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

《CN:Coser泽鹿《伪装学渣》贺朝正片&返图刚刚加入半次元❤感恩关照,前天发的萧瑟正片有很多小朋友给了我暖心的鼓励,谢谢你们。贺朝算是我第一套cos正片,同时也认识了很多珍贵的朋友。小朋友因为一些小原因不方便出镜,所以给她一个可爱的猫头遮挡。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3)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4)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5)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6)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7)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8)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9)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作者:Astoryer来源:知乎

《伪装学渣》长篇技术流分析——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0)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1)

《伪装学渣》:感情线与剧情线,让故事打动人心的诀窍

东楼贺朝,西楼谢俞;清华双杰,谋财害命。

《伪装学渣》,首发于晋江文学城,是由作者木瓜黄所著的校园耽美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两位校霸主角「酸甜恋情与校园生活」的故事。

《伪装学渣》的基本定位,是一篇甜爽文

它就像一颗小柠檬糖,情节简单有趣,人物个性鲜明,虽有缺憾,但整体而言是不赖的。

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剧情:

因一款名叫「题王争霸」的游戏,谢俞结识贺朝,并在为好友周大雷出头的机缘巧合下,第一次遇见贺朝。

高二分班,谢俞贺朝同进三班,碰巧成为同桌,随着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两人感情日益深厚,并于同学生日会后,相互告白。

因忧心贺朝成绩,谢俞匿名发送学习资料邮件,并莫名其妙地收到两本《高中教材全解》。「题王争霸」回归,贺朝谢俞线下约见,发现两人都是因某些缘由不得不伪装成学渣的学霸。

贺朝打算不再隐瞒学霸身份,恰因梁辉挑衅,三班四班比拼成绩,贺朝谢俞展现真实水平,引起全校轰动。风波过后,成人礼毕,两人携手迈向未来。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2)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3)

“我们俩……牵个手。”

全文以两位主角的「感情」与「伪装历程」为双主线,两条主线相互独立,各自延伸,构成整篇故事的内核。

他们的「感情」如何发展?

伪装历程」中会牵扯出怎样的故事?

两件事之间又会产生哪些「矛盾」与「交错点」?

下面我们就以这两条主线出发,深究一下整个故事的「设计思路」。

01 感情线

顾名思义,感情线指的是——

在故事中借由情节体现出来的,「人物情感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任何一个故事中,感情线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我们不必将感情线狭义地理解为「主角之间的恋情」。

一个人物(无论主角配角)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对待旁人的态度」,都应纳入感情线的范畴。

感情是人物的灵魂,而人物,是故事的灵魂。

最好的感情线铺设,是人物的情感变化能够「贯穿故事始终」,撑起每一段情节。

那么,《伪装学渣》里设置的感情线是否符合这个标准呢?

对于以「主角相恋」为感情线的故事而言,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初识→渐近→定情→波折→甜蜜/终止

至于是否有删减,或者打乱一些排序,每个故事可能稍有不同。

而具体到《伪装学渣》上,感情线的发展则是这样的:

初识→渐近→定情→甜蜜

我们将每个阶段的「重点情节」摘出来分析——

  • 初识

【贺朝抬手拍拍谢俞的肩,侧过头问:“哎,你知道谢俞是哪个吗?”

谢俞趴在桌上,也侧过脸看他:“啊?”

贺朝又补了一句:“就是那个,西楼的,涂黑色指甲油的非主流傻逼。”

贺朝对那位传说中的西楼老大有点好奇,西楼谢俞一堆丰功伟绩贺朝都没怎么在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对黑指甲油这个情节记得特别深。

谢俞看着他,神情复杂。】

  • 渐近

【谢俞烦得不行,又往后仰了几度,心说这次再拿不到他就撒手不管了,让他们去死,抄什么抄不会做就空着……这样想着,抓到了贺朝的指尖。

两个人都是一愣。

风扇吱呀吱呀地继续转。

谢俞没撒手,贺朝也没把手缩回去。

僵持一会儿之后,贺朝突然动了动手指,食指微微向上勾起,正好抵在谢俞掌心。】

  • 定情

【谢俞闭着眼没睁开。

眼前一片黑,其他触觉变得更加敏锐。

比如呼吸、心跳,还有两人缠在一起的手指。

那种找不出原因的烦躁好像一下子有了宣泄口——某个答案若隐若现地浮上来。

“我……没喜欢过人。”

