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潘源良“几分钟的约会”

香港歌坛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经历了台湾民歌潮的影响、歌星包装时代和乐队组合的潮流,涌现了很多歌手和填词人。对多元文化的音乐的借鉴,形成了一个香有的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流行歌曲的作曲量相对缺乏,作词量却十分丰富。其中,情歌是被创作最多的题材。

香港大学教授朱耀伟是香港流行文化的资深研究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分析道:“香港经济的发展,使流行歌曲成为香港文化和商业交织的成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填词人在商业和文化中间找到了一个空间,把粤语流行歌词的价值放了进去,成为这个年代流行文化中的一种很‘香港’的作品。”

香港流行文化研究者朱耀伟

如果说许冠杰“曳摇共对轻舟飘”的“绿柳花间”的爱情歌曲代表了70年代的一种爱情,80年代初期的爱情歌曲开始和香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靠近。对于这一时期的年轻人来说,陈百强、张国荣和谭咏麟是粤语流行情歌的巨星,也是当时的中学生的文化记忆和爱情幻想。

香港最受欢迎的粤语歌曲(为何香港粤语流行歌曲能这么流行)(1)

相比谭咏麟和张国荣的歌里面对爱情比较成熟的表达,陈百强有很多歌曲写的是不太成熟的爱情。他的《几分钟的约会》,唱出在地下铁碰到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感觉,“地下铁碰着她,好比心中女神进入梦,地下铁再遇她,沉默对望车厢中”。在情歌的表述下,地铁作为旅途一个枯燥的必经之地,成为一个浪漫的发生地。

香港最受欢迎的粤语歌曲(为何香港粤语流行歌曲能这么流行)(2)

这种不成熟的爱情幻想,令当时还是个中学生的朱耀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可以不用只是想着作业的事情。他回忆,自从听了这首歌,常常在坐地铁的时候幻想出来一些情节,希望在地铁里也碰到一个女孩。在幻想和现实的交叉中,仿佛自己经历了一段爱情。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跟一个女生恋爱,那是一种爱情的经历。而爱情歌曲的迷人之处在于,听不同的情歌可以体验不同的爱情故事。”

谭咏麟的爱情三部曲之一,《爱的根源》,是电影《君子好逑》(1984)的主题曲。那部电影的主演是谭咏麟和林青霞。朱耀伟很喜欢这首歌,“林青霞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所以当我听到《爱的根源》这首歌,就会想起戏中人,想起电影”。直到如今,他研究粤语流行歌词这么些年,却也根本不太清楚前两句歌词写的什么,但仍然觉得那是一首非常浪漫的情歌。旺角“爱情陷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热恋中的年轻人们通常出没在尖沙咀、旺角、铜锣湾、中环。这些地方是潮流集中地,购物商场有丰富的流行文化,充斥着唱片店、电影院、电玩中心和吸引人的各种服装品牌。

旺角充满市井气息和老香港的味道,街道两旁花花绿绿的店铺招牌错落。这里不仅是老港片的取景地,还有很多摊贩售卖唱片和卡带,播放着各种风格的音乐。

被誉为“浪子词人”的潘源良,在旺角的女人街长大。80年代中期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接到谭咏麟的监制关维麟的催稿电话,回到旺角的家里就开始创作。窗外依然播放着各种歌曲。他也早已习惯在吵闹的环境下做事情,用两个小时完成了《爱情陷阱》的作词。潘源良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回忆道:“因为说明天要,所以我就当晚写好,这样如果有什么需要修改还有时间。写完后,我传真给了关维麟。吃了个晚饭,本想问一下是否需要修改,然后得知,谭咏麟已经唱好了。”

香港最受欢迎的粤语歌曲(为何香港粤语流行歌曲能这么流行)(3)

“拨着大雾默默地在觅我的去路/但愿路上幸运遇着是你的脚步/我要再见你/只想将心声透露/爱慕”,这是潘源良的第一首爱情歌曲,那年他26岁。歌里所描述的那种为情所困立即大受欢迎,在商业上成为香港流行情歌的成功范本。潘源良分析这首歌大火的原因是,“旋律就有冲击力,谭咏麟也已经是天王巨星了,所以歌词就需要找到一些有激情的东西。当最好的东西都加在了一起,这首歌就爆炸了”。

