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迷影网”,我们给你独立、专业、深度的电影内容!

电影作者是如何通过场面调度、蒙太奇等手段,完成电影语言的传递,甚至个人风格的建立呢?

迷酱今天隆重推出拉片板块,锵锵!本期主讲人:肥内。首次送上的,是他最爱的小津安二郎,片目《晚春》。小伙伴们,快跟迷酱一起看起来吧!

《晚春》(Late Spring)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

导演: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 / 原节子

  • SCENE 1

  • 影片一开始就要拉出一个新貌,这是跟小津自己的观众所进行的一次确认活动:你们要看的贫民窟、低下阶层全都欠奉。这里有一群女性并不为家务、家计操心,而是将生活的部分重心放在情趣上。这是茶艺课。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

    ▲ 片名,这时还不是小津著名的“麻布纹”衬底。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3)

    ▲ 点出舞台。构图本身显示出影像的复杂性:既有方向(阶梯),又有阻隔(栅栏),也有反射(窗玻璃)和穿透性(无窗的窗框后)。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4)

    ▲ 这个屋顶预示了崭新的舞台风貌。

    缓慢的节奏,也在确认这里的活动,充满了仪式性与形式性。原节子饰演的纪子来到,其他已经入席的学员互相行礼,入座时,姑姑已经到场,这里交代了一下她与姑姑之间的互动,还算是挺温馨的,姑姑先是问候了一下纪子的父亲(正在赶昨天就该交的稿子),然后是拜托纪子帮忙将一件姑丈的裤子改短好给小孩穿,纪子虽犹豫了一下,但姑姑还是说服她帮忙修改,并且,裤子都已经带来了,这依旧是杉村春子在小津影片中固定的形象:世俗但还算无伤大雅,虽然这也是她第一次与小津合作。

    然后是三宅邦子饰演的秋子姗姗来迟,姑姑也简单地与她对了话。对话的内容无法感受出两人的交情,但我们姑且可以这样假想:姑姑或许跟每个学员都这样打过招呼了,因此,最后抵达的秋子同样引发了她不讲两句不快的习惯。待秋子入座后,课程也就开始了。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5)

    ▲ 深幽的走廊镜头,是这批“注重形式”的学员互相问候的行礼动作。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6)

    ▲ 姑姑帮纪子整理背后。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7)

    ▲ 姗姗来迟的秋子。

    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这一个开场的戏,大多数时间都存在着配乐,在进入到室内之后,音乐始终没有停过。配乐与眼前的行动并没有直接关系,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氛围的营造;或许它同样配合了小津的题材新宠吧。

    不寻常的是,镜头出来巡视了圈(三四空景)之后,才又回到屋内,并且再无任何对白,看到的是老师示范,学员仿效,其他学员观摩。然后再两个空景顺势来到第二场戏,父亲曾宫周吉与助手服部正在纪子家赶稿。配乐始终没有断过。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8)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9)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0)

    ▲ 课程中间的三个空景。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1)

    ▲ 再拉回课程,依旧是很仪式性的动作。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2)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3)

    ▲ 第一场结束时的过场空景。

    • SCENE 2

    音乐差不多在服部确认他们正在翻译的文章提到的人名是经济学家List而非音乐家Liszt前停下来,音乐的余韵处理虽说是小津的惯用,但是配合起这里的对话,无疑带了点幽默感。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4)

    ▲ 音乐停下的地方:关于李斯特的拼字对话。

    不过我们注意到,这时候安排进一个查电表的电信局抄表员桥段,到底有什么样的用意呢?要说是体现一种语境情况,那就是太与小津见外了,一切行动必然有其被安排的用意,自然,我们也不能说这里没有体现语境情况,至少为查设置在高处的电表,抄表员必须要借个小凳子垫脚,这种小事当然是弟子服其劳,不过服部并不清楚凳子在哪里,所以这个才会是重点:服部并不熟曾宫家,这有意保留出一种“社交”的距离。

    解决完抄电表的事,又回到工作上,这场戏的前半场也就都跟工作有关了。不过,指向“工作”更重要应该是突出“对比”的概念:同样是“抄”,服部抄写周吉的原稿,抄表员当然是抄电表,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这中间是否存在批判性,就完全由观众自己去体会;但,对比这件事则会让我们去思考开场戏和这第二场戏形成的差异。

