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慧激三、重建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礼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现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礼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现代(复礼的兴建重建篇)

礼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现代

作者 刘慧激

三、重建篇

自明隆庆六年壬申(1572)10月复礼书院兴建以来,因自然原因多次修建。两百年后清乾隆辛卯(1771)重建,乾隆乙卯(1795)、道光辛卯(1831)两次重修,一百年后,同治戊辰(1868)路溪刘作义首倡再一次重建。这次重建,规模宏大。架构在原址上拓增十多丈,扩建了明德堂,堂前增设回廊和左右偏房及协室,改建“五贤祠”为崇德堂,在明德堂两边增建留贴阁与同人馆,修复三一庵,总建筑面积达到百丈有奇。重建经费和初建和后来修建书院一样,全部来自廿四姓祠会和家庭捐款,自同治戊辰起共收取各姓主费乐输钱五千二百八十八千八百八十文,再一次深刻体现了西里士民尊师重教的泽世精神和好义崇道的近圣风范。文献记载:刘元卿二十九岁建复礼书院,计费金四百有奇,置田数十亩,皆不期年而办,人无难色。查旧《会录》并未载何人所捐,是当年之解囊者忘利亦忘名也。自乾隆辛卯以后助钱数百亦例。得书此次,系从新建复,需费甚巨。公议各姓统祠派费钱三十千文,数归画一,参差无分。其有好义之家捐至二十串者,勒其芳名于崇德堂之左厢;捐至十六串者,勒其芳名于崇德堂之右厢;盖念比年军兴以来,各姓急公恐后,疲于捐输久矣。而此犹殷殷佽助不遗余力,允宜报以馨香,垂诸久远。

(一)清同治戊辰(1868)重建复礼书院首倡者刘作义

刘作义(1830—1875),字湛恩,号子配,路溪庙背人。拔贡生,例授徵仕郎,考取八旗教习。博学能文,侠骨义胆。他自题对联曰:“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清同治戊辰(1868),复礼书院“风蚁蚕食,几于栋折榱崩”,刘作义首倡重建。是时,因经费筹措艰难,洋溪名士赵廷恺提议作局部修茸,不拆除重建。作义慷慨陈词,阐言重修扩建之意义,并奔走呼号,四方筹资募捐,表示定要“善拆善复”,光大复礼门庭。用当时的话说:复礼“居无人焉,事可已乎?顾肯构肯堂,相承未替,留贻至今,何敢废坠?况存其基业,秉其礼教,廿四姓中岂无观感而兴者,固知居之者之必有其人也。”在其艰苦努力下,终于用一年多时间,将陈旧的书院拆除重建,深得本地民众嘉许。“子配修复礼,善拆善复”,便是本地百姓对他重建复礼的称赞。

(二)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重建首事名单(三十人)

洋溪赵冠典、姚敛成、郁庭蔼、刘允修,书林李德辉、李龙升,乌溪陈阶传、陈周辅,南溪刘中坦、刘异凡、甘贡华,路溪刘啸川,芳洲谢联登,沥溪刘继光,洞溪冯海容,江背李昂霄、彭庆占,钱山贺景标、李羡准,南村朱孔成,苏溪严文旋,箕峰张同谟,金滩王秀轩,月溪刘鹏南,清溪杨朝干,严湖彭庆岳,赤洧王周范,双湖李以敬,瑶溪甘儒典,布溪朱文耀。

(三)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重建复礼书院首事名单(九人)

路溪刘作义,南溪刘清涟,钱山贺步仪,南溪刘义选,路溪刘欢题,乌溪陈恢猷,金滩王锡畴,书林李如筠,洋溪赵锡铨。

(四)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重建复礼书院乐输者名录

1、钱山李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汝霖公捐钱二十千文,

忠和公捐钱二十千文,

西臺公捐钱十六千文,

俊访公捐钱十六千文,

展和公捐钱六千文,

暄霞公捐钱十六千文,

玉辉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一百六十六千文。

2、钱山贺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养晦公捐钱二十千文,

利川公捐钱二十千文,

月池公捐钱二十千文,

昂甫公捐钱二十千文,

敬齊公捐钱二十千文,

兆祥公捐钱二十千文,

明照公捐钱二十千文,

光阁公捐钱二十千文,

喜祥公捐钱二十千文,

乙辰公捐钱二十千文,

合亭公捐钱二十千文,

天阁公捐钱二十千文,

石山公捐钱二十千文,

共收钱二百八十六千文。

3、严湖彭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辑瑞公捐钱二十千文,

理条公捐钱二十千文,

臺洲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八十六千文。

4、双湖李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甯全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四十六千文。

