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入园季”。

最近,鱼sir一位朋友就在忙着娃上公立幼儿园的事情。

不过,她不是忙着走流程报名,而是忙着“陈情”、投诉,与有关部门“斗智斗勇”。

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她原本以为孩子肯定能上离家200米的A幼儿园,结果,却被安排到了2km外的B幼儿园。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1)

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明明房户一致,符合各项条件,最后孩子却没办法入家门口的幼儿园。

为此,她专门向有关部门写了一份投诉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诉求都梳理清楚,希望对方能给个合理的说明。

最后,相关部门给了如下回复: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2)

这份回复,非常典型。

一般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鱼sir来帮大家拆解一下。

各位主要把握两点信息:

首先,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阶段。

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孩子无需强制入园,背后涵义则是,政府可以不管这一块,或次要考虑,主要靠家长自己解决。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3)

光明网:明确和落实政府责任是《学前教育法》的根本规约。

在这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想当然地以为,买了房就一定有幼儿园可上。

小学、初中有学区划分,幼儿园可没有,按照上面这份“理直气壮”的回复:

“公办学前资源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公办幼儿园的招生服务区只能每年根据街道内幼儿园布局、规模以及生源摸底情况进行科学划分。”

鱼sir朋友发现,去年,同小区的孩子能入200米处的A幼儿园,但今年就只能被“就近”到2km外的B幼儿园了。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4)

退一步讲,朋友孩子至少还有个公立幼儿园可上,只是远了点。

有些地方由于资源更少,只能安排摇号,或者根据其他附加条件,最后,一部分家长要自行解决入园问题。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5)

这样看起来,朋友家孩子还是幸运的?

家长就只能这么被动?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点:配建园。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规定,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中,幼儿园是必须配建的公共设施。

小区配套幼儿园,按照一般流程,

首先是规划部门根据人口规模、人口流动等因素规划配套幼儿园规模以及占地指标等,再由建设部门承建,建成后产权移交教育部门后,教委会引入师资办幼儿园。

这是理想状态。

但现实错综复杂。

鱼sir这位朋友的娃为啥被规划到2km外的B幼儿园?

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所在小区,没有配套的幼儿园,因此处境被动。

那么,为啥有些小区会没有配建园?

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占武曾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的文章中,列举过部分原因:

简单而言,上头文件规定是那样,但到了地方,由于利益博弈,就走样了。

咱们国家很多城市都靠金融地产起家,地寸土寸金,但办公立幼儿园不赚钱,还得投钱,因此,没人愿意干。

家长如果不想在入园这个事情上这么被动,买房前,最好先问清楚小区是否有配套的幼儿园,是什么性质的。

如果没有,附近有哪些幼儿园,入园需要哪些条件等等。

或许有家长好奇,都让生“三胎”了,可上个幼儿园都这么没保障,国家不管管?

其实国家一直在管。

只是,这里面有个“先来后到”。

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究竟有多大?

咱们国家呀,地广,人口众多,发展教育并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率超过80%,所以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扫盲。

扫盲的关键是,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所以,之前,咱们国家把主要的人力和财政性教育经费,都集中在这一块。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4%。

也就是说,这一块,基建才刚刚打好,还在巩固成果阶段。

接着才来到学前教育。

这里又分两个阶段:3-6岁幼儿园和1-3岁托育。

1

先讲3-6岁幼儿园的状况。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29.5万所,学前3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

这战果看起来已经很漂亮了。

但是这里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

而幼儿家庭近一半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局部供需矛盾”突出。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新增人口聚集的新建小区、城乡接合部等地,幼儿园资源最紧张。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6)

还有一点,88.1%毛入园率中,真正的公立幼儿园占比很少。

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到,

到2025年,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换言之,上公办幼儿园的娃,目前一半都不到。

那大部分娃,上的是啥幼儿园?

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性幼儿园主要是指原先不对外开放的小区配建园、单位机关幼儿园,或收费高的民办幼儿园等。

如何在短期内,提升幼儿入园比例呢?

就是开放以上这些原本只针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幼儿园。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

但是,这也不是一步能到位的,毕竟其中涉及多方利益,且责任义务权利划分也不明晰。

很多所谓的“普惠性幼儿园”也不惠,总之,现实错综复杂。

因此,当前各地政府,还处在努力推动这项工作落地的阶段。

为了暂时缓解供需矛盾,一些地方,入园操作开始和入学操作看齐:积分入园、摇号等。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8)

入不了园的,那就自己解决了。

2

至于1-3岁的托育,暂时还无暇顾及。

这里很有意思,大部分地方,政策上是不允许幼儿园提供2-3岁幼儿托班的。

当然不是故意为难,而是要优先保障3-6岁幼儿入园的需求。

对于幼儿园资源还普遍缺乏的前提下,托班只能降为次要。

可是,如果想提升生育率,入托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目前,中国大部分幼儿,在1-3岁这个阶段,都是在家里度过的。

带娃主力要么是妈妈,要么是爸爸妈妈的妈妈。

换言之,养育成本100%由家庭承担,外部给予的支持约为0。

在各国经验中,刺激生育意愿,提供安全、普惠、多样性的托育环境,效果超过延长产假、直接经济补贴等政策。

中国也绕不开这一环,只是,任重而道远。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9)

经济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也有着最多的在职女性。

OECD(经合组织)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平均值在36.1%

而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21年中国有0至3岁的婴幼儿4200万左右,其中1/3的家庭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入托仅5.5%左右

差距不是一点点。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10)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11)

不过,为了配合“三胎”政策,提升托育率这个事情正在被纳入政策考虑范围。

7月初,《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将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中关于托育,政策开了一个口子:

“目前深圳3-6岁幼儿园学位仍不足,暂时不允许提供2-3岁幼儿的托班,随着学前教育学位的加大供给,以及人口结构的自然调整,在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

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幼儿园,再至托育,这个顺序目前是铁打不动的。

可问题是,想提升生育率,小孩才做选择,大人是:

读个公立幼儿园怎么那么难(上个公立幼儿园究竟有多难)(12)

在孩子“入园”这件事上,你遇到过哪些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