“我面前的这个,叫谢俞的小朋友是第一个。”

贺朝缓了缓,又继续道:“虽然小朋友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人,但我还是很喜欢他。”

“……”

“很认真的那种喜欢,看到他就高兴,想跟他谈恋爱,喜欢得要命。”

贺朝说完,又问:“那个脾气不太好的小朋友听到了吗?”】

  • 甜蜜

【荧幕上打出来的光,把周遭照得亮了些。

谢俞缩在座位上,专注地看着他:“你上次问我,你是什么样子。”

大荧幕上,画面仍在不断切换。

“现在我不是别人,”谢俞说完,顿了顿又说,“那个问题我重新答一下。就讲一遍,听不到拉倒。”

贺朝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然后他听到谢俞说:“我喜欢的样子。”】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4)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5)

你是贺朝。就是你自己的样子。跟别的什么都没关系。

A酱我以前看小说有个坏习惯,几乎是每当看到「男女主在一起」之后就弃文。

请相信我真的不是因为嫉妒。

好故事应如童话,王子与公主经历重重磨难,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接着就该「全剧终」。

故事里最重要的不是「幸福的生活」,而是「重重磨难」。

认真看完《伪装学渣》全文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故事里,贺朝谢俞相互告白之后,也就是「定情→甜蜜」这个过程中,人物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想不出来没关系。

因为根本没有变化。

定情之后,再无波澜;一路顺风,甜到结局。

这是当下许多小甜文的通病

当然不排除有些小朋友偏爱这种「繁杂地发糖」方式,但是多数情况下,读者一定会觉得腻。

较为聪明一点的作者会选择的方式是,在「定情」之后添加「波折」,或直接将「定情」作为最终结局。

从上面几段摘抄也可以看出,《伪装学渣》这个故事,具有一种独特的「描写风格」——

重语言而轻心理。

全文涉及心理描写的地方不会超过十处,篇幅极小,且大多走这种路线——

【我他妈,脾气好像变好了?谢俞心想。】

【贺朝看起来有些疲倦,他顿了顿才说:“心情不好。”

看看你就好点了。

如果可以的话……还想抱抱。】

【沈捷:“啊?暗恋有什么好讲的,酸酸胀胀像罐芬达,还是被使劲晃过的那种,这时候谁拉开易拉罐,能炸他一脸。”

贺朝:“……”

这个比喻挺形象。

不过贺朝感觉自己这罐汽水有点猛,不需要谁拉开,自己就能炸了。】

相当随意,过分洒脱。

我们都知道,相比起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于「人物性格」的呈现更加直接精准。

一条感情线,最重要的其实莫过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我们想看见「贺朝眼里的谢俞」与「谢俞眼里的贺朝」。

我们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有过心动」,又是什么时候「无法自拔」。

我们想了解他们的「态度如何转变」、「情感怎样变化」。

不被重视的心理描写,会直接导致整条感情线质量下滑。

《伪装学渣》里使用的描写手法大体呈这样一种趋势:

语言>动作>心理

一个优秀的故事,不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局面。

而在《伪装学渣》中,心理描写少得可怜,这一方面削弱了读者对人物的「共情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读者「全方位理解剧情」。

也就是说,你其实会很难理解,贺朝与谢俞是「如何」喜欢上对方的。

当然,繁多的语言描写,带来的直接优势在于「人物塑造」的独特。

看完整个故事后,也许你记不得其中任何一个情节,但一定会对「贺朝」这个人物有印象——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6)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7)

我,是我。姓贺名朝,卓月朝。

“就是那个,西楼的,涂黑色指甲油的非主流傻逼。”

