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高温天退场,也许是本周最令人愉悦的“大事件”。周一,就有媒体预报“惊喜的转折”要来了。这转折便是高温日“复制粘贴”模式的终结。今夏,长三角人苦高温久矣!

8月23日,南京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10℃以上。从6月的夏至熬到8月的处暑,南京人经历10个高温红色预警的“烤验”,扛过1961年南京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热夏天”。23日晚,笔者在朋友圈里看到好几位南京人“得瑟”,说“现在外面有点冷呢”,隔着手机屏也能感到天凉人快活。

但,旱情还有些揪人心。8月25日,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介绍,为打赢“抗旱保卫战”,全市涉农区每天近4000人、累计近10万人次战斗在抗旱一线,每天从江、湖、河库调备5个玄武湖的水量为受旱田作物“解渴”。全力攻坚下,作物受旱面积已从最高峰的42万亩降至不到33万亩。农业科技人员表示,本轮高温和旱情给水稻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在降温补水后,禾苗正缓缓恢复“元气”。

天气很热吃什么粥(高温天退场令人愉悦)(1)

眼下“一瓢水”,秋收“一瓢粮”。在安徽,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的科技抗灾技术方案,落实科学抗灾措施,强化分类指导。包村联户的农技人员,深入示范户田间地头,掌握实际情况,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示范户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抗旱服务小分队,制定应急预案,深入旱情严重地区开展指导服务。

上海媒体也关注高温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截至8月23日,上海今年经历了49个高温日(日最高温不低于35℃)。上海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1934年以55个高温日拿下“史上最热”,今年离“最热”差距不大。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高温天预计使“国庆稻”产量下降5%至10%,不过上海“国庆稻”种植面积占比不高,高温热害对“种植主力”中晚期水稻影响不大。上海近两年开展以叶菜为主的蔬菜新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推出多个适合夏季栽培的新品种,比如“上海青”的新品种“艳青”,耐热性很强。在蔬菜生产基地大棚内,7月中旬栽种的艳青通过合理降温、灌溉、追肥,品相和品质未受影响,鸡毛菜、小青菜、杭白菜等相对耐高温品种长得也不错。

旱情严峻,不仅对秋粮保丰收带来挑战,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浙江近60天全省降水量仅为116.6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68%,创1954年有记录以来新低,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受到旱情影响。浙江水利部门表示,将重点关注偏远山区和海岛,加强农村饮用水设施设备巡查和维护,确保运行安全。对于出现供水紧张、饮水困难的地区,水利部门加大抗旱投入,因地制宜采用打井、开渠、铺设引水管道、开辟新水源、消防车送水等方式,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

在长三角,气温终于降至舒适区,三省一市联结协作的“温度”依然保持高位,一体化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8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长三角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长三角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有710万人,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助力长三角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人力资源。根据协议,三省一市将建立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就业信息比对共享;建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异地就业退役军人在就业地享受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市场招聘等就业服务;建立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协调机制,承训机构目录、等级证书互认,异地培训畅通费用结算。

8月25日、26日,2022年长三角数字化转型大会在南京举行。长三角累计培育8个工业互联网国家双跨平台,70个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南京、苏州、上海、宁波等地建起一批国家级创新体验中心、应用推广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分中心。会上,长三角地区标杆示范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代表以及业内专家,围绕数字化转型及工业互联网建设实践展开经验分享,共谋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天气很热吃什么粥(高温天退场令人愉悦)(2)

8月27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三省一市发挥各自创新优势,推动长三角加快成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原始创新动力源、融合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下一阶段,三省一市将强化战略协同、高地共建、开放共赢、成果共享,共同构筑世界级创新平台,共同强化高端产业创新引领,共同塑造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拓展开放创新合作网络,力争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更大突破。会议期间,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签约,《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发布。

三省一市还聚焦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强协同合作,让更多群众享受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江苏省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若干规定》进入审核阶段,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将协同立法,同步审议各自规定。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指在长三角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首先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一卡多用、跨省通用。目前,江苏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9335万,电子社保卡签发人数3985万,其中第三代社会保障卡1076万张。持江苏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可以在全国318个城市“一卡通行”,在全省234家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和105家市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一卡通用”。

将取景框略略缩小,笔者看到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利好。8月22日,南京至仪征线(含扬州延伸线)市域(郊)铁路一期工程(不含过江段)初步设计获得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起自南京地铁4号线仙林湖站,终到扬州西站,共设站16座,项目工期约54个月。宁扬市域(郊)铁路是支撑南京都市圈发展的关键性工程,建成后两市经济往来更便捷、更高效。交通改变生活,建设引领发展。近年来,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优化都市圈公路网络、强化重大枢纽建设。去年,都市圈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宁句城际建成通车,宁句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随着“宁扬”“宁马”和“宁滁”3个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南京都市圈“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加速形成。

天气很热吃什么粥(高温天退场令人愉悦)(3)

8月23日,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成立。南京、淮安、芜湖等十地法院领导签约,建立知识产权诉讼服务跨域合作、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协作会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知识产权品牌保护协调联动等4项机制,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无论是南京都市圈,还是范围更广的长三角区域,发展前景让人期待。

整理:徐冠英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解放日报、上海发布、浙江日报、安徽日报、南京日报、南京发布

图片来源:交汇点、视觉中国

编辑: 金亦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