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正面人物,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他与范进有着相似的经历范进五十四岁才中举,因为高兴而疯癫,周进六十岁还是童生,看贡院时触景生情,因为太过悲伤,痛哭撞板以致昏厥周进与范进都是《儒林外史》中重要的人物,他们的人生骤然发生的喜剧性的变化,更加强了对于科举制度的讽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儒林外史周进范进情节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儒林外史周进范进情节图(儒林外史周进自知中举无望)

儒林外史周进范进情节图

周进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正面人物,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他与范进有着相似的经历。范进五十四岁才中举,因为高兴而疯癫,周进六十岁还是童生,看贡院时触景生情,因为太过悲伤,痛哭撞板以致昏厥。周进与范进都是《儒林外史》中重要的人物,他们的人生骤然发生的喜剧性的变化,更加强了对于科举制度的讽刺。

周进最终大器晚成,六十多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御史、广东学道、国子监司业等高官,周进能够在科场取得成功,却离不开四个商人的仗义相助。而在那之前,周进的人生几乎已经跌到谷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科场得失。周进原本在县里顾老相公家里担任老师,到第三年他的学生顾小舍人中了秀才,而作为老师的周进还只是童生,就失去了给顾小舍人当老师的资格。

后来周进为了糊口,只好下乡去寺庙里的私塾教书,还经常受到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冷嘲热讽,连市井小民都对他不尊敬,经常背地里对他说三道四。因为周进逢年过节也不给夏总甲送礼,所以夏总甲嫌他呆头呆脑就不再管他,坐馆一年满了,周进竟然屈辱地被乡下的私塾辞退了。这时的周进彻底失去了工作,而且名声也被那些市井小人传坏了,人生已经到了谷底。

迫于生计,周进只得随姐夫金有馀去省城买卖货物,做起了记账先生,也不再想什么科举之事了。可是在省城闲逛时却偶然路过贡院,周进想进去看看,还被看门的官吏用大鞭子打了出来。后来金有馀出钱买通了看门的官吏,周进就和金有馀以及同行的几个商人一起进去看贡院。周进来到贡院里面,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触景生情,突然悲痛不已,一头撞在号板上,就不省人事了。被救醒以后只是号啕痛哭,满地打滚,一行众人都觉得可怜,知道周进心里一定是有说不尽的委屈。

众人问清缘由以后,金有馀以及同行的四个客商决定要成人之美,凑钱纳监让周进参加乡试。第二天四个客商就各出了五十两银子,一共是二百两交给了金有馀,金有馀负责别的一切使费。这件事最终是做成了,周进如愿以监生的身份进了贡院的考场。周进原本就是学问极好的人,只怪以前的考官都是庸碌之辈,才埋没了真才。此番周进首次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后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殿试,又是接连高中,考中了进士,位列三甲。周进后来在官场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始终担任着重要的官职。

周进最感谢的就是他的姐夫金有馀以及四位仗义疏财的商客,因为是他们的帮助才使得自己原本黯淡的前途重现曙光,如果没有他们周进不可能成功。但这又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有大学问的人仅依靠正途,终其一生都无法取得功名。士农工商中等级最低的商人,却很仗义,很善良,他们懂得成人之美,而且不图回报,他们更像是仁义的君子。再反观那些取得功名的大老爷,如秀才梅玖、举人王进,他们是士人阶级,满嘴的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实际上做的却尽是些奸诈小人的行径。

《儒林外史》描写了许多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功名富贵的路上腐蚀了心性与灵魂。而周进是一个例外,即使在发达以后,他仍然能够坚持自我、坚守底线,他始终当得起人们对他的评价:秉性忠厚,迂而不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