可靠娘家给夫家的助力上,只能说,梁夫人想太多了,一代亲,二代表,况且娴姐儿再懂事再聪慧,她也给不了叔叔婶婶和堂弟们任何的实质性好处,只能说她为了生存,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生活态度而已。别人又有什么理由无偿帮助她呢。

知否中一会永昌侯府一会伯爵府 知否娶了娴姐儿的梁府(6)

古代家族向来是门当户对,强强联手的,现代社会也渐渐回归到利益交换的本质。所以,加油吧,努力变强,无论什么时候,你优秀,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你强大,才有选择权,才有机会和强者一起并肩,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起跑线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