“你同桌我,传说中的,人民币玩家。”

“我们俩……牵个手。”

“别爱我,没结果。”

“贺朝夫斯基曾经说过……”

如果一个故事中的「某位人物」会让你记住,那么这个故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对于新人作者而言,也许写一个「好故事」还很勉强,但如果你能塑造一个「独特的人物」,那你一定会拥有你的第一批忠实读者群。

虽然你可能不觉得《伪装学渣》是一个「优秀的故事」,但你一定会认同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02 剧情线

所谓剧情线,指的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完整的「动态故事链」。

具体到本故事里,就是指两位主角从「伪装学渣」到「揭开伪装」的过程。

乐趣由此而生。

对于这样一个「伪逆袭」设定而言,最撩拨人心的看点,就在于前期「伪装」的若隐若现与后期「打脸」的大快人心。

前期的「」与后期的「」共同构成情节的波澜

那么我们仍通过文本,看看《伪装学渣》里的对于「抑扬情节」的处理具体如何?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8)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19)

劝你别得寸进尺。

前期的「」主要由两位主角「各自隐瞒」与作者的「隐藏伏笔」两部分组成。

  • 各自隐瞒

先来欣赏几段影帝的现场表演——

【 “在做什么?讲题?这什么?”贺朝光是找英语书就找了半天,翻开之后又是一阵迷茫,“……什么时候布置的?”

英语老师点了贺朝的名字:“这位迟到的,你来说说,遇到这样的题型,第一步要做什么?”

贺朝慢慢悠悠地起身,犹豫一会儿,说了六个字:“放弃,看下一道。”

英语老师:“……”

全班同学:“……”

贺朝补充道:“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浪费时间。”】

【刘存浩过来围观,半天说不出话:“你们俩吧……你们两个……为什么要互相抄呢?”抄谁的不好,要抄对方的,成绩什么样心里没点数吗!

“因为我相信我同桌。”贺朝就坐在最后一排,转过身跨坐在椅子上,两条长腿跨在两边、极其惹眼,“我同桌也相信我。”】

【贺朝又拿笔戳谢俞:“等会儿我把答案传给你。”

“要不起,”谢俞找了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分数太高,不适合我。”

谢俞问:“你抄了吗?”

“我?我没抄。”贺朝说,“……我想了想,我也要不起。”】

文中除了描写两位主角「校园内」的业务水平外,还着重刻画了他们对其「亲友」的隐瞒,甚至有意地制造了许多因隐瞒而生的「人际关系冲突」。

徐霞与唐森,两位班主任对待差生的不同态度,引入了校园生活中的频繁常见的「师生矛盾」与「师生感情」。

顾雪岚对谢俞的「看法转变」,更是堪称全文极具亮点的「感情辅线」之一。

这些基本的「人际关系冲突」,让故事更具「真实性」与「可读性」。

两位伪装学渣的学霸,也不再只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一个人设」,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烦恼有个性的人。

  • 隐藏伏笔

【谢俞刚捏上那只歪脖子千纸鹤的翅膀,没怎么碰它,整个就散开一半:“……什么玩意儿?”

既然已经这样,谢俞干脆把东西拆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纸,正想随手把它往贺朝的数学书里塞,无意间看到那张纸反面用黑色水笔画了一个极其潦草的圆圈。】

【那个提问的人先是跑题跑到几条街开外,夸了一通自己的男朋友,夸得简直不像个人,然后才切入正题:不过他成绩不太好,每次都考倒数第二,请问怎么样才可以纠正他的学习态度?】

【“我好像来过这里,”贺朝收起手机,又起身坐到后排去了,挨着小朋友一字一顿道,“建……建行杂货。这附近是不是有家网吧,我应该没记错?”】

为了防止有些小朋友不理解,A酱在这里特别解释一下「建行杂货」这个伏笔:

