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坡上的国安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四字词语形容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四字词语形容内涵(词语准确使用内涵)

四字词语形容内涵

本文转自:坡上的国安学

“内涵”一词现在用的很广,但许多情况下使用的并不准确。有时候,“内涵”表达的并非“内涵”,而是“内容”;也有时候,相关用词更应该是“蕴涵”“寓意”等,而不是"内涵”。

例如,国家安全本身包括的国民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等等,都不是国家安全的内涵,而是国家安全的内容。但是,在讲到国家安全包括的各种构成要素时,不少人会用“内涵”这个词,常常还说“内涵十分丰富“等。事实上,这里的恰当用词应该是“内容”,能够丰富的也只能是“内容”。

内涵和内容是有严格区别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内容是构成事物或概念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来说,其内涵就是国家安全概念反映的国家安全本身的特有属性,其内容则是国家安全本身包括的不同组成部分、不同构成要素,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包括了多少多少个的“安全”。

例如对人来说,其内涵就是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人这种特定对象的特有属性,如会思维、有社会性等等;其内容则是人本身的组成部分,包括人的头、大脑、五脏六腑、五官四肢等等。

对国家安全来说,其内涵就是国家安全所反映的国家安全这种对象的特有属性,即国家没有内外各方面威胁与危害的状态,其内容则是国家安全本身的组成部分,如国民安全、国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基本要素,以及幼儿安全、老人安全、领陆安全、领水安全、矿物安全、水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文字安全、主权安全、核武安全等大量存在的国家安全次级要素。

有内涵必然有外延,国家安全的外延不是别的,就是中国的国家安全、美国的国家安全、朝鲜的国家安全、日本的国家安全、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乌克兰的国家安全等等。

现在许多论著所说的“内涵”,其实并不是什么内涵,而是事物的内容,事物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等等。

我国学术界一直喜欢使用“内涵”一词,但许多情况下所说的“内涵”并非“内涵”,而是“内容”,有时候也可能是“蕴涵”“寓意”等。当人们说“内涵丰富”时,准确来说应该是“内容丰富”;当人们讲“内涵深刻”时,准确来说应该是“蕴涵深刻”、“寓意深刻”。

更重要的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反变关系,内涵多了、丰富了,外延就会少;相反,外延多了、丰富了,内涵就会少。因而当我们说一个概念的内涵丰富时,事实上也是说它指称的外延贫乏;讲丰富了什么概念的内涵时,必然是减少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对于“内涵”和“内容”这两个不同概念,学术研究中应该注意区别,严格按照逻辑学的科学理论谨慎使用、准确使用,且不可人云亦云地乱用。

可见,内容和外延没什么关系。和外延有关的是内涵,而且是一种反变的关系。

为此,我们必须注意内涵和内容的严格区别,在相关研究和论著中谨慎地使用这两个不同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