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是哪个地方的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剂子)(1)

《汉语词典》给“剂子”的解释是“拼音 jì zǐ ,做馒头、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大块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的意思,该意思在鲁西南方言里均应用。

挂面是哪个地方的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剂子)(2)

水饺剂子

譬如,“今黑家(‘今天晚上’的方言表述)让面饧饧,到明儿(‘明天’的方言表述)咱就蒸馍(‘做馒头’的钢研表述)。我仨揉面、你自己团馍剂子,咱家里就你能双手团剂子。我见你一手抓一个面剂子,揉一下,大拇指顶住面剂子,四个指头捣鼓捣鼓,两个馍剂子就一次团出来啦,馍的外形也好看。啧啧,你说你咋能能咧。”这一例句,句中的“剂子”就是“馒头的胚形”的意思。再如,“我擀剂子,你包扁食(‘水饺’的方言表述)。”句中的“剂子”是指“扁食面皮”的意思,类似的“我擀剂子,你包包子或团子(‘圆形、椭圆形的包子’的方言表述)。”句中的“剂子”是指“包子或团子的面皮”的意思。

挂面是哪个地方的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剂子)(3)

图中左手攥的就是棉剂子

“剂子”在鲁西南农村还有一个引申意思用法,即“棉剂子”。以前,鲁西南农村纺棉织布时,农家妇女会从皮棉(‘脱棉籽后的棉花绒’的方言表述)包里揪一块棉绒的,缠在一节秫秸莛子(‘高粱秸杆与高粱穗之间又直又光滑的一节秸秆’的方言表述。一节这样的莛子长度大约三十厘米左右)上,缠好后,抽出莛子,就形成一个“棉剂子”。用纺车纺线时,一手摇纺车,一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棉剂子,接上上个棉剂子尾巴,随着纺车带动锭子转动,棉剂子上的棉绒一点一点拧成棉线,捏棉剂子的手边后撤胳膊,边慢慢徐放棉剂子。待到胳膊后撤不便时,手与锭子之间就拧成一米左右的棉线了,然后略停纺车,手上扬棉剂子到锭子斜上方,再转动纺车,将一米左右的棉线缠在锭子上。以此重复操作,棉剂子就纺成棉线了。

通过“棉剂子”纺线、织布,使人感到一寸布的来之不易,所以,请大家爱惜自己的衣服,别浪费布料,尤其是买了一件衣裳,相不中就丢了,这有点忒那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