谢俞最初接触到题王争霸,是全文第一节,在「建行杂货」这家店买喇叭时,老大爷顺手塞给他的一张传单。

贺朝说他来过这个地方,那么他也很可能因为同样的方式接触过题王争霸。

【贺朝还拿着手机,游戏界面停着,屏幕上那个叫“贺帅”的角色被BOSS疯砍,掉了一管血。】

伏笔,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暗示」。

为「故事高潮」设下的伏笔,更像是一根「导火索」。

全文第一高潮出现在「贺朝谢俞线下碰头暴露身份」一幕,这本该是整个故事最能「引爆激情」、「吸引眼球」的一幕,然而A酱我读完后,竟读出了种「哑弹」般的感觉。

《伪装学渣》里,伏笔设置的问题就在于——

作者将贺朝的真实身份过早揭穿了。

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得做到让人无法轻易察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然而本文中,除「千纸鹤上的零」外,其余三处伏笔,「男朋友不爱学习怎么办」、「建行杂货」与「残血的贺帅」均发生在贺朝学霸身份暴露后。

也就是说,这三处伏笔,都是以「贺朝是学霸」这个大前提来写的,完全失去了伏笔的「隐蔽性」。

导火索的败露直接导致炸弹威力不足。

在读者「已知真相」的条件下,建议直接「转伏笔为悬念」,将情节定格在,贺朝身份差一点被揭穿,差一点真相大白,让真相有「呼之欲出」之感,吊高读者胃口。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0)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1)

马上月考了,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复习?

后期的「」则主要由两位主角「互露身份」与「公布身份」两部分组成。

  • 互露身份

除了因「伏笔败露」导致这场高潮戏少了那么点「天雷勾动地火」、「一触即发」之感外,细究下你会发现,作者对于这场「相见」的描写其实非常用心。

有「上帝视角」——

【门口人很多,来来往往,但是站着不动等人的没几个。

一掌宽的护栏上嚣张地坐了个人。

那人上身套了件厚毛衣,两条长腿荡在半空中,手边搁了套试卷。红色封皮,烫金色字体,上头是四个大字——高考精选。】

有「谢俞视角」——

【谢俞看了两眼,越看越他妈眼熟。

跟某个人……气质、身形,都挺像。

再想想又觉得不可能,他那位姓贺名朝的男朋友一小时前还在床上,跟他打电话的时候还说等会儿打算再接着睡个回笼觉。

最后哑着嗓子来了句情话:“梦里见你。”

——然后谢俞毫无防备地、对上了一张说好了要跟他梦里见的男朋友的脸。】

有「贺朝视角」——

【贺朝手指正点在屏幕上,“是我”两个字还没来得及发出去。

结果一扭头就说不出话了。

……

他家小朋友,哪怕把整张脸都遮住,丢到人群里他还是能够一眼认出来。浑身上下生人勿近的气质,中央制冷空调,行走的炸药包。】

有「画面闪回」——

【缓了会儿,贺朝曾经的那些壮举才一个接一个往外冒,不断地提醒着他:面前这个人,是作文零分选手贺朝夫斯基,代表作《我的背影真他妈帅气》,曾以一张十分的数学卷打破立阳二中低分记录,永远的年级倒一……】

频繁的「视角切换」与别出心裁的「画面闪回」,都让这次相见场面变得极具「镜头感」;同时作者难得地采用「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综合描写」,更丰富了这幕戏的观感体验。

如果说「相见」场面的刻画能够看出作者的用心,那么紧承其后的「打架」场面的描写则要相形见绌——

【贺朝:“不好吧,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我们心平气和坐下来……”

