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赤壁败走的时候,因为所有军粮都和战船一同烧毁,饥饿难忍时,曹操只得下令“割马烧肉”吃。在古代,吃马肉是一种无奈之举,不仅因为马匹通常是军品,还有就是因为古人认为马肉不仅臭,而且还有毒。
相反,马科属下的驴就不同,古人非常喜欢吃驴肉,而且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甚至演变出了许多以驴肉为主料的美食。
可奇怪的是,作为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古人却总结出“饿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为此古人将这三种肉食汇编成了一句俗语,“马肉臭,驴肉香,饿死不吃骡子肉”,以此来告诫后人不要吃骡子肉。
那么为何古人会这么说?另外如今新疆地区不是一直都有食用马肉的习惯吗?那么古人又为何说马肉是臭的?
毛驴
说马肉和骡子肉之前,我们要先说说驴肉为何一直很受欢迎。
在古代,毛驴是民间最为常用的运输以及生产的牲口,尤其是在山区,毛驴是一种比耕牛更加重要的家畜。
不过毛驴有个缺点,就是怕热。每次出些力出点汗后,如果照顾不好就容易生病。还有就是每年脱毛时,就几乎是死一次。所以在饲养毛驴的时候稍有不慎,让它热了或者累着了就容易生病致死。
这么大一头毛驴死了,就这么丢弃是在太可惜,所以古人会趁毛驴在没死之前将其杀死,然后食用驴肉。再加上古代中医认为驴肉具有补气补虚的功效,因此驴肉逐渐被世人认可。
至于驴肉的口感方面,则非常细嫩鲜美还不失嚼劲,不像马肉那样又硬又柴。
那么马肉为何又硬又柴?
骏马
马匹属于爆发性很强的动物,这就有赖于马匹身上强健的肌肉。可我们都知道,这种肌肉往往很硬,而且肉质非常差,口感自然差很多。
至于为何古人说马肉是臭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被马匹身上的乳酸气味所误导。众所周知,马匹的主要工作就是运输和供人骑乘。当马匹经过长时间的奔跑之后,身上就会流出大量汗液,汗液中含有乳酸臭味,因此人们就认为马肉是臭的。
第二,马肉确实有一些酸味,即便是一些少数民族有食用马肉的习惯,也需要使用大量的作料进行调和,才可去除这种酸味。比如新疆地区食用马肉,一般都是采用烟熏、风干等方式才会食用。
此外,古代中医认为马肉有毒,尤其是马肝,甚至可以毒死人。这个说法在《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中》都有提及,而且还给出了解毒之法。
综合以上几点,所以古人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食用马肉的。
那么问题来了,连“有毒”的马肉古人都会吃,为何古人却说“饿死不吃骡子肉”呢?
骡子
对于这个问题解释起来也比较简单,一共就8个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众所周知,骡子没有生育能力,而古人讲究孝道,讲究延续香火,即便是纳妾制度,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这种思想之下,古人很容易把吃骡子肉就不能生育联系在一起。因此就算骡子肉很美味,就算自己极度饥饿,也不会食用骡子肉。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在古代有着多么的崇高地位,以至于如果犯下“不孝罪”,都无法被赦免,是必死的“十恶不赦”之罪。
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孔子的后代孔融,汉朝衡山王的儿子刘爽,三国著名思想家嵇康,以及明朝名士郑鄤等,都是因不孝罪而被诛杀。而且他们所受的一般都是极刑,比如郑鄤就是被凌迟处死。
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古人才会有了不吃骡子肉的说法,毕竟和“不孝罪”比起来,即便是饿死也算是值得称颂的事情。
参考资料:《俗语大全》、《本草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