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支教回到天津时间不短了,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八幼儿园教师曹希峰建的“甘肃百家支教志愿队微信群”里,仍然不时有人问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有什么需求?自己能为扶贫攻坚做点儿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扶贫有否好举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育扶贫有否好举措(支教架起公益桥)

教育扶贫有否好举措

结束支教回到天津时间不短了,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八幼儿园教师曹希峰建的“甘肃百家支教志愿队微信群”里,仍然不时有人问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有什么需求?自己能为扶贫攻坚做点儿什么……

在甘肃清水支教一年,曹希峰不仅为当地同行送去了经验、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和快乐,还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益助学道路。

今年28岁的曹希峰从事幼儿园工作5年多了,是天津为数不多的男幼教老师之一。曹希峰说自己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一直就有个想法,能为像自己一样的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去年一得到西部支教的消息,就第一时间报了名。

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百家村群山环绕,海拔超过1500米,道路蜿蜒曲折。生活条件之简陋,甚至超过了曹希峰自己年少时的经历!而当地百姓的期盼、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更让他倍感肩上担子的分量。

由于当地师资缺乏,曹希峰被安排在百家中心小学担任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他一边抓紧熟悉当地的教材,一边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向在天津教小学的同学请教,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适应磨合的过程。

通过家访,曹希峰了解到,班上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隔辈的老人只能提供最基础的饮食起居,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在心理层面,这些孩子都需要更多的关爱。曹希峰自感力量微薄,就在个人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并配文“这边孩子生活环境和天津差的比较多,爱心人士能否帮一帮?”希望唤起更多人对这些贫困学生的关注。

同事们也对曹老师的支教工作都非常关注,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凑了近千元,购买了大量学习用品,寄往清水县,捐赠给百家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大家的爱心之举令曹希峰备受鼓舞。他专门建起了“甘肃百家支教志愿队微信群”,吸引了更多的同行、同学和亲朋好友的加入。同在百家中心小学支教的天津河北十幼的李改芳、河北八幼的张琪、河北区少年宫的孙诚等几位老师也参与其中,微信群成员很快达到了300多人。

曹希峰的支教公益影响力,从点点微光汇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短短一年时间,爱心人士不仅为百家中心小学的344名学生接力捐赠了大量的作业本、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品,还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捐赠了四百多双棉袜、87顶帽子以及棉被、棉衣、棉鞋等物品。这些爱心物资不仅来自天津,还来自河北、吉林、江苏、海南等省。曹希峰架起的“公益桥”,让甘肃深山里的学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爱心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