“好好聊聊”四个字还没说全,谢俞已经动了手。

贺朝单手撑着台阶站起来,往边上退了退,还没站稳,迎面又是一记。

夹着风似的,毫不留情。

楼道里空间本来就小,两个人都施展不开,虽然没动真格,但也不是闹着玩。尤其谢俞这位从小到大有什么事不能解决就把人摁在地上摩擦,能动手就绝对不废话的黑水街街霸。

谢俞刚开始比较猛,后面逐渐松了力道。贺朝顺势把人揽进怀里,摁着不听话的小朋友,不由分说地吻了上去。】

这场打戏,理应是除了「相见」之外,最能「调动读者情绪」的一场戏。

打架」的情绪缘由,是知道真相的「震惊」,是对欺瞒的「愤怒」,是对互不信任的「失望」,也是彼此之间的「心疼」与「不理解」。

它本该是一场备受期待的、「复杂严肃」的情绪宣泄,然而作者给予它的文字却非常「随意敷衍」。

且不说作者为了保持整个故事的「甜文设定」,硬是将「打戏」强掰成「吻戏」,这一场面有一个最关键的技术性问题——

它将本该正面描写的地方,使用了叙述等其他方式「间接代替」。

于是你真正能「亲眼看见」的打架,其实就只有谢俞的两记拳头

回避正面描写,其实是一种相当偷懒的写法。

不单是这里,整个故事中对于「打架」这回事,都难见到正面描写。

贺朝谢俞暑假第一次交手——

【交手两个回合之后谢俞不得不承认这人身手意外地不错。

干架姿势极其利落,一气呵成,快、狠、准,不小心挨到一下能顺着皮肉疼到骨头。

但也只是片刻的功夫,在谢俞耍阴招将口罩绊倒之后,两个人的战场变成了地上。口罩缓了好一阵才固定住谢俞的胳膊,想从谢俞身下起来,冷不防又被谢俞抬膝盖顶在肚子上。】

贺朝谢俞金榜饭馆干架——

【“怎么,瞧不起我们?”黄毛走到他们桌面前,直接把那盘鱼给掀了,又踹了下桌子,没踹翻,又去踩地上那盘鱼肉,“吃,我让你吃,跪下来舔着吃。”

谢俞:“……”

“你好歹留个人头给我。”

出了金榜饭馆的门,贺朝还在说跟谢俞一起打架体验太差:“有你这么抢人头的吗,我打得好好的你非把人拽走了打。”

谢俞说:“你太慢了,你那叫打架吗。”】

看出哪里不对劲了吗?

从「黄毛挑衅」到「贺朝抱怨」,情节是直接从「打架前」跃迁到了「打架后」,关于整场架的「具体过程」,作者一个字都没有写

这两场打戏中,唯一的正面描写是这一句——

【口罩缓了好一阵才固定住谢俞的胳膊,想从谢俞身下起来,冷不防又被谢俞抬膝盖顶在肚子上。】

如果我不说,你能知道这是在写两个人「打架」吗?

你能体会到他们干架的「姿势利落」、「一气呵成」吗?

整个故事关于两人「打架厉害」这个设定,基本只体现在「各种人物视角的叙述性语言」里。

也就是说,你永远没办法「亲眼证实」这一点。

给人的感觉是,作者从未见识过一次真正的「打架」场面。

所以她写出来的,更像是一个从未打过架的女生想象中男人打架时的样子。

虽说打架场面的「描写水准」稍嫌低劣,但「互露身份」这个大情节的描述总体而言还是及格的。

这是继前期「」之后的第一「」,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后期第二个大情节。

  • 公布身份

我们主要从贺朝谢俞「制霸全校」的那次期中考说起——

【三班同学还没来得及多骂几句,就看见“世界上”频道杀出来一个熟悉的、审美异于常人的ID名。

“╰→想妳俄會上癮ヤ”:找死?

谢俞刚发完,另外一个同款ID也杀了出来。

“﹏愛妳俄會入迷〆”:就这次期中考,睁大狗眼看看清楚,谁才是你爸爸。

三班全体:“……”】

【万达正要回去学习,就听贺朝来了一句:“背什么水,我跟老谢拿几个满分还是不成问题的。”

贺朝这样说就算了,平时人狠话不多的谢俞居然也跟着“嗯”了一下。

万达脚下差点一滑,内心百感交集,完全不知道他们俩这种迷之自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神经病啊!在做什么梦!清醒一点行不行!”】

【“你哪题不会,”贺朝说,“我教你。”

