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似乎并不是太好,很多农民打工受到了困扰,那些年前辞职的人纷纷后悔,找了几个月的工作都没有合适的,工资太低不说,招聘的岗位少,竞争力太大。而在工厂、建筑工地上打工的人也发现,每天的工作量明显减少了,过去动不动就要加班,如今已是奢望。很多人回到农村,想要种植上农田,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

不过今年的年景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端午节当天,河北多地遭到冰雹袭击,过去一个冰雹鸡蛋大小就很大了,但这次的冰雹足足有手掌那么大。不仅汽车受损惨重,农田的蔬菜、水果也深受打击。其实从农村老人的口中,老祖宗早已经预言今年的年景,这些就足以见得!今年是咋了?

一、“双立春,闰四月”

2020年农历为庚子鼠年,有两个立春,一个是农历大年十一,一个是腊月二十二,之所以会有双立春,和纪年历法上的阴阳历差别有关,而双立春就意味着冬季比较冷,且冷天时间长,因此在农村有“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的说法,毕竟玉米、水稻、大豆需要更多的光照,不然产量就会降低。既然有双立春,必然有闰月,2020年是闰四月,自古就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四月份通常是倒春寒最为频繁的时候,而今年有2个四月,在古人看来,气温变化幅度比较大,不利于农业的生产,此时庄稼可能会因为极端天气出现大面积减产,进而就会出现吃不饱饭的说法。

二、“夏至五月端”

在农村中有一个老话,那就是“夏至五月头,担水救禾苗”,也就是如果夏至刚好在农历五月初一,那就意味着当年十分干旱,过去的农业技术不是太健全,只好选择挑水缓解干旱问题了。

别说,今年的北方天气干旱十分严重,四川、云南局部地区更是出现了近10年最严重的干旱天气,很多地方因天气干燥,迟迟不下雨,以至于庄稼的产量不是太高,很多人愁苦不已,如今的小麦已经收获了,部分地区因干旱,亩产量只有500斤左右,可见这句老话看似已经过去千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半月立秋好还是下半月立秋好(双立春闰四月夏至五月端)(1)

三、6月立秋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农民还要经历“六月立秋”,在农村人眼里,六月立秋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老话说“6月立秋,两头不收,7月立秋,两头都收”,理解起来很容易,如果这一年是6月份立秋的话,那就表明夏收、秋收都不会出现丰收,但如果是7月份立秋的话,那就表明两头都能够丰收。

上半月立秋好还是下半月立秋好(双立春闰四月夏至五月端)(2)

今年的立秋为阳历8月7日,农历为6月18,显然属于“六月立秋”的范畴。在农村人眼里,6月份立秋的话,那就意味着当年的夏季不是太热,立秋太早降温比较快,但农作物却需要大量的热量才行,一般在二伏、三伏迎来长势最快的时候,只有天热才能增产,但6月立秋却不满足这个条件。

如此来看,还需要警惕秋收的产量,减少天气对庄稼丰收的影响。当然这些俗语已经流传了千年,如今全球气温升高,这些老话可能不适应今天的庄稼生长规律,大家也别太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