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晚上9点,位于西安市北郊的第66中学内,即将退休的55岁的周老师,在校园内被学生杀害,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醒来。
离高考就剩150多天了。高三班一个叫李某某的同学,还在自习课上不停玩手机。值班的金老师发现后,将手机没收。
李同学为拿回手机,先后两次跑到老师办公室索要。见金老师不在,就拿起凶器将在办公室加班的政治老师——周老师杀害。
大片血迹从老师办公室里淌出来,惊恐了高三争分夺秒的很多孩子,也刺痛了心怀热忱的很多老师。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杀害周老师后,李同学没有大声呼救,也没有报警自首,而是翻墙潜逃。
警方通报
无辜的周老师,就成了2020年这个寒冷冬天,倒在学生屠刀下的第一个老师。
这,让人心痛得想要窒息,但这并非个例。
2019年10月24日。
四川仁寿城北一初中内,身穿便服的黄老师,刚走进教室弯腰去放雨伞,就被一个身穿校服、手攥砖头的学生,从背后袭击。
发了疯的学生,对准黄老师的头部猛击9次,出手之狠,力道之大,暴击之频,让毫无防备的黄老师,头部血溅墙壁,身体蜷缩倒地。
事件的缘由,竟是这个颜姓同学,在校内骑着自行车横冲直撞,被学校巡逻队发现后,告诉了班主任黄老师。
黄老师批评了颜同学,然后就有了这桩惨案。
黄老师被学生袭击
太多这样颠覆认知的惨案了,太多这样刺痛教育的悲剧了。
太多负责的老师倒在血泊中,而凶手正是他们日夜教化的学生。
这魔幻的现实和噩梦的案件,一次次发生在充满奋斗和梦想、教育和成长的校园里,着实让人无法直视。
●2015年12月,湖南邵东高三班主任腾老师,在办公室约谈学生龙某及其家长,被龙某持水果刀杀害。
教学成绩优异的腾老师,因严格又慈爱被学生私下称为“照顾小鸡的母鸡”。
他希望成绩下滑、经常旷课的龙某能尽快收心,查找原因,不料好心换来厄运。 ●2013年9月,江西抚州高三班主任孙老师在办公室备课时,被学生雷某割颈杀害。 研究生毕业的孙老师,因对上课经常睡觉的雷某提出批评,并找他谈话,遭学生记恨报复。 ●2008年10月,浙江缙云初三学生丁某,沉迷网络游戏,谎称有病请假,被班主任潘老师识破。 负责的潘老师,在办公室和丁某谈话话,又去他家去家访。行走在路上时,丁某谎称家人在山上劳作,把老师骗到山顶杀害。 ●2007年1月,广东化州初三班,语文老师蒙老师在校内教师宿舍内,被自己班上的学生林某连刺20多刀后抢救无效死亡。 事情的起因,是蒙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了林某。但案发前,善良的蒙老师还曾借钱接济林某……
老照片:烛光下的老师因为每起案件背后,都有一个疯狂杀戮的少年,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两个悲痛欲绝的无辜家庭,和一滴滴悲痛不甘的热泪。
但有没有想过,是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死亡。
太原市安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东红老师表示:在很多孩子眼里,死亡,就是打游戏的时候,血条掉光了,没事,重新来一局,又会复活。
在他们眼里,没有生死契阔,没有人死不能复生,他们完全不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仅对别人的生命冷漠,对自己也是一样。不懂得死亡,怎么会敬畏生命?然而,中国人最忌讳的,就是谈论死亡。
在平时,孩子也会喋喋不休地追问爸爸妈妈:“妈妈,奶奶去了哪里?”、“妈妈,狗狗为什么躺着一动不动了?”……
当孩子带着哭腔,不安地向家长提此类问题时,很多家长会采用比较文艺的答案:“奶奶去远方了”、“狗狗睡着了,它要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还有不少家长对“死亡”这一话题敬而远之,因此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这类家长通常会板起脸苛责孩子:“小孩子懂什么?别乱说话!”来匆匆掩饰。
死亡在中国是不能被“说出口”的。对孩子的死亡教育相对其他国家更是明显不足,以至于我们的孩子对死亡没有起码的认知和敬畏。
台湾高雄师大教授张淑美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儿童在 4 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太原市安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东红老师告诉我们:从小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是非常必要的。
少年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根据年龄,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 0-4岁: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只能从爸妈口中知道,死亡是件不好的事。
● 4-7岁: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知道死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 7-13岁: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对死亡有自己的认识。
不同年龄段,向孩子阐述死亡要有所区别,千万不要吓孩子,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小的时候,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死亡”,用大自然最常见的树叶荣枯,花朵开谢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的过程。
等孩子再大一些,就要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危险的地方,不能去,防止发生溺水,触电和火灾等事故。
带他们读科普读物,去自然博物馆和科技馆,客观地认识人的生老病死。
张东红老师建议:家长做到以下这几点,孩子就能明白,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 利用绘本和游戏
家长可以透过绘本、有趣而富含教育意义的游戏,朗朗上口的律动歌曲,以及富含创造性与艺术性质的学习单,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建立优质的生命信念。
带领孩子进入生命的思考与对话,让孩子认识、接纳、爱惜自己。
同时将这些信念推己及人,学习与环境和谐共处,帮助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有能力做对的选择,活出丰盛的生命。
● 学会欣赏生命
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昆虫的习性,从欣赏万物的生命历程中学习面对挑战,忍受挫折与压力,坚持到底。
● 让孩子认知自我
告诉孩子,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个性,兴趣各有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成为独一无二的特别的人。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意义,让孩子觉知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帮助孩子欣赏自己的独特性,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 化解悲伤情绪
增强孩子承受力,面对生命中失落的经验,学习处理悲伤,挫折和抒发情绪。
这关乎孩子尊严,保守孩子的心,胜过保守一切。
● 设定梦想
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超越客观限制,设定方向与目标,有梦最美,追梦踏实,帮助孩子实现生命价值。
孩子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体悟中,也会不断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达到人格和心灵的成长。
● 寻求帮助
家长的教育是必不可少,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性格古怪,难管,家长应该引起注意,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院进行帮忙,陪孩子一起认识“成长的烦恼”,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拨打健康热线:0351—7565333进行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