罗文强还以为是什么事,听到这个,一口气差点憋在胸口,窒息般的感觉席卷了他,好半天那股气都没缓上来。

罗文强深吸一口气,婉拒道:“朝歌,是这样,我现在的时间很宝贵的,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你懂我的意思吗?”】

因为四班的挑衅,贺朝谢俞放弃稳步提升计划,使两人「公布学霸身份」的选择与前文衔接自然,合情合理。

其中,三班众同学的「不信任」、「嘲讽」更是为两人的「逆袭」垫足了气氛,使之后「打脸」情节的描述更淋漓尽致、痛快带劲——

【贺朝对重考没什么异议,他最在意的只有一件事:“为什么我数学只有148?”

闻言,吴正默默地握紧了手里那瓶速效救心丸。

“扣的两分是卷面分。”

吴正缓了缓才说:“……兔崽子,你在试卷上吐槽出题人出题水准不行,你还想拿150?”】

【三班全体就看着两位年级垫底并肩站在讲台边,谢俞看起来像是没睡好觉,手插在衣兜里,往墙上靠。

“是这样,这次年级第一第二都在我们班,谢俞同学以数学150,语文146,英语148,理综300,总分744的成绩位列第一……”

“贺朝同学总分差了一分,不过……”

老唐话还没说完,只听台下“嘭”的一声。

刘存浩连人带椅子往下摔:“……”

身为同桌,万达没伸手扶他:“疼不疼?应该不疼吧?梦里怎么会疼呢?”

刚才还在喊“我们真厉害,我们创造了奇迹”的三班同学全体陷入痴呆模式。】

【二中校长之前说要把他们俩往校史里记,谢俞以为这话就是瞎说着玩。

一进门,还没看清楚办公室的情况,校长直接拿着一条绶带往他身上挂。

红底黄字,还有两道长长的金边,上头写着:优秀学生。】

公布身份」的后期,作者对于「」情节的处理是不错的。

情节大体上可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重考→唐森当众宣布成绩→被全班同学围堵→引发全校讨论→载入校史

影响力逐级递进,使整体情节极富「层次感」。

同时,由于前文「铺垫」的成功,考后的「打脸」情节逻辑合理,观感流畅。

欲扬先抑」,是大多数爽文作者都会采用的套路,「男频小说」尤甚。

就算是不屑于写爽文的小朋友,我也仍希望你能懂得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懂得如何通过「铺垫大环境」制造「情节反转」的效果。

只是,当你制造反转时,请记得保持理性,让你笔下的人物「适可而止」。

许多小朋友都反映,「公布身份」这段情节看着的确很爽,但是爽的过程中,仍然会觉得有一丝「不舒服」。

为什么?

因为手法的精湛无法弥补内容的缺憾。

主角被塑造得「过分厉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故事的「失真」。

不要小看这一点,尤其是在「现实题材」的故事中,「失真」这件事,足够败坏读者的所有「阅读体验」。

作者之所以要在故事创作之前查阅大量资料,是因为他们必须尽可能地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所有优秀的作者都明白这一点——

「情节」的真实直接影响到的是「情感」的真实。

而「架空题材」因为没有「现实依据」作为参照,所以对作者的「逻辑与想象力」,对故事的「情节质感」有着更高的要求。

03 综合评价

《伪装学渣》是一本典型的「人物>情节」小说,其「优势」与「劣势」都非常明了。

  • 优势在于「人物塑造鲜明

上两张图吧。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2)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3)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4)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5)

我就不再赘述「贺朝」这人有多深入人心了。

  • 劣势在于「情节臃肿冗杂

如果不是凭着对人物的喜爱,我可能根本看不完整个故事。

近「四十万字」的文长,撑不饱满的主线,白水般的情感,统统给人一种「为凑字数拼命塞情节」的生硬感。

我很理解现在的作者想写长文的心态,毕竟在网文的世界里,「字数」,就意味着「收入」。

尤其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难得有一个故事能博得眼球,当然要趁此机会「加快更新」,「增加字数」。

留住读者」,并抓紧「流量变现」才是王道。

那么多作者骄傲地宣称自己日更1w、日更2w,仿佛大家是以「字数」来证明自己有多努力,自己的故事有多优秀。

可是你是否权衡过,一个「四十万字情节臃肿冗杂」的故事,与一个「二十万字情节饱满流畅」的故事,究竟何者带给你的「利益」更大?

