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STEM教育,主要目的是试图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STEM教育作为一种教学范式,之所以得到普遍认同,至今仍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是大家认识到,只有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跨学科学习,强化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STEM教育的本质就是综合性学习。现代教育体系下,学科相对独立和相对封闭成为一大弊端,需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范式)(1)

10月18—21日,第三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

我们国家早在本世纪初也意识到现代课程体系的缺陷。2001年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程改革的5个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按照这一精神,设置了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音乐、美术)、历史与社会课。但是,从全国中小学十多年的新课程实施情况看,这些所谓综合性课程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课程甚至销声匿迹。综合实践活动课依然被分割成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艺术课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依然是音乐、美术课。

STEM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正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课程相比,它的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课程文化、课程制度尚未成熟。一些地区和学校尝试开设STEM课程,探索课程范式和教学规范。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STEM教育从理念到课程,从教学到评价,最大的瓶颈是缺乏专门的教师。谁来教、如何教、如何评价,都是需要从根本上去破解。STEM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来看,目前大学还没有培养STEM教师的专业设置,特别是技术和工程的内容,对中小学教师更是无从谈起。中小学教师在STEM教学中天然的具有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必须通过职后的培训才能解决师资问题。这给我们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的师范院校教师培养以学科为主,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通识培训,包括政治常识、法律知识、教育政策等;二是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分学科的系统知识;三是学科教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的教学法等。这一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学科本位和教师本位的,与现代的教书育人要求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需求相去甚远,这样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指导学生学习的需要。我国的师范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培养期间教学实践的时间过短,甚至流于形式,导致很多新入职的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职业,从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指导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需要来看,教师职后培训必须着眼于弥补职前培养的缺陷。

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学习科学培训。学习科学虽然不是一门学科,但是已经从哲学思辨、心理实验等结论性认识,发展成一个集教育学、心理学、神经学、脑科学、社会学、认知科学、文化传播学等于一体的相对体系化的知识范畴。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必须掌握学习科学。这也是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教师掌握学习科学,首先需要在教学准备中不仅对学科知识如何传授进行设计,而且要对学生如何有效学习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其次,教师要通过学习科学来甄别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品质是否科学,从而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思维习惯、学习兴趣等特征提供科学的学习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学习科学还可以帮助教师鉴别各种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比如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去除机械训练,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减少背诵,是不是作业越多学习效果越好,等等。我们的减负政策为什么屡屡失效,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习科学认识的匮乏。STEM教学主张真学习,学习真知识,解决真问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指导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教师的专业化属性。

其次,需要对教师进行儿童研究的培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儿童,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儿童立场,才能让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儿童立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每一个时代都会对儿童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儿童观念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传统社会认为儿童是懵懂无知的,是未开化的,需要用各种规训去约束和教化的。而现代观念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有着无限发展可能的阶段,有着特有价值的生命阶段,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性,注重儿童当下的生活和发展状态,不强制训练,不逾越发展阶段,让儿童在适合的环境下自然地成长。作为教师,具备了这样的观念,才能在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但是很多的要求却是以儿童的听话乖顺为中心;我们经常强调儿童要全面发展,但我们往往会用考试成绩为一个学生打上优秀不优秀的标签。不同家庭背景,但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成长经历,都会让儿童存在差别,教师具备科学的儿童立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位儿童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来到学校的,需要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也是教师专业构成的一部分。这样改变我们的教师职后培训,让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构成发生变化,具备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学习科学、儿童研究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才能让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取得更广泛的认同。

STEM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既然认定STEM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就要抓住教师这个关键,让教师具有跨学科教学和合作教学的能力。这也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彬武(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

来源:《教师报》;编辑:关中小伙

核心素养导向的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范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