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作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气温的变化、柳絮、花粉等都是可能引起鼻炎发作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刺激鼻黏膜时,患者会出现喷嚏频作、鼻涕不断等症状。

中医认为,鼻炎属于“鼻病”范畴,多因外感风邪或内伤情志所致。风邪容易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出现,例如春秋季节和雨季等,因此,鼻炎患者在这些季节更容易出现发作。同时,内伤情志也是引起鼻炎的重要因素,例如长期情绪波动、忧虑焦虑、过度疲劳等都容易导致气机失调,从而引起鼻炎发作。

在中医治疗鼻炎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针对风邪所致的鼻炎,中医常采用温经散寒、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可采用艾叶、桂枝等温性药物进行熏洗,以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对于情志失调所致的鼻炎,中医则会采用调理气机、安神定志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可采用黄芪、人参等补气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同时辅以适当的精神治疗,如静坐冥想、舒缓音乐等,有助于平衡情绪,减轻症状。

中医认为鼻炎是由于风寒邪气侵袭体表所致,而“1号鼻炎方”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能够温阳解表,祛风通窍,对治疗鼻鼽有着显著的疗效。

鼻炎遇冷就打喷嚏流鼻涕怎么治疗(顽固鼻炎问题一方解决)(1)

“1号鼻炎方”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包括麻黄、附子、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生地黄、赤芍、乌梅、蝉蜕和地龙等。其中,麻黄、附子、细辛等具有温阳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白芷、苍耳子、辛夷等则能够通窍散瘀,舒肝理气;生地黄、赤芍、乌梅等则有滋阴润燥、活血化瘀的作用;蝉蜕、地龙则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这些药物的组合能够协同作用,达到祛风通窍,温阳解表的效果。

“1号鼻炎方”主治鼻鼽,是一种针对鼻炎患者的经典方剂。该方适用于阳虚外感型鼻鼽症状,其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痒声嘶、喷嚏频作、畏寒倦卧等症状,且在遇到寒冷、花粉、油漆、油烟等刺激时加重。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服用该方剂可以祛风通窍,温阳解表,有效缓解鼻炎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鼻炎多由于脏腑虚弱、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邪气侵袭所致,即虚寒型鼻鼽。在中医经典中,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太少两感证,而鼻鼽患者遇冷时症状明显与太阳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温经解表、祛风通窍的方法来治疗鼻炎。

太阳经是六经之藩篱,主开统摄营卫,为一身之大表,其功能固护于外。当风寒侵袭表浅时,太阳经受寒,必导致肺气失宣等症状。肺位居上焦,为五脏之华盖,肺失宣发,正邪交争故出现鼻鼽症状。因此,治疗方法应以温经解表、祛风通窍为主。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太少两感证的经典方剂,具有发汗解表、温肾助阳的功效。在其基础上,可以进行化裁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细辛、辛夷、苍耳子均归肺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细辛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助附子温里,共为佐药。生地黄、赤芍凉血活血,乌梅酸涩收敛,蝉蜕祛风止痒,地龙通络并用引经之功。这些药物的配合可以共同发挥助阳解表、祛风通窍的功效。

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肾助阳,细辛协两药辛通上下,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启鼻窍之功。同时,老发挥经方之长,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加减应用,可以做到古方新用之妙,屡见奇效。因此,对于虚寒型鼻鼽患者,可以考虑这个方子。

使用“1号鼻炎方”的方法是将上述药材按比例加水煎煮,取药汁混匀,分两次早晚温服。每次服用200mL,一天服用1剂,连续服用3天为1个疗程。使用该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1号鼻炎方具有温经解表、祛风通窍、开启鼻窍的功效。在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药材,以增强疗效。

一、针对黄涕症状

可以加入黄芩、黄连、知母和山栀子。黄芩、黄连、知母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热泻火,减轻黄涕症状。而山栀子则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加速病情恢复。这样的加减配方在治疗黄涕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针对鼻流清涕的症状

可以加入桂枝、干姜和五味子。桂枝、干姜具有温阳化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鼻流清涕症状。而五味子则具有收敛肺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可以调节肺气,减轻鼻流清涕症状。这样的加减配方在治疗鼻流清涕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针对清涕不止的症状

可以加入益智仁和山药。益智仁具有滋肾润燥、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调节肾气,减轻清涕不止症状。而山药则具有补益脾肺、润肠止泻的功效,可以调节脾肺气机,减轻清涕不止症状。这样的加减配方在治疗清涕不止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总之,针对不同的鼻炎症状,可以采用不同的中药加减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同时,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搭配,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