是靠字数带来的「短期收入」更重要,还是经过反复思虑考量后的情节带来的「好口碑」更重要?

当然,并不是说情节与字数是互相矛盾的东西,好的网文大都是「高质量情节 高字数」的。

我们只是在探讨,针对《伪装学渣》这个故事而言,在「消耗同等精力与时间」的前提下,作者在「情节质量」与「字数」两者间该如何取舍的问题。

同时也给爱写长文的小朋友一个小建议——

请一定得保证你的「情节」与「情感」有足够的力量将整个故事「撑满」。

我也相信随着网络文学的市场日趋成熟,总有一天,网文的收入机制会得到改变,不再简单以「字数」作为衡量的指标。

再者,除开因「情节臃肿冗杂」导致观感低劣外,《伪装学渣》在「情节架构」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

作者强行「孤立」了故事里的「感情线」与「剧情线」。

也就是说,「伪装」这件事本身,并未给两人的感情发展造成任何的「阻碍」或者「推动」。

而除去仅有的四处伏笔外,在两人感情发展的阶段,涉及「伪装」的情节也屈指可数。

就像是随着「题王争霸」的下线,整个故事换轨到「感情线」;随着「题王争霸」的上线,整个故事又换轨到「剧情线」一样。

并且,你能相信截止到「题王争霸」再次出现,全文已经过去了约23万字了吗?

这已经约等于一本普通小说的全部字数了。

因为「感情线」与「剧情线」未能融合,所以故事的整体观感是不够好的。

其实文中有太多适合「融合双线」的地方。

比如在前期,会不会因为某次不小心露出的马脚而对对方多一点「好奇」?多一点「怀疑」?

伪装的过程中,会不会为了隐藏身份有过不得已的「欺骗」?

确认感情后,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有过想与对方「坦白」的念头?

真相大白时,会不会有无法释怀的「愤怒」与「不理解」?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那么惋惜那场打戏的原因)

了解对方苦衷后,会不会有再多一点的「心疼」与「自责」?

这种「融合双线」的手法,不仅使人物更有「血肉感」,也在拓宽故事的「情感维度」。

但遗憾的是,作者为了维持本文的「甜系风格」,选择了抛弃情感的「复杂度」。

伪装学渣贺朝表白前的心理活动(伪装学渣贺朝cos人设解析)(26)

那么你也许还记得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好的故事应该是一桌满汉全席,酸甜苦辣皆有,你能把世间种种滋味尽尝一遍。

甜文不应该仅执着于「甜」。

也许很多读者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爱吃糖。

最后的最后,还是得谈谈关于《伪装学渣》《撒野》的问题。

不是个例,大部分看过《伪装学渣》与《撒野》的小朋友,都会将暗自将两者做个比较

是否抄袭,各人有各人的衡量。

不可否认的是,《伪装学渣》里的确存在许多与《撒野》「相似」的情节,并且其「内容的细腻度」与「主题的复杂度」均不及《撒野》。

但是,纵然《伪装学渣》有种种缺点,我也仍觉得它称得上一个「独立」的故事。

一部作品的「独特性」,正是区别它与其它作品最重要的标志。

人设」、「情节」、「主题」、「语言风格」,统统都是「独特性」的展现。

所以在我看来,《伪装学渣》也许的确在某些情节「部分借鉴」了《撒野》,但最初吸引我、并一直支撑我看下去的,是「贺朝」这个「人物」,是其「伪装学渣」这个「设定」。

这才是整个故事最大的「卖点」,与《撒野》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里,也想给正在写文的小朋友们提个醒——

写文的过程中,请始终坚守自己作品的「独特性」,不能抄袭,也须防止被抄。

尊重自己的故事,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