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6日,在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的号角声中,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心怀对前途的暗淡与忧愁,从上海乘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赴美国“随便看看”,而这随便一看,就是近十年。1958年4月8日,胡适信心满满地回到台湾,此时的蒋介石已经今非昔比,退往台湾后逐渐站稳了脚跟。

4月10日上午9时,胡适在蒋介石的期待中,出任了“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这是自1940年,他作为候选人在重庆落选18年之后的正式当选。只是当年极力捧他的傅斯年已经去世,无法与之同庆了。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1)

在胡适的就职典礼上,蒋介石蒋介石亲自出席并发表了讲话,以示敬重。向来,蒋介石就对胡适的那一套“自由主义”等说辞不感冒,始终认为那是小孩子玩闹的把戏。于是,在开幕不久后,蒋介石在讲话中,不冷不热地满含了对胡适的讥讽、挖苦之意,胡适听后,气得是吹胡子瞪眼。在此之前,尽管胡适在美国生活得极不舒心,但面对蒋介石抛出了一个响当当的铁饭碗时,还是没有抵挡住内心的诱惑,返了回来。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2)

可是,胡适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骨子里有那份儿傲气,也就是说除了他自己,恐怕谁都不服,当然,是可以端着你的饭碗吃饭,却不代表就认同你所说的。二人一前一后,蒋介石刚刚说完,胡适则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的言词当场予以驳斥,想要以此维护一个学者的人格,一时间,台下随声附和的声音不断,据亲历者石璋如说:“胡院长一上来就发言说,总统你错了,台下立即鼓掌,其实,没有几个人敢说这句话的。”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3)

不仅如此,刚刚上台的胡院长,似乎怒气难减,曾公开表示不支持蒋介石连任“总统”,认为蒋介石连任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此,蒋介石十分不爽,心里暗自悔意不断。蒋经国在听说胡适的所作所为后,更是异常的恼怒,甚至有“收拾”胡适的打算,但碍于胡适的国际影响太大,才没有动手。

胡适在出任院长后,于繁杂的公务中,仍不忘坚持著作,1960年3月10日夜晚,胡适所著的《神会和尚语录的第三个敦煌写本: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刘澄集》终于完稿,不过,由于身体损耗太多,最终导致胡适在当天心脏病复发。起初,胡适并不以为然,直到3月19日,病情加重,才不得不入台医大就诊,直到4月5日,小痊出院。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4)

1961年2月25日,就在胡适兴致勃勃,充满乐观和信心,致力于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时候,当天夜里,他的心脏病再次复发,并进入台医大就诊。6月25日,自觉病情好转的胡适,回到南港“中央研究院”上班。同年11月16日清晨,心脏病三度发作,复入台大医院抢救,直到第二年1月10日出院。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5)

1962年3月2日,胡适迎来了人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也正是这天,一代博学硕儒猝然长逝。那天,胡适再次与众人畅谈起了“言论自由”的话题,讲到兴奋之余的时候,正在大声疾呼的他,也许感到(身体)不适了,突然停了下来。随后,胡适向众人致歉,示意大家再多坐会儿,喝点儿酒。当天晚上六点半,众人开始陆续散去,胡适仍不忘站在原处和客人握手告别,当他正要转身和一位客人说话时,突然他脸色苍白,晃了一晃便仰身向后倒下,后脑先碰到桌沿,而后摔倒在了磨石子的地上,众人急忙来扶,但为时已晚,胡适早已没有了气息。

有人说,胡适之所以如此激动,恐怕与陈独秀有着莫大的关系。

胡适匆匆而去的噩耗传出后,蒋介石当晚亲笔泼墨挥毫,写下了挽联。次日,宋美龄专程看望了和胡适同龄且14岁就与之订了婚的,胡适夫人江冬秀。胡适出殡的时候,场面壮大,整个送葬路上人山人海,车马难行,30多万人前来为他送行,盛况之隆,前所未有。胡适去世后,秘书王志维在帮助胡家清点遗物时,发现除了书籍、文稿、信件等等,别无他物,而胡适生前所留下的全部财产仅有135美元,令人震惊!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6)

蒋介石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纵观胡适的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在思想上,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在文学上,是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而这样的一个人,一生都几乎处于谩骂的声音当中,成为“众矢之的”,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恐怕就得从鲁迅对他的一个精辟评价中,找答案了。“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人们对胡适的评价(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