    与开场戏同,第二场戏其实也被切成了两半,后半是在抄表员离开之后,纪子回家。

    他们的对话有两个重点:寒暄一下工作情况,然后是问服部是否留下来晚餐,这个提问主要交代出隔天纪子必须去医院的事,作为伏笔。

    这个后段又再次被切成两半,一半是刚刚处理的内容,纪子随后稍微缺席,进到屋内去换衣服,就在这时候,服部提醒周吉之前算错了麻将的输赢,这个话题一开,周吉倒是手痒了。纪子的再次登场就与父亲针对他想稍微偷懒去打牌这件事情上的歧见,重点正是在于父女两人之间针对生活上细节的小斗嘴,以此制造情调;毕竟,纪子对父亲的叮咛始终保持了甜美的微笑。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5)

    ▲ 纪子对父亲的提醒总带着笑容。

    • SCENE 3

    在前一场戏结束前,配乐又缓缓响起,过场到第三场戏,这场戏主要由车站-行走的列车-车厢内三个主要场景结合起来。

    在月台上,我们没看到大批的等车人潮,甚至也没见到两位主角等车或上车,仿佛这里是一个非常小、偏远、不是特别主要的站。但是上车后,两父女基本上是没有位子坐的,这意味着还有比他们更远的站,陆续装了很多同路要进城的人;随着两人先后有位子坐了,也暗示着他们这趟旅程的遥远。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6)

    ▲ 少人的月台,暗示出这个站该是偏远。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7)

    ▲ 列车上的两人从无座开始……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8)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19)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0)

    ▲ 到一个人有座。跨轴的对话。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1)

    ▲ 再到两人都有座。时间已经暗藏于其中。

    不过,许多人一定注意到当周吉坐下之后,他与纪子之间的对话“你要坐吗?”、“不用”使用了近乎错开的正反打镜头,虽说小津一向排斥这类所谓“180度轴线”的原则,毕竟,车厢内虽不乏其他旅客,但会互动的人,也就是父女两,所以视线的错开并不会造成观众的的错乱;至少说,谁在跟谁讲话不会搞错,顶多就是因为不符合视觉习惯而感到不顺畅罢了。

    但是,如果真要往下挖,也不是无法为这个手法做出解释,这让我们可以先去思考遵守视线假想轴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无非是将错开分别拍摄的两组镜头,做连续性假象的传递,这样观众才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对话是在连续的时空下进行的(尽管有时候会因为演员的自主性而可能为这种连续性制造颠簸感,像是索伦提诺《年轻气盛》中一位攀岩教练在泳池边试着搭讪女主角的正反打镜头就是如此),那么小津有意逆反规则而让对话的视线没有交错,那么,不正是想提醒观众这两镜头之间,也许根本不是连续的?亦即,前一个问句到下一个回答之间,也许已经经过一段时间了,也就是说,父亲问了不止一遍而纪子都拒绝了。提问的频繁同样继续了第二场带来的悬念;事实上,这一悬念从开场戏就存在了,我们稍后再详加说明。

    列车行进时转为轻快的、类似进行曲的配乐。音乐直到空景来到市区之后又渐趋缓慢,低音管先将音乐整个拉下来,接着是调子转为抒情。SCENE 4街上纪子巧遇小野寺。这一过场是个小小的折曲,小野寺一见纪子讲的招呼语是“看来最近胖了”,纪子却没有一般女孩会有的反应,还是保持着开怀笑容。似乎每个与纪子互动的人,都显得相当小心翼翼。闲来无事的小野寺主动表示要陪纪子逛街,却又刚好看到美术馆有展览,又提议去逛美术馆;但纪子说得先去购物。这场戏结束在美术馆外的两个招牌。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2)

    ▲ 在市区街上遇到小野寺,构图刻意将两人挤在一个狭小的框中框里头,使得小野寺上前的动态变得显眼。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3)

    ▲ 随即两人退到路边继续交谈,显见在某种情感冲动(出于熟识与长辈的关爱)的情况下,仍将基本的言行礼仪放在心上。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4)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5)

    ▲ 小野寺背后的柱子上有美术馆的海报,估计刚刚在向纪子打招呼时可能正在看这个广告。电影在此成为某种可逆性的思考对象。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6)

    ▲ 海报的另一形式,这是小津拿手的玩笑,因为这个海报制造了双重的暧昧性:到底去了还是没去看画展?

    • SCENE 5

    两个美术馆招牌之后接的却是“多喜川”食堂的招牌,时间已经傍晚,华灯初上。既然时间已经有明显错开,观众当然不会知道到底他们去购物了?去逛美术馆了?是两地都去了?还是只去了其中一地?

