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双方举行了一场热闹的联欢会。

这天,红4军军长许世友来到红一军团,找到第1师参谋长耿飚,开门见山地说:“耿参谋长,早就听说你武功高强,湘江战役和三个警卫员砍了敌人一个排,了不起啊,什么时候我们切磋切磋?”

耿飚听后,哈哈大笑,他早就听说过许世友是少林高手,一身硬功夫少有人及,但是,在耿飚看来,他的功夫还不算上乘的功夫,就直接对他说:“久闻许军长武艺高强,不过,拳脚兵器,你都不是我的对手。”

许世友一听这话,更增强了好胜心,大声说:“那好啊,咱们约个时间,比划比划!”

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1)

那么,耿飚为什么敢说这样的大话呢?他还真不是吹牛。

第一,他从小就跟着父亲练武。

耿飚的父亲叫耿楚南,是慈禧太后的保镖,也是大内高手,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仓皇西逃,正是耿楚南寸步不离左右,保护了慈禧的人身安全。

后来,为了褒奖他的护驾之功,光绪皇帝赐他虎头双钩,从此,耿楚南就被称为“双钩大侠”,名震天下。

有这样的父亲,耿飚自然从小就喜欢习武,父亲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上午练3个小时,下午练3个小时,风雨不误,寒暑不避,因此,耿飚小小年纪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林“少侠”。

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2)

第二,他还遇到了一位好师傅。

辛亥革命爆发后,耿楚南离开宫廷,家道开始败落,13岁的耿飚也不得不去车站做童工。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位老师傅,这位老师傅也是练家子,闲暇的时候就教耿飚武术,还经常带着耿飚去“踢馆”,跟不同流派的高手切磋武艺。

耿飚本来武功底子就好,又经常跟着师傅去切磋,武功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到他16岁的时候,已经基本找不到对手了。

第三,他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

在耿飚17岁那年,他的家乡湖南醴陵爆发了著名的醴陵暴动,耿飚就是这场暴动的主力,担任大刀敢死队队长。

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3)

当时,很多人都对他有质疑,这个刚满17岁的半大孩子,能当敢死队队长吗?

但是,耿飚很快就让大家的质疑烟消云散了,他在暴动中展现出来的武功与斗志,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1930年,21岁的耿飚正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因为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很快就被提拔为团长,连毛主席都专门写信表扬他,鼓励他坚定革命信心,奋勇杀敌。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耿飚正担任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团长,团政委是杨成武,红4团的任务就是打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杀出一条血路!

在著名的湘江战役中,耿飚亲自率领红4团的将士们奋勇拼杀,打到最后,子弹都打光了,耿飚就手握一把大刀,左杀右砍,无人能挡!

耿飚在前面冲杀,三个警卫员也跟在他身后,耿飚手里的大刀砍坏了,警卫员就给他换一把,最后也不知道换了多少把大刀!

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4)

很多年后,红4团政委杨成武回忆起这次战役,仍然心有余悸地说:“敌人像被风暴摧折的高粱秆似的纷纷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冲上来,再打退一批,又一批冲上来。从远距离射击,到近距离射击,从射击到拼刺,烟尘滚滚,刀光闪闪,一片喊杀之声撼山动地。”

战斗结束后,耿飚和三个警卫员都成了“血人”,但是大多数都是敌人的血,当督战的罗瑞卿看到耿飚后,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耿飚,你打出了红军的血性,大家都得向你学习!”

这一仗,让耿飚的名头越发响亮,连许世友也听说了,所以在这次红军会师后,特地跑来找他,要跟他切磋切磋。

不过,两人最后还是没有比武,因为当时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虽然胜利会师,但是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看不起中央红军,甚至起了野心,形势非常紧张,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耿飚和许世友真的打了起来,谁输谁赢都不好看,更不利于两支部队的团结。

耿飚和许世友虽然都是“武夫”,但也都是胸怀大局的人,所以就把比武的事放下了。

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许世友与耿飚都是高手)(5)

1955年授衔时,许世友被授予开国上将,耿飚原本也足以授上将军衔,但因为他在建国后就离开了部队,去了外交战线,就错过了授衔。

当然,耿飚后来的成就也非常大,成为新中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还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成为周总理、陈毅元帅的重要助手。

而且,耿飚后来还担任过国防部长,成为新中国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地位比许世友还要高。

耿飚一生习武,也非常长寿,一直活到了2000年,享年91岁高龄。

(参考资料:《耿飚传》《许世友传奇》《长征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