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才本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她的人生既慢又快)(1)

25岁才本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她的人生既慢又快)(2)

25岁才本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她的人生既慢又快)(3)

“手账达人”青青。

25岁才本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她的人生既慢又快)(4)

扫码看视频

锤炼本领 早日成才

从一个喜欢写计划表的初中小女孩青青到全网粉丝200万 的“手账”作者ElenaLin_青青,从害怕找不到工作的迷惘到成为著名自媒体博主,从焦虑到从容,青青靠着手账的力量真正做到了“摆脱焦虑”。“焦虑”是一个年轻人必修的课题,面对这个问题青青是这么做的:用计划掌控混乱的现状,用完美的计划消弭焦虑。

01

不能控制风向,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帆

“有些事情确实没办法控制,像天气或者别人,但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制定计划是青青掌控生活的第一步。在她的计划表里,她把生活严格分成了几大块:基本生存、学业、工作、健康、社交,每一块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即使像买菜、煮饭这样的小事,也必须写进计划表里。

对于自己的计划表,青青可以说是有种“不死不休”的态度。她第一次做一整套计划表模板时,除了排版设计外,还用了一个月时间去用软件制作模板,从白天做到黑夜,直到困得不行了才合上电脑睡觉,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寒假。

在做计划这件事上,青青总是充满激情,但也有“计划之外”的时候。比如,初次接触毕业论文时,感觉难度远大于平时小论文,她制定了几轮计划,都以失败告终,不知道怎么完成这个浩瀚的工程,“最后发现ddl(截止时间)是第一生产力”,回忆起这次“计划崩塌”经历,青青没有觉得懊悔,反而觉得挺好笑。

02

“我有80%的规划,20%的灵活”

在青青的世界里,只要制定好了完美的计划,一切焦虑都能被消弭掉。但当这套方法被放在公共领域时,它会受到审视、评论,甚至是反驳。在她的一个视频里出现了很多声音,有表示赞许的声音,也有很多不理解。“因人而异吧,我计划太详细会窒息”……

面对赞同,青青开心接受,面对反对,她也不过多纠结,只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规划生活的方式,有些人喜欢即兴喜欢自由,而对青青来说“我有80%的规划,20%的灵活”,她80%的时间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是也会规划一段空白的时间,这个时间里想做什么都可以。

青青认为把制定计划和束缚等同起来,是一种理解偏差。制定计划,只是让生活更加高效和井井有条,并非像完成KPI一样,必须完成计划好的每件事。

03

一切梳理清楚后,青青不焦虑了

焦虑是现今年轻人的必修课题吗?其实青青本该比任何人都要焦虑。大学时,青青做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决定——转专业。转专业不仅意味着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也导致她走进社会的时间,足足比别人晚了4年。

因为在国内读了一年商科后,选择远赴荷兰继续攻读,但在两年后,青青接触到了传媒学,发现自己更喜欢传媒,立马决定结束商科学习,投入传媒学的怀抱。今年26岁的她,才本科毕业。

这样的情况下,这个选择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放弃掉学了三年的商科,从大一开始读传媒学,在外界看来,青青的这个选择,“性价比”并不高。

但当时的她想得很清楚,她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牺牲几年时间让自己未来几十年没有后悔和遗憾,还是很值得的。”她一边做更多的计划,尝试掌控混乱的现状,另一边不断查询关于传媒学的信息,尝试用大量的相关信息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预判——然后再将解决疑问的方法,写进任务小块里。

当一切梳理清楚之后,青青不焦虑了,她抛掉了年龄的束缚,甚至相信,自己只要按照计划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就能走到梦想的彼岸,只是晚一点而已,问题不大。

Z问 Z答

●和上一代相比,Z一代有何不同?

青青:站在上一代肩膀爱世界与自己。我们不怕和别人不一样,勇于寻找自己独特的一条路,勇于拒绝我们不喜欢的事。

●Z一代的担当应该是什么样的?

青青:前辈的努力给了我们一个物资和资源丰富的世界。我觉得最好的担当就是活出自我,超越前辈,并且懂得回馈社会,也希望以后我们都能够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