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在安徽北部的山区有一村民上山挖野菜,竟在树根旁无意间挖到一条干枯的虫尸,像极了电视里的冬虫夏草。山区发现冬虫夏草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许多药商前来高价收购,这一商机令当地百姓纷纷罢工返乡,只为了能多挖到虫草卖钱,可随着出土的虫草越来越多,有些人不禁提出质疑,这座山上为何虫草数量如此庞大?这其中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

2014年,在安徽省金寨县,有个姓王的村民,在山上发现了一株疑似冬虫夏草的植物。这种虫草数量繁多,在山上几乎随处可见,引发了当地人的热议。

很快,外地的药商闻讯赶来,并开出了一块钱收购一颗虫草的高价。

山区的百姓,生活相对贫困,工人的工资也不高。听到药商给出的收购价后,人们心动了,趁着休息时间,纷纷赶到山上挖虫草,以此来赚一份丰厚的外快。

药商们没有食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半只蛇皮袋的虫草,就能换取将近一千元人民币。就连采着玩的小孩子,也用口袋里的虫草,换了十几块钱,高高兴兴地买辣条去了。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2)

这下子山里彻底热闹了。很多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天色蒙蒙亮就起了床,赶到山上,开始挖起了虫草。

许多村里的老头和老太太,组成了挖掘虫草的队伍,带上干粮和白开水,一起租用旁别人闲置的三轮车,或是坐在小型载货车上,浩浩荡荡地向山上赶去。

虽然他们年龄颇大,从五十岁到七十岁不等,但手脚都很麻利,又能吃苦,从早上四五点干到天黑,一天下来挣不少钱,比干半个月的农活还多。

甚至有些城里的商户也禁不起这样的诱惑,纷纷骑着摩托车,跟着村民大部队一起上山挖虫草。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3)

药商们一般会分两批过来。一批是在上午十点钟,一批是在下午五点钟。

到了这时候,上山挖虫草的人基本陆陆续续地赶了回来,带着满载的收获,在县城的一处小广场上集合。

他们打开蛇皮袋、布袋,或是其他袋子,将里面的虫草抖落出来,按颜色和大小,分门别类地摆成一个个的小堆,等待药商们的光临。

到时候,药商下车后,会径直来到虫草堆的旁边,验过货后与村民们达成交易。现场买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4)

据采虫草的村民们透露,不同颜色的虫草,价格也不一样。通体灰白的虫草价格略高,一只能卖到一块钱,而褐黄色的虫草价格较低,每只的价格在八毛钱左右。

虫草的产量也并非固定不变。如果是雨后初晴,虫草会悄悄从地里探出头,模样十分显眼,几个小时就能挖到四五百根。手脚麻利、不怕吃苦的人,一天最多能赚到一千来块钱。比种庄稼或是打零工来钱快多了。

即便是天公不作美,接连好几天干旱或是大雨,勤劳的村民们也能从山上刨下两三百根虫草来。从药商手里接过钞票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泛起了灿烂的笑容。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5)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座小县城便出土了几十万根虫草,震惊了省内外。当地的宣传部门纷纷撰写新闻报道,将这片山区称作“虫草之乡”,认为当地人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方法。

但是与此同时,金寨县出土的虫草也引起了专业人士的质疑。冬虫夏草一向是珍贵药材的代名词,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烂大街了?

为了揭开谜团,记者来到的当地山区,准备详细地调查一番。

记者坐着中巴车,摇摇晃晃地来到了这座山脚下的小县城。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6)

然而,正当记者准备找人采访询问时,眼前的一幕景象让他感到无比诧异,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只见本应繁华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十分寂静,就连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也都放下了卷闸门,里面的店主不知去向。

这可是上午九点钟,正是热闹的时候,街上居然连个人影都没有。就连马路上的车流也十分稀疏,每隔四五分钟,才有一两辆车子缓缓驶过。

看到这样的场景,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身上不由得起了鸡皮疙瘩,难道说他们来到了某个不该来的地方?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7)

不过,在社会主义国家,这样诡异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记者和其他人听到了远处摩托车的轰鸣声。

放眼望去,只见一大队骑着摩托车的人,浩浩荡荡地向前方赶去。有人中途下了车,停留在街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没过多久,县城里便拥拥攘攘起来,一下子有了烟火气。

这种神奇的景象,让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感到十分不解。记者的心中也充满了疑惑,愈发坚定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决心。

他们坐上车,跟着摩托车队,来到了城南的一座小广场。

只见这里的人们,各个都从车上卸下了一只大袋子,然后从袋子里取出密密麻麻的虫草,手脚麻利地摆放在地上,然后坐在一旁等待着什么,像是摆地摊一样。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8)

记者走上前,发现这正是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冬虫夏草”。他很友好地跟其中一个村民打了个招呼,一边用手摸了摸虫草,一边询问村民问题。

这位陈姓村民见到有人扛着摄像机来采访自己,心里很高兴,很爽快地同意了记者的请求,表示知无不答,言无不尽。

对于刚才街上空无一人的事,老陈说的其实很简单,大家全都跑去挖虫草了。虫草一块钱一根,除了来回的路费或油钱外,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挖到就是赚到。

