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右冰,老佛堂堂主。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国学班副班长,中央美术学院兰亭书法班班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西安碑林博物馆终身名誉馆员,著名青年艺术策展人,定居北京。成功策划并主持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书家学术研讨会暨雅集;全国美展金奖画家大千画廊美术馆系列个展等。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

文书之心象

佳书必有佳构,其布局奇异新颖,点画线质承古法而载新意,块面与整体兼具 徐右冰运动照片(11张) 矛盾又辩证统一。然皆为其表,若论其高妙处,全在玄象。 书之谋篇宜整体而切勿细碎,一如国画之经营位置,油画之构成,建筑之空间切割;于大形之内置若干块面,其间血脉畅达,气韵贯通,刚劲拙重处又不失流韵。一点一画不拘泥于局部之得失。是以为整。 至于章法所谓满腹者,其首尾须得空灵且有呼应,用墨宜枯润相间,相意而发,一应自然。令人望之顿生苍涩之悲悯,萧散之情思,《祭侄稿》、《寒食帖》有此诗绪。欲使人动容必先动情于已。此处须情采贯入,以心唱和,导之于渐进,直至中腹处。所谓虚心实腹,虚心即格之雅逸空灵,而实腹则具体而微,其间无所不包——“大小”、“虚实”、“长短”、“刚柔”、“粗细”、“疏密”、“阴阳”,等等不一而足,极尽丰富之能事。若其众美具此处便愈耐品。此区间便是集矛盾之大总和,如何处置得当,将诸矛盾化解和谐,众问题解决妥帖,便成佳构。 清人蒋和云:“书法可学而得也,然有非所学而学,有无可学而学,此在法之外也。古今论书者几数万言,无一相同,要于法中求精,法外求胜耳。”由此而论,书法者不如书道。法者千变万化,无常形,而道恒一也,道生万物,抱阴负阳,抱朴而守拙。“君子处厚而不作于秀”。不可太专营于法,否则便得之于法而失之于道矣。若论书,其具清新自然之意,古拙厚重之韵,天真灿漫之趣,行云流水之思。喻乾坤于妙理之中,比豪气于天地之外,占浩宇之广大而吞吐无穷!其玄远意象能如此必为佳构。法不可谓不重,谓其轻,比之于道也。然得道者有如沧海之一粟,千年以降数人而已。 书之写意犹近乎道。书之于道者,玄象也。道之阴阳比之于书则几近全部。圣手下笔便 徐右冰个人照片(14张) 绘阴阳,一点一线之中兼具乾坤;一字之中具阴阳,一行之中,一方阵之内,一篇之内皆具阴阳。众法于众理之内,众理于众妙之内,众妙于阴阳之内,阴阳于乾坤之内。 朱熹有云“盖心一也,自其天理备具,随处发见而言,则谓之道心,自其有所营为谋虑而言,则谓之人心。”此语谓道者心之谋也。书中有道心者方有大气象,此语与其“圣人气象,虽超乎事物之外,而实不离乎事物之中,是无事无为之道理,却做有事有为之功业”相暗合。大气象者并非作品一味生猛或表面雄强,而谓其内构充实、众美丰盈,非尺寸大小之说。有好事者作书虽八尺丈二,细观其则点线单一,章法简陋,理道相悖,行气单薄,一一细数无一美处,更无论其气象。 夫书作气象灵运之境,生而有之者居多,后天不可学,后天可学者技法耳,“岂独称其才能,皆先其天性,后其学习”。历代大师灵光善具,若有高人,一点即化。或无师自通,其道心唯微,常居于心或未启玄境之门,一但开启,则豁然开朗,从此乾坤大矣!技法者皆为道之所用,若囿于法或有损于玄象之妙境。此则必降格而论之,有志乎书道者不可不察。 张怀瓘论笔法有云:“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字转变。”此一一无不玄象。 古来圣手作书,常有中正之气。凡为人乖张,性格孤僻,言辞极端者不在此列。此一如山水画之大山堂堂,群山拱位,必有主次,而其间神气内聚。“六法画法通书法”其气韵生动,犹可用之于书。周汝昌云“是以生命以气而生神,文化生韵而焕采,合在一起,方是人类精神世界最高层次的艺术活动内蕴与外仪之大美,懂得了“传移”、“摸写”便懂的了中华人文观念,始能晓悟,文之以气为主,是因作者赋予了文以生命之故,气乃活之本质与精灵(古曰“精爽”神明者是也)”。此处之文理可通书道也。此二脉相通,松沉之气俱下,蓄势以待之,张罗布局,处处设岗,待气韵内营,玄象之气升腾,便提笔展纸,如风卷叶,其势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所过之处或“溪水挂枝丫”或“响彻山涧”或“飞云过瀑”或“九转轮回”。遇峭石绝壁奔腾咆哮,势不可挡;经平江大野深不见底,暗流涌动!比之于书,众美俱矣,此谓书之玄象之象,若作书不通此理不可语之于道也。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5)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6)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7)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8)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9)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0)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1)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2)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3)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4)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5)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6)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7)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8)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19)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0)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1)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2)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3)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4)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5)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6)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7)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8)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29)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0)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1)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2)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3)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4)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5)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6)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7)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8)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39)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0)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1)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2)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3)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4)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5)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6)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7)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8)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49)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50)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51)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52)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53)

徐右冰书法线条过于单薄(徐右冰就是用这一幅融入怀素)(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