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加减怎么教(幼儿教师园长修炼记74)(1)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具体水平加减 表象水平加减 抽象水平加减

(二)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4岁以前:基本不会加减运算。不会使用“ 、- 、=”等运算符号,也不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分开或合拢加减运算,但却能解决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题。

4岁—5岁:

4岁以后,儿童能借助动作将实物合成并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但这种运算不能脱离实物。不能理解抽象的2 1等于几的问题。4岁以后儿童表现出初步的运用表象加减运算的能力了。即能解答所认识的数目范围内的简单加减应用题。

5岁—5岁半:

脱离实物,可以用正数或倒数的方法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可以心中默数进行逐一加减。

5岁半—6岁:

能运用数的组成分解进行加减运算,而且运用表象解答口头应用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

二、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1、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指导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懂得一个数和它分出来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

3、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的关系,掌握10以内的全部数的组成。

互补: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逐渐增加,另一部分逐渐减少。

互换:两个部分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二)教学过程

1、利用讲解演示法教数的组成

2、通过操作,启发幼儿探索数的组成规律

3、写出分合式

4、运用组成规律学习新的组成知识

5、运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如:儿歌、操作、游戏、填空等。

口头游戏,谁和我合起来是5

扑克游戏,凑数

运动游戏,胸前挂数字,老师举7,3和4,2和5紧紧抱住

区角投放

如9颗纽扣,孩子探索出不同的分法,然后学出分合式

三、幼儿加减运算策略的运用

运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进行运算

假发:大多数3、4岁的儿童都是在有实物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加法运算,即用实物演示的方式来再现运算题中的行动和关系。

加法:全部数一遍或者继续数

减法:通过拿走物体的动作来实现,即从一个较大的集合中拿走一个较小的集合。“数三次”匹配法,即把两个集合的实物一一匹配,多出来的实物的数量就是结果。

对于此篇解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文章定日更新,如对你有用别忘记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