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骨肉最无情,皇帝的子孙,为了争夺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可不少见。李世民和大哥李建成,就搞出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也是斗得两败俱伤,结果让三弟李治得了渔翁之利。

李治有八个儿子,老大是李忠。李忠是李治的庶长子,被王皇后收养之后,被立为太子。王皇后倒霉之后,可怜的李忠主动让出太子之位。李忠让出太子之位以后,依然被李治和武媚娘诬陷谋反,被赐死了。李治的二儿子,名叫李孝,也是庶子,他早早就夭折了。李治的三儿子,名叫李上金,被武承嗣逼死了。李治的四儿子,名叫李素节,也被武则天杀了。

李治的四个庶子,都不得善终。除了四个庶子之外,李治还有四个嫡子,分别是孝敬皇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中宗皇帝李显,睿宗皇帝李旦。李弘是李治的第二个太子,武则天巨讨厌他。李弘不明不白死了,得了一个孝敬皇帝的追封名号。李贤是李治的第三任太子,被老妈武媚娘杀了。

李治辛辛苦苦播种,才生了八个儿子,到最后就只剩下李显和李旦了。李显这个人,性格仁弱,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但是被赶鸭子上架,成了皇帝的接班人。在李显迫不得已当了皇帝的时候,李旦却是只管吃喝玩乐,不理国家大事。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侄子(宁可饿死也不想当太子)(1)

图为李治廷老师饰演的李治剧照,感谢原作者李治廷老师

李旦这个人,是典型的人畜无害小白兔,他是任凭兄弟们怎么争皇帝宝座,他就是袖手旁观。李显当了皇帝之后犯事了,被武太后赶下皇帝宝座。李治的儿子,就只剩下李旦有资格当皇帝了。武则天没办法,只好把李旦弄上皇帝的位置了。

李旦看着兄弟们一个个都不得善终,他是真的不想当皇帝啊。问题的关键是,武则天让李旦当皇帝,李旦不当也得当啊。可怜的李旦,被迫成了大唐皇帝。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当皇帝不好吗,咋还要被迫呢?”

李旦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是没奔头。李旦一点实权也没有,只有在重大场合的时候,武则天才让李旦出来当吉祥物。武则天怕李旦跟大臣们合起伙来搞幺蛾子,平时就把李旦软禁起来。李旦这个皇帝,说白了就是个囚徒啊。

李旦当了一段时间的傀儡皇帝之后,就被武则天降为皇嗣。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李旦非但没有解脱,反而遭到了母亲更严厉的看管。武则天怕李旦出幺蛾子,还把李旦的老婆刘皇后和窦皇后(追封)杀了。武则天的意思非常明确:“儿子唉,你别搞事情,你要是搞事情,你老婆的下场,就是你的榜样。”

李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李旦当了十几年的囚徒之后,武则天也慢慢的老了,该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了。在狄仁杰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武则天终于决定从两个儿子当中,选一个接班人当太子。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侄子(宁可饿死也不想当太子)(2)

图为刘晓庆老师饰演的武则天剧照,感谢原作者刘晓庆老师

李显和李旦,都是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不知道立哪一个当太子才好,正处在左右为难之中。如果是别的皇室子孙,这个时候肯定是争得不可开交,八匹马都拉不回来。李旦真的不想争太子之位,他不但不争,反而几次要求武则天立大哥李显当太子。

李旦为了表明让太子的决心,使出了绝食大法。李旦几天不吃饭,还对武则天说:“三哥和我都是陛下的亲儿子,长幼有序,太子的位置本来就应该三哥来当。如果母亲不立三哥当太子,我就死给你看。”

武则天见李旦宁可饿死,也不想当太子,只好立李显当太子。武则天既然打算把天下还给李家,就要扶持李家的势力。武则天让李显当太子,让李旦当将军。哥俩个通力合作,终于把大唐的社稷光复了。

李显当了皇帝之后,对唯一活着的亲弟弟李旦,还是相当的不错啊。李显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李旦则是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李旦不想招惹是非,偏偏是非来招惹他啊。有人向李显告发李旦谋反,李显觉得应该派人调查一下。负责这个案子的官员,名叫萧至忠。萧至忠问李显:“陛下难道就容不下唯一的亲弟弟吗?”

李显一听,就感慨万千。李显知道李旦不是争权的人,李旦要是想争权,当初就不会哭着喊着让出太子之位了。李显对萧至忠说:“我也认为是小人诬告相王,这件事情不用调查了,就到此为止吧。”

李世民怎么对待他的侄子(宁可饿死也不想当太子)(3)

图为谢祖武老师饰演的李显剧照,感谢原作者谢祖武老师

在李显当皇帝的日子里,李旦是老老实实当逍遥王爷,哥俩相处倒也融洽。有句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显和李旦都不想搞事情了,偏偏事情要来找李显和李旦。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了,李治的八个儿子,已经有七个不得善终了。

韦皇后毒杀李显之后,摆明了是想当皇帝啊。关键时刻,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搞了一次玄武门之变,把韦皇后杀了。这件事情,李旦原先不知情,只是在事后才接到通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通知李旦:“我们要拥立你当皇帝了。”

李旦这次当皇帝,也是被赶鸭子上架。李旦当了皇帝之后,总是在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之间搞平衡。《唐史》上有个著名的段子:“睿宗当朝,左问妹妹,右问儿子”。

李旦这么做,也是没办法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斗得不可开交,李旦是想调和姑侄二人的矛盾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实在无法调和。李旦没办法,只好把皇帝位置禅让给李隆基,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别人当上皇帝之后就不想下来,李旦是说不干就不干了。李旦一辈子不爱争权,可谓是懂得“舍得”之道。李旦的舍得,让他成了八个亲兄弟中唯一一个善终之人,也算是一段造化了。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