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鹤壁,是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下辖两个历史文化名县——淇县(古称朝歌)、浚县(古称黎阳)和三个行政区,还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祥地,林、石、卫、康、殷姓及韩国(朝鲜)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

虽然鹤壁本身历史悠久,但仍免不了因建市晚、宣传不当等原因而引起的“无人相识”的尴尬。出了河南省,如果你说自己是鹤壁人,听的人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会一头雾水:这什么地方?完全没听说过啊。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至于太难堪,最令鹤壁人面子上挂不住的是一大部分河南人也表示不知道这个地方......

邯郸赵国都城简介(河南境内的古赵国都城中牟邑)(1)

淇河岸边的鹤壁市

所以今天,笔者准备带领大家走近这个被“世人所遗忘”的文化名城——鹤壁,讲一讲它的辉煌前世——中牟。

朝歌失守,齐桓公始建中牟助卫国防护新都城

相信大家对朝歌这个地方并不陌生,朝歌是商朝末期国都以及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的都城,中国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著名电视剧《封神榜》的故事发生地。曾有这样一句诗描写其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公元前669年,卫国惠公去世,其子赤继位,即卫懿公。

骄奢淫逸的卫懿公掌权后并不理会已经危机四伏的混乱朝政,而是只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什么事?养鹤!他按品质、体姿形态将鹤封为不同的官品,不同的鹤可以享受相应的俸禄。等卫懿公出游时,这些鹤也列队跟从,乘载于华丽的马车之中。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

邯郸赵国都城简介(河南境内的古赵国都城中牟邑)(2)

典故“玩物丧志”中的主人公——卫懿公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公元前660年,北狄听闻卫国国君爱鹤荒政、国民人心离散的消息后,立刻率二万精骑兵突袭卫国。结果毫无悬念,临时拼凑起来的卫军战败,卫懿公被砍成肉泥,卫国都朝歌陷落。

第二年,卫国再次遭到北狄入侵。身为中原霸主的齐桓公有感于卫国君亡国灭,恐怕其民众以后要遭受无尽的苦难,遂立宣姜的儿子公子申为卫国国君,并抽调民众交给公子申,让他在楚丘(今河南滑县)这个地方重建卫国。

出于对卫国新都城的安全考虑,齐桓公还“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中牟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年,是公元前659年。

地归晋赵,中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城邑之一

随着一代雄主齐桓公的陨落,齐国也开始不断衰败,逐渐无力掌控内外局面。导致中牟先是被郑国占领,之后又被晋国侵夺。但也正是由于中牟归属晋赵,使得它发展成为了当时举世瞩目的大城邑。

一,晋国时期

中牟在齐桓公着手建立的时候只是一座城,到了郑国时期被升级成为邑,到了晋国时期再次被提升为县一级。当时的县是地方上最高的建制,郡也从属于县。县大多地处边境,发挥着维护国家安全、加强统治等重要作用。

《淮南子·主术》高诱注曰:"县,远也。"

约公元前550年,晋平公因为中牟缺少地方官而向赵武询问合适的人选——“中牟,三国之股肱,邯郸之肩脾,寡人欲得其良令也,谁使而可?”赵武,就是著名戏剧《赵氏托孤》里的那个孤儿。

邯郸赵国都城简介(河南境内的古赵国都城中牟邑)(3)

春秋后期形势图

中牟并不是国都,但国君却认为这个地方是自己国家的胳膊和大腿,邯郸城的肩胛骨和胯骨。可见彼时中牟已然成长为军事重地和交通枢纽。而《左传》里的相关描述也证明了此结论:“秋,齐侯伐晋夷仪。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乃过中牟。”晋国出于重视,竟然在中牟驻扎了一千辆战车,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全部家当。

二,赵氏、赵国时期

赵氏,即后来“三家分晋”事件中的赵家,后来建立了赵国。但其实在早先,晋国并不止这三家大卿,而是有六家,他们分别是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

赵氏的领袖赵简子率先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吞并了他们的土地。也正是从那时起,赵氏的命运开始和中牟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公元前476年左右,中牟成为郑氏的陪都,从而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

邯郸赵国都城简介(河南境内的古赵国都城中牟邑)(4)

赵都中牟

公元前455年,智氏联合韩氏和魏氏对赵氏发起进攻,妄图一举灭亡赵氏。赵氏退到了其都城晋阳进行顽强抵抗,这场著名的“晋阳保卫战”整整持续了三年之久,虽然赵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都城晋阳也被敌军的攻城、水淹等手段摧残的破烂不堪,甚至连宫墙都被扒开。这一严重的现实情况,成为后来赵氏迁都中牟的一大诱因。

时过30年,到了公元前425年,出于对国家战略调整、自身安全、原都城残破等因素的考虑,赵献侯终于迁都于中牟,他的儿子赵烈侯在这里进行了“公仲连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公仲连变法:

  1. 实行仁义,约以王道。强调统治者要遵从儒家的王道思想,对百姓施行仁义,好好教化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国内环境。
  2. 选材唯能,不论出身。摒弃以前任人唯亲的政治理念,着重挑选有才能者为官,不问出身。实行新的官僚制度,“食有劳而禄有功”,多劳多得,有功者增加俸禄,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释放生产力。
  3. 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在国内宣扬节俭,推崇朴实之风;进行经济制度上的改革,出台新政令,调整各项赋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

邯郸赵国都城简介(河南境内的古赵国都城中牟邑)(5)

战国形势图

从公元前425年定都中牟到公元前386年迁都河北邯郸,中牟共作都城40年,也因为只有短短的四十年,所以中牟往往被后世所遗忘。但我们并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一个事物存在的价值意义。秦朝只有十几年历史,但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凝聚起了华夏儿女的思想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仍能浴血重生,巍然立于世界之林。中牟亦是如此,作为都城时间虽短,但影响深远:

近代争论,到底是鹤壁中牟还是郑州中牟

现在河南郑州市下辖一中牟县,很多不了解历史的人把这个中牟县误认成古赵都中牟,当然是不对的。不过分不清两地却不能怪现代人,毕竟连一些古人也被两地搞得晕头转向。比如班固的《地理志》中就把现在的中牟县当成古中牟:“河南中牟县,赵献侯自耿徙此”,面对如此明显的错误,《史记》臣瓒反驳到:“赵界在清水以北,不及此。”。《史记正义:“汤阴县西五十八里,有牟山,盖中牟邑在此山侧也。”经历史学家考察,这里的牟山就是现在鹤壁境内的乌山。

邯郸赵国都城简介(河南境内的古赵国都城中牟邑)(6)

郑州市中牟县

造成两处中牟地名混乱的错误其实还要“归咎”到汉武帝头上,赵都中牟早在战国末期就改名荡源,汉武帝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在其他地方重新设立了中牟县,这才是现在中牟县的由来。

两个中牟,时间一前一后,地域一北一南,冥冥中的缘分,颇值后人玩味。

写在最后

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鹤壁人,家乡情结甚是浓厚。虽身处文化悠久之古城,但却常因无人听闻家乡而颇感“自责、自卑”。由于缺少必要的宣传,不少本地人也不甚了解这段历史,每每念及于此,更觉吾辈所担责任重大,趁兴写下此文,不求使家乡举世闻名,但求斯人勿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