谈到歌词的创作,潘源良说:“其实爱情都是那些东西嘛。可能你爱的人,不爱你;或者你爱的人,也爱你;然后就是他爱你,你不爱他。如果他不爱你,他为什么不爱?也许他有了第三者,也许他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或者他根本是在玩你。如果你爱这首歌,重要的事情是把它最好的东西表达出来,与歌谈情。你需要找到音乐的眼睛,与之对望。词作者如果以恋爱的心与音乐契合,每一首歌都是情歌。当你走近创作的过程,就变成了你和这首歌的关系,而不只是你个人经历了什么。个人的种种经历包括爱情,也会融化在创作的海洋里,我已经找不到,也很难再拆分出来了。”

朱耀伟评价他:“流行歌曲一方面可以很商业化,另一方面又可能要照顾不同的需要,但是有些歌曲,词人好像还是把对自己的看法写进去了。《爱情陷阱》商业上很成功,但风格不是很‘潘源良’。在典型的潘源良风格的情歌中,常常有一种对爱情的理想主义,没有那么的现实。”在他看来,《爱与痛的边缘》才真正体现了潘源良的爱情观念,就是在寻找理想爱情的时候,爱和痛都在一起了。在写王杰的《谁明浪子心》时,潘源良追求的则是一种不讲条件的理想爱情。而他为陈奕迅写《无条件》时,可以看出他的爱情仍在理想中——当潮流爱新鲜/当旁人爱标签/幸得伴着你我/是窝心的自然/当闲言再尖酸/给他妒忌多点/因世上的至爱/是不计较条件/谁又可清楚看见。“这种情感放在现在的香港流行音乐中,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朱耀伟说。情歌的变与不变

很难说是词人的歌词对人们爱情观产生了影响,还是人们对爱情的看法影响着词人的创作。

如果说潘源良的情歌创作是爱不爱,那么林夕就是把主流的情歌推到了一个新层次上,互相猜是不是爱。

80年代香港出现了乐队组合潮流,Beyond、达明一派都在这一时期出现。林夕最初是为乐队Raidas作词。在创作初期,他写了很多跟主流风格不同的歌曲。后来写的很多歌贴合人们在爱情中的心理,渐渐成为了主流。像歌曲《暗涌》(1997)的词,仿佛一个人在猜测中完成了一场恋爱的悲剧,“让这口烟跳升/我身躯下沉/曾多么想多么想贴近/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没缘分/我都抓不紧/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愈美丽的东西我愈不可碰”。朱耀伟评价林夕的很多情歌,把情感的计算写得很好,“林夕很喜欢张爱玲,他的情歌歌词也有张爱玲的风格,不是清清楚楚的’我爱你你不爱我就非常伤感’,而是很多时候我不肯定他爱不爱我,很多时候,要肯定他爱我再去爱”。

自90年代后期,虽然香港流行歌曲及其影响力逐渐式微,黄伟文却是这期间出来的代表词人。比如那首广为人知的《好心分手》(2002),他的词写透了女孩在爱情中提出分手时的心理状态:“回头望/伴你走/从来未曾幸福过/赴过汤/蹈过火/沿途为何没爱河/下半生/陪住你/怀疑快乐也不多。”朱耀伟说,从前的歌词,都是失恋后的女孩很悲伤,等待男孩子回心转意,但黄伟文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黄伟文早期写了一些歌词,是以前没有过的失恋后比较狠心的风格,比如《你没有好结果》(1995)。后来,黄伟文写的爱情歌词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看法,和年轻时候的作品不太一样了,比如卢巧音《好心分手》(2002)、苏永康《那谁》(2011)。其实每个年代的情侣都会有这种想法,只是情歌中没有这么写,但是黄伟文做到了。

情歌总是比现实丰富,现实总是比情歌残酷。浪漫的失恋情歌,因为时间滤镜带来的回忆感,而拥有永恒的魅力。即使不能亲自体验,人们也能在情歌中找到任何一种版本的爱情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