而且山上的虫草数量极多,不怕你挖完,就怕你不挖。在金钱的驱动下,很多县城里的店主都关上了店门,跟大家一起去挖虫草了。

至于这些虫草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冬虫夏草,老陈表示他也不清楚,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只知道有人买就有人卖。既然药商愿意花大钱收购,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哪管得了那么多。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9)

在大热天里,看着大家不停地摇着手里的扇子,记者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要知道,冬虫夏草的诞生,需要极为严苛的自然环境。例如在原产地青藏高原,常年气温低下,凝结着永远挥之不去的寒意。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特殊的虫子才能被真菌吸附,从而在春天长出根蒂,形成珍贵的冬虫夏草。

可是,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气温条件远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为何也能生产出冬虫夏草,并且数量极为庞大呢?

听到记者的疑问,老陈也感到很不解。不过,随后他拍了拍脑门,想起了件重要的事情,似乎可以跟虫草的诞生联系上。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0)

老陈表示,过去曾经有段时间,山上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冷空气。寒流持续不退,让山上的气温骤降,一连好几年的时间,山林都被冰雪覆盖着。

或许正是这一次意外,让山上拥有了与青藏高原相似的地理环境,为冬虫夏草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温床,从而引发了这一次的“虫草潮”。

老陈的解释有点道理,但还是有些勉强。毕竟,即便是盛产冬虫夏草的青藏高原,每年的产量也远远没有这么恐怖,一定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此外,记者将网络上冬虫夏草的照片,与手中的虫草进行比对,发现外貌上存在不少差异。金寨县出产的虫草是否是真正的冬虫夏草?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1)

为了进一步解开疑惑,记者从老陈手里购买了几枚虫草,找到了当地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想请专家辨认一番。

离开县城后,记者打电话联系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准备向他请教虫草方面的知识。

巧合的是,教授所在的科研小组,也注意到了金寨县流出的大量虫草。他们曾经专门去过山区,从山上采回来了十几株虫草以作研究。

记者来到中医药大学的时候,研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员正一丝不苟地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虫草切片,过了两三个小时后,实验结果终于出来了。

而听到教授给出的结论后,记者感到十分震惊。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2)

在实验室里,教授向记者表示,金寨县出土的虫草,并非价值昂贵的“冬草夏草”,而是一种学名叫作“古尼虫草”的植物。

原来,虫草的种类繁多,远不止冬草夏草一种。但是,除了冬草夏草外,绝大部分虫草都没有药用价值,有些虫草甚至对人体有害。

听到这里,记者恍然大悟。相对于村民而言,一块钱一株的虫草,价格确实很高,但是比起几十块钱一克的真正冬草夏草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药商是懂行的人,他们在这一行业浸淫多年,肯定知道哪些是真的冬虫夏草,哪些是假货。可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药商不远千里赶到山区,不遗余力地收购这种假的冬虫夏草,其真实意图也就呼之欲出了。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3)

显然,药商们是为了以次充好,用这种古尼虫草冒充真正的冬草夏草,从而攫取巨额利益。毕竟,两者的外观较为相似,一般人根本分不清楚。

如果再用一些技术手段,对这些虫草进行加工,就更加真假难辨了。

但是,虫草所在的领域与其他东西不同,这可是用来入药的。如果药性冲突,或是虫草本身有问题,岂不是让本就染病的患者雪上加霜吗?

想到这里,实验室里众人都内心沉重,几十万只假冒的冬虫夏草在市场上流通,不知要祸害多少无辜的人。

为此,记者匆匆告别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员,来到了省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工作人员举报这一乱象。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4)

接到记者的报案后,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开始调查这件性质恶劣的倒卖假药材的案件。

经过不懈努力,药监局查获了大量伪造成冬虫夏草的古尼虫草,并将一些黑心药商抓了起来,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等待这些无良商人的,将是一幅冰冷的银手铐,以及漫长的刑期。

据有关人员透露,药商以一元一根的价格,从村民们手中收购虫草,转手却能卖出上百元的高价。再经过药店的一番加工和包装,这些虫草便摇身一变,成为288元或者388元的雪域珍宝了。

也难怪这些人知法犯法,百倍的利润,实在很难让人不心动。

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挣什么样的钱,内心都要一条红线。即不能越过法律的红线,不能伤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久,才会越做越大。

其实,像这种食品药品领域的假冒伪劣事件,在市场上层出不穷。例如地沟油、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等,都曾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伤害了国民的身体健康,让人们感到极为愤怒。

安徽出了冬虫夏草(安徽出现大量冬虫夏草)(15)

归根结底,这些事件的背后原因,都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赚到更多的利润,从而不惜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

对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分配、销售等领域的监管,对违法犯罪的商家严惩不贷,提高他们的犯罪成本,让他们不愿违法,也不敢违法。

更重要是,我们作为消费者,一定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要老是想着捡便宜。须知,便宜没好货,一分价格一分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