5、月溪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一乾公捐钱十六千文,

赓侣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六十二千文。

6、洋溪郁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淑亨公捐钱二十千文,

直齋公捐钱二十千文,

应鸲公捐钱二十千文,

月峰公捐钱二十千文,

浴菴公捐钱二十千文,

瑞门公捐钱二十千文,

慎齋公捐钱二十千文,

济宽公捐钱二十千文,

莘堂公捐钱二十千文,

尔厚公捐钱二十千文,

骏猷公捐钱二十千文,

参中公捐钱十六千文,

陞墀公捐钱十六千文,

道传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二百九十八千文。

7、洋溪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班舞公捐钱二十千文,

善齋公捐钱二十千文,

镇乾公捐钱十六千文,

静溪公捐钱十六千文,

慎齋公捐钱十六千文,

子成公捐钱十六千文,

子彦公捐钱十六千文,

贞垣公捐钱十六千文,

福善公捐钱十六千文,

敬五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一百九十八千文。

8、洋溪姚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润金公捐钱二十千文,

必琏公捐钱二十千文,

之林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八十六千文。

9、洋溪赵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10、沥溪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宣烈公捐钱二十千文,

庆二公捐钱二十千文,

国恩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八十六千文。

11、路溪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二世祖祠捐钱二十千文,

西祠捐钱二十千文,

东祠捐钱二十千文,

兼安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北窗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金山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后湖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素轩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浴池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廷赞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国政公捐钱二十千文,

宜尔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极辉公捐钱二十千文,

昂英公捐钱二十千文,

金阁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星章公捐钱二十千文,

鰲峰公捐钱二十千文,

陶轩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官辅公捐钱二十千文,

可题公捐钱二十千文,

国香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乐躭公捐钱二十千文,

燕庭公捐钱十六千文,

汪渤公捐钱十六千文,

盛岐公捐钱十六千文,

怀彝公捐钱十六千文,

绘滨公捐钱十六千文,

觀翰公捐钱十六千文,

官玺公捐钱十六千文,

官锡公捐钱十六千文,

知睿公捐钱十六千文,

经本公捐钱十六千文,

秉正公捐钱十六千文(欠十四千文),

金题公捐钱十六千文,

宝轩公捐钱十六千文,

莲轩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六百九十四千文。

12、江背彭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天池公捐钱二十千文,

务彰公捐钱二十千文,

窓文公捐钱二十千文,

渊澄公捐钱二十千文,

君盈公捐钱十六千文,

利见公捐钱十六千文,

天山公捐钱十六千文,

巍甫公捐钱十六千文,

兆蕃公捐钱十六千文,

秉谦公捐钱十六千文,

贯溶公捐钱十六千文,

渊瀹公捐钱十六千文,

英奇公捐钱十六千文,

琴书公捐钱十六千文(欠钱十一千四百文),

共收钱二百五十八千六百文。

13、江背李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欠十四千七百九十文),

柏轩公祠捐钱二十千文,

利孚公捐钱二十千文,

利觀公捐钱二十千文,

半自公捐钱二十千文,

经魁公捐钱二十千文,

敬操公捐钱十六千文,

艳霞公捐钱十六千文,

宝华公捐钱十六千文,

储卿公捐钱十六千文,

觀汉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二百一十千文。

14、南村朱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文府公捐钱二十千文,

吉人公捐钱二十千文,

恬静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八十六千文。

15、书林李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弥刚公捐钱二十千文,

汭川公捐钱二十千文,

俊才公捐钱二十千文,

德辉公捐钱十六千文,

诚吾公捐钱十六千文,

敬吾公捐钱十六千文,

信以公捐钱十六千文,

书幹公捐钱十六千文,

顾明公捐钱十六千文,

敏增公捐钱十六千文,

国彦公捐钱十六千文,

雅持公捐钱十六千文,

天池公捐钱十六千文,

居仁公捐钱十六千文,

守训公捐钱十六千文,

云霞公捐钱二千文,

共收钱二百六十八千文,又收十六千文。

16、洞溪冯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逸己公捐钱二十千文,

友善公捐钱二十千文,

发能公捐钱二十千文,

君赞公捐钱二十千文,

宜卓公捐钱二十千文,

敦仁公捐钱二十千文,

贵霄公捐钱二十千文,

翹汉公捐钱二十千文,

敦佩公捐钱二十千文(欠十八千六百文),

任寰公捐钱十六千文,

毅能公捐钱十六千文,

九望公捐钱十六千文,

日章公捐钱十六千文,

凡豫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二百九十千文。

17、南溪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内收高祠二十千文、赠君祠六千文、东田祠四千文),