    不过像这里用超乎观众预期的方式重新引导到新的空间,也是小津偶尔为之的恶作剧,比如《秋刀鱼之味》开场不久,河合说要去看棒球,但平山却力劝他晚上聚餐,但是在去到饭馆之前,小津依旧给了观众两个棒球场现场的空镜头,可是河合没去成棒球场,倒是在饭馆里,坐在包厢里头听吧台电视机转播的赛事;但在《晚春》里头,由于遇见的时间和到食堂的时间有明显的距离,所以他们大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头既买好东西也逛了美术馆。然而,省略当然一方面将不重要的段落略去,二方面更在透过这种方式暗示了人物的欲求:小野寺更想跟活泼的纪子单独聊天。

    食堂里,例行的寒暄(大概知道周吉不时也会到这里吃饭,所以老板是认得周吉,以及一时没认出来眼前的纪子)之后,这场戏也照旧被分成两部分,以一位不相干的客人进门作为区隔(因为本来三人对话的模式变成两人,老板得去做料理),后段纪子才向小野寺吐露心声:觉得再婚的小野寺是“不洁”的;但小野寺对此事倒是抱着幽默的方式带过。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7)

    ▲ 紧接着是饭馆的招牌。时间也过渡了。不论逛街还是观展都不利于拍摄与设计对话,索性直跳饭馆。小津总是考虑到拍摄的执行层面问题。

    • SCENE 6

    有趣的是,纪子与小野寺吃饭的这场戏与下一场戏基本上没有小津一向习惯用的空景来做区隔,而是直接就跳接周吉在家中的画面。小津是否有意以这种方式,暗示了两人的相同性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后面的一段重要的“冲突”就是为让纪子能无后顾之忧好好去嫁人,周吉被设计(且他本人也故意不否认)要再婚。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8)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29)

    ▲ 直跳的两场戏,没有中介的缓冲过场,无疑强化了父亲与小野寺两人之间的某种同构型。

    纪子带小野寺回到镰仓家,在他们的对话中,才算耗尽了其中一项剧作资源:战时纪子因过度工作而生了病,身体因此一直不是特别健康。按片中给纪子设定的年纪(27岁)来看,战时的她也差不多是十七、八岁的年纪,算是刚成年,就被带去海军服役把身体累坏。因此我们才会隐约感觉到每个与纪子互动的人,都多少带有一份疼惜心情,比如开场的茶艺课上,姑姑一看纪子来,就大概看看纪子的衣着,似乎背后有哪里没扎进去什么的,她看看、用手稍微帮忙规整一下;在电车上父亲数度关切她会不会累;小野寺在街上与她偶遇时才会用“发福”来打问候。

    以原节子的体型与外貌来说,绝非纤弱的印象,可能正因为如此当年才会被军队征召,然而,这个坚强的外表与其实脆弱的身体,便将矛盾性揽在身上了。

    为这样的人物设计这种立体感是必要的,因为这部片后段全都在处理她的矛盾:究竟是为着什么样的理由她不愿意出嫁?并且,一来因为她的年纪,催促着父亲加快为她张罗婚事的动作,所以可以解释为何被误会要续弦甚至因此被纪子讨厌,父亲也再所不惜;二方面,也出于大家对纪子的关怀,所以千挑万选的对象必然是相当值得信赖的,这算是给观众的交代。

    小野寺似乎还有再喝一杯的兴致,所以纪子去热酒,也就再一次因为从三人对话变成两人对话而又将这一场戏分成两半,这几乎已经成为小津影片在剧作上的特色:多数的戏基本上会同时承接上与下一场而肩负多重的功能性。

    后半场戏主要讲到镰仓的地理位置,小野寺和周吉像是鸡同鸭讲一样,前者始终没搞清楚哪里是在哪个方向,他们的结论是:难怪源赖朝(在平治之战中,最终以寡敌众,打倒平家并开武家政权之局面的人物)当年会将幕府建立于此(也因此展开长达近700年的幕府时代),根本是“天险之地”。至于这一段对话与主情节有怎么样的回应,我们姑且下回再看。

    小津安二郎的静默(小津安二郎的晚春)(30)

    ▲ 两人对于方位的鸡同鸭讲。无疑地,这个印象也是全片中纪子对父亲是否再婚的类似误解。

    作者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迷酱悄悄告诉你,肥内可是小津专家哦!跟着他一起更深入了解小津的电影,《晚春》拉片,我们下周继续哦!没看过本片,或者草草看过的,趁机再去好好看一遍吧。不多说了,迷酱也要再去看几遍《晚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