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格措回来,想想与其在康定干等,不如借机去海螺沟一游,遂决定离开康定前往海螺沟。第二天早晨7:00起床,藏羚人客栈退房,赶康定—泸定的营运蓝色小客车,一个小时后到泸定。车到了泸定车站正好赶上了另一辆泸定—磨西的小车,两个半小时后到达磨西古镇。在康定藏羚人客栈就电话预定了磨西鑫飞客栈。鑫飞客栈是当地一对中年夫妻开的背包客栈,一个四层小楼,房间都是小小的双人间,房间虽然不豪华,但女主人收拾的干干净净,倒也算一个价廉质不差的家庭旅店。
店主夫妇热情厚道,住下以后,我就和老板娘说我要在他家里搭伙吃饭,老板娘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进了客栈有了回家的感觉。
老板家里为客人想的非常周到,客栈里不仅有电脑可以上网,还有地图、书籍、杂志和旅游攻略等供客人翻阅浏览,还提供一些常用的旅游用品供客人使用。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老板居然自己花钱买了7个笔记本电脑,免费提供无线网络和笔记本电脑供客人在房间上网。这个服务简直是太超乎想象了,五星级宾馆也没提供这样的硬件服务啊,真得为鑫飞客栈老板赞一个!
这里不仅有旅游地图、旅游攻略和各种旅游杂志,还有供客人娱乐的电子琴、上网的电脑及望远镜太阳帽等旅游用品。
之前对磨西古镇一点概念都没有,本来也没准备去海螺沟,这种已经开发了N年的地方基本都是游客团队去,而且门票都贵的离谱,这次在康定实在呆得无聊才改了线路,准备游玩海螺沟之后从这里直达成都,这也才有了磨西之行。磨西古镇,对我来说或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藏羚人的驴友告诉我到海螺沟的路线时我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到了这里这才知道,原来这个磨西古镇是进海螺沟的入口,由于海螺沟冰川的奇特景观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海螺沟景区必经之道上的这个磨西古镇,近年来也因为海螺沟而名声大震。磨西古称磨西面,原系氐人后裔磨些人聚居地,始于汉代的磨岗岭古道使磨西成为川藏通道上的繁华重镇。现磨西镇内保留有较完整的老镇古街区,为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群,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从前。
在泸定桥未建成之前,这里是川西茶马古道的第一驿站,至今古道还清晰可辨。如今的磨西古镇与其他乡村古镇一样,也被太多的私人旅馆、饭店、商铺、私宅异化为一个普通中国小乡镇,不过,因其具有着历史悠久,小镇仍有一些古街、旧巷、老屋留存。
从这些老屋古巷里,还可以看到古镇当年的影子。
从这些斑驳的苔藓中似乎看到了古镇的沧桑。
在朝东去的石板小路上,一条古旧的老街呈现在面前,很多老旧的木屋歪歪斜斜地竖立在街道两旁。
信步石板老街,两边都是各类小店铺。
这里也受到了“康定情歌”经济的影响,连牦牛肉都与李大姐有了关联,不知那位张家大哥在磨西做着什么生意。
莫非这是张家大哥编的竹筐?
磨西古镇如今已成为川藏通道上的繁华重镇,同时也因海螺沟冰川而出名。这是一个安静、休闲的小镇,古镇很小,一条老街,绵延不过400米,破旧的木屋和青石小路散发着古老的味道,古镇上的人们倒也在这里生活的逍遥自在,连做生意的人都闲散着,摊位上常找不到人,有的家门敞开着,却空空无人。有三三两两在街上闲坐的,也有在店铺里打麻将玩牌的。
在当地,彝族人和汉族人,连同当地少数的藏族人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如今这里也分不出藏族还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民越来越相同,各民族都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老街还有点古镇的“范”,然而一条老街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商业需求,于是,老街的外围便被“开发”了出来,形成了一个以老街为中心区域的新磨西,其功能也大大的扩大了。
就是在这样新老交替的尴尬中,磨西古镇在逼仄的“生存”着。
再老的古镇也经不起现代社会的“挑战”,在现代社会面前不得不妥协让步。
一个小小的千年古镇,虽因现实的各种原因古镇面貌即将消失,但山里小镇的环境依然是那么的安静。这里离海螺沟很近,游人如织的场面这里的人也不鲜见,但生活在磨西老街上的人们还是保留着那份纯朴。
住在鑫飞背包客客栈,老板一家待我如友人,更像家人,这份质朴的情意让我觉得暖暖的。
在磨西古镇的尽头一个小巷里,一座天主堂孤立在巷子的尽头。青砖青瓦,飞檐翘角的中国经典亭子造型的钟楼和哥特式的门窗相结合,一座东西合璧的建筑,整座建筑干净简洁、庄严肃穆。
在鑫飞客栈的一本书里了解了这座天主教堂的来历。1917年,有位法国神甫带着《圣经》悄悄来到中国西部的大山深处,布道后的三年他建成了这个有着三幢建筑的磨西天主堂。这位神甫在布道的同时,还收养了许多孤儿。
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个中国人都很少涉足的地方,竟然点缀着西方的色彩。
这座教堂最先出自浪漫的法国传教士之手,但在建筑风格上,它又融入了中国西南部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庙宇的样式。在它的东北侧,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老式的中庙宇中经堂可以看到的圆形窗,而它的南北方向的窗户则呈现出欧式风格。
教堂的另一幢房子就是当年“磨西会议”会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决定,并制定了攻打泸定桥的作战方案。
磨西古镇历史悠久,尽管岁月沧桑,从它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人们还是能触摸到其久远的历史痕迹。古旧的中国式建筑依旧保存着那份凝重,而那座哥特式教堂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也已回响了一个世纪。在磨西古镇,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景象。
磨西古镇还有一个寺院——金花寺。金花寺是国内少有的三教合一的寺庙,即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诸神在这里和谐共处。关于金花寺的由来,寺院的一面墙上有专门的介绍。
寺庙大门边的院墙上的两幅画猛一看以为画错了地方,其实这是因为这里有着一段关于红军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甘孜地区,前有堵,后有追,找一老乡带路,老乡看到怎么多兵,一害怕就领错了路,给领到磨西镇了,大批红军战士就住在金花寺院里。后来在磨西天主教堂召开了长征路上的磨西会议,决定连夜急行军200里,抢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北上抗日。
金花寺真正的来源是为了纪念金花大将军而建。
寺庙门口的两小尊雕像,就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莫非这是城隍夫妇的居所?
赵朴初先生的题字道出了佛教的根本,结善缘,种善果。
这是金花神殿,据说在此庙解签,非常灵验。
我去时庙里空空如也,即使想求签也找不到解签人。
这么灵验的寺庙为何无人呢?我不得其解。
倒是这幅对联的话让我记住了: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磨西古镇的金花寺处在磨西镇最热闹的地方,寺外天天歌舞升平,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天主教堂和磨西会议遗址则默默的沉寂在老街尽头,这两个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如今的磨西,己成为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当地人不用再像当年一样用血和泪去换聊以裹腹的食物,他们在这条旧时的古道上,过着属于今天的文明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