聘君祠捐钱八十千文,

岳瑅公捐钱二十千文,

岳常公捐钱二十千文,

岳泰公捐钱二十千文,

珠峰公捐钱二十千文,

东田公捐钱二十千文,

时齐公捐钱二十千文,

澹菴公捐钱二十千文,

修吾公捐钱二十千文,

均海公捐钱二十千文,

完粹公捐钱二十千文,

仲虞公捐钱二十千文,

长白公捐钱二十千文,

质润公捐钱二十千文,

誉永公捐钱二十千文,

简齋公捐钱二十千文,

金山公捐钱二十千文,

德门公捐钱二十千文,

焕程公捐钱二十千文,

孔齋公捐钱十六千文,

和甫公捐钱十六千文,

止山公捐钱十六千文,

平所公捐钱十六千文,

敬吾公捐钱十六千文,

尔嘉公捐钱十六千文,

存赤公捐钱十六千文,

孔瑞公捐钱十六千文,

启傳公捐钱十六千文,

待礼公捐钱十六千文,

兩寰公捐钱十六千文(欠一千二百文),

祿恺公捐钱二十千文,

尧宇公捐钱十六千文,

独能公捐钱十六千文,

霭孚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七佰一十四千文。

18、南溪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利川公捐钱二十千文(欠钱十八千四百文),

贯月公捐钱十六千文,

治光公捐钱十六千文,

达徵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七十九千六百文。

19、乌溪陈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重齋公捐钱二十千文(欠钱十千零七百八十文),

子廉公捐钱二十千文,

金凤公捐钱二十千文,

永年公捐钱二十千文,

心唐公捐钱二十千文,

体勤公捐钱二十千文,

天升公捐钱二十千文,

步霄公捐钱二十千文,

榜魁公捐钱二十千文,

青霄公捐钱二十千文,

书谟公捐钱二十千文,

猷阁公捐钱二十千文,

元降公捐钱二十千文,

德菴公捐钱十六千文,

月潭公捐钱十六千文,

瑞齋公捐钱十六千文(欠一千六百文),

梅和公捐钱十六千文(改名素轩),

琴亭公捐钱十六千文,

燕谋公捐钱十六千文(欠十二千四百文),

笃五公捐钱十六千文,

襄臣公捐钱十六千文,

肃齋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四百一十千八百二十文。

20、清溪杨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欠十五千文),

万荣公捐钱二十千文,

万寿公捐钱二十千文,

绍乔公捐钱二十千文,

贯傳公捐钱十六千文,

光耀公捐钱十六千文,

大和公捐钱十六千文,

成章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一百三十九千文。

21、苏溪严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辉承公捐钱二十千文,

兆祥公捐钱二十千文,

国瑾公捐钱二十千文,

会弁公捐钱二十千文,

纯齋公捐钱十六千文,

潘溪公捐钱十六千文,

均海公捐钱十六千文,

梧岗公捐钱十六千文(欠十一千四百文),

共收钱一百六十二千六百文。

22、芳洲谢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明佩公捐钱二十千文,

猷阁公捐钱二十千文,

售美公捐钱十六千文,

庆锡公捐钱十六千文,

孔嘉公捐钱十六千文,

联发公捐钱十六千文,

庆高公捐钱十六千文,

郁朝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一百六十六千文。

23、瑶溪甘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24、赤洧王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欠十二千六百文,又收八百五十文),

青云公捐钱二十千文,

明德公捐钱十六千文,

焕朝公捐钱十六千文,

财盛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八十五千四百文,又收八百五十文。

25、佈溪朱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欠十二千八百文),又收三千文,

荣光公捐钱二十千文,

共收钱三十七千二百文,又收三千文。

26、金滩王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靖川公捐钱二十千文,

斯远公捐钱二十千文,

黄阁公捐钱二十千文,

天宠公捐钱二十千文,

言忠公捐钱二十千文,

京四公捐钱十六千文,

鸣谦公捐钱十六千文,

珂润公捐钱十六千文,

连鑣公捐钱十六千文,

奇文公捐钱十六千文,

修士公捐钱十六千文,

勉齋公捐钱十六千文,

王颁公捐钱十六千文,

思烈公捐钱十六千文,

共收钱二百七十四千文

27、箕峰张姓

大祠捐钱三十千文,

泮乐公捐钱十六千文,

文光公捐钱四千文。

共收钱五十千文。

自同治七年戊辰至丙子年总共收取各姓主费乐输钱五千二百八十八千八百八十文。

【延伸阅读】:

认识复礼之三:复礼的兴建建置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