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洞位于 安岳 县石羊镇的塔子山上。距 安岳 县县城50公里,自驾的话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

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刻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内,其实质是柳本尊生平事迹的“传记”,是密宗宣扬残肢毁体进行苦修以达佛果的教仪图。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2)

根据石刻铭文的记载,柳本尊,名居直,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生于嘉州 龙游 县玉津天池坝(今 四川 乐山 市境内),据说蜀主王建曾授柳本尊“唐瑜伽部主总持王”称号。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赐院额“圣寿院”。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3)

该图造像布局严谨,人物密而不繁、疏而有序、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4)

在洞窟的两侧,分别刻有一怒目力士,一密执金刚,按力士和金刚的口型推测可能为传说中的“哼”、“哈”二将。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5)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6)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7)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8)

割耳柳氏头略右偏,左手大袖挽于上胳臂,祼手按左耳,右手持戒刀割左耳。柳氏右上后方立“浮丘大圣”,猴头,人形,着紧身短衣,敞脚裤,右手提衣襟,左手握法轮,袒臂上举,呈愤怒状。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9)

剜眼本尊结跏趺坐,头略向左,右手持戒刀剜右眼,左手托方巾作接眼状,右手下方有一捧长方盘的小吏仰脸望。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0)

捨臂柳氏头左侧,目视左壁、左袖高卷至肩,右手执刀呈砍向左臂状。右站阿弥陀佛以作证明。本尊像下中站厢吏谢洪、头戴展角朴头,身穿圆领大袖袍服,双手于胸前棒朝笏作奏事状。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1)

炼心柳氏左斜呈游戏坐,上身略后仰靠壁,左手腕部以三角扶轼衬托、敞胸、心露于外,心窝处烈焰腾腾。右手置右膝上,左手执一串念珠,表情文静,神情自若。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2)

紫竹观音:毗卢洞的紫足观音,应该算是 安岳 石刻中最美的石刻之一。被誉为东方美神, 中国 的“维纳斯”。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3)

这尊观音本名为佛教三十三观音变相中的“水月观音”。据佛经记载:水月观音为观音 菩萨 三十三化身之一,该尊观音及两侧的佛教经变故事——观音行化普门品。由于这尊观音像造型别致,袒胸露肌,翘脚而坐,显得十分风流倜傥,潇洒自如,人们又称她为“翘脚观音”、“风流观音”、“媚态观音”、“摩登观音”等等。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4)

这尊观音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是一个典型的 四川 女性,身材比例适度,小巧玲珑,显得十分精神;面部丰满圆润,柳叶眉、 丹凤 眼、高鼻梁、樱桃小口。裸露的肌肤细腻光滑而富有弹性,恰似一位韶年绝伦的妙龄女郎,给人以倜傥而不轻佻、温雅而又端庄之感,具有人的美,神的仪;既是宗教朝拜的偶像,更多的是古代窈窕淑女的真实写照,更是神与人、心灵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成为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有的专家称为“天下最美的观音雕像”。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5)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6)

“紫竹观音”左右后壁上,雕刻“观音经变相”,即通常称的“八难图”,是和紫竹观音一并规划并开凿的,目前能分辨的是雷电难、鸠毒难、坠岩难、遇火难、刑戳难、逢兽难六难,其他两难已经风化,不能很好地辨认。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7)

千佛洞:千佛洞,因洞内摩崖刻的二十公分小像三百二十二尊小佛而得名,又称千佛,小佛的旁侧刻有捐资者的姓名,大部分也是佛教信众。这些小佛都结不同的手势、捧不同的法物或贡品,各居一小圆圈龛内,集中统一规划构图,风格又完全一致表情、衣饰又迥异,实属罕见。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8)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19)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20)

洞正壁摩崖造洞正壁摩崖造一佛二 菩萨 ,体形优美,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均结伽趺坐于莲台之上,着敞胸袈裟,佛头螺髻, 菩萨 戴镂空花冠,与前方两侧的小佛一同构成了令人向往,无限美好的佛国世界。从造像风格看,也是南宋时期杰出作品。

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的特点 安岳石刻的精华(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