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工作签订合同时有注意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吗?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有不同近日,徐汇法院审理了一起游泳教练王某与某体育俱乐部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案,借由此案,帮助市民如何分清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合理维护自身权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哪个赔得多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傻傻分不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哪个赔得多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傻傻分不清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哪个赔得多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傻傻分不清

大家工作签订合同时有注意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吗?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有不同。近日,徐汇法院审理了一起游泳教练王某与某体育俱乐部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案,借由此案,帮助市民如何分清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合理维护自身权利。

案 例

王某从2020年6月1日起,开始在某公司担任游泳教练。双方在2020年10月15日,签订了有效期自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劳务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公司安排王某为全职员工,工作职责包括课程带教、课程策划、协助招生、开展宣传等,协议还包含了薪资构成、考勤、请休假、禁止兼职等。

一段时间过后,王某发现公司存在未足额发放、随意克扣工资等情况,便以此为由,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公司结束双方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返还克扣工资等。由于公司没有同意王某的要求,于是,2021年5月18日,王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8月30日,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确认王某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公司支付工资差额、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双倍工资差额。

可公司依然不服裁决,向上海徐汇法院提起诉讼。争议焦点就在于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

庭审中,公司辩称,王某上完课就打卡离开,上课时间不固定,双方签订劳务协议后,劳务费实际按照课程时数计算,公司也没有对王某进行日常管理,没有给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且公司规定上游泳课前要早到15分钟,王某多次迟到,扣除工资差额并无不妥。

法院则认为,无论时间是否固定,王某都是按照公司安排的课程时间进行打卡,因此对公司意见不予采纳。而根据双方劳务协议中的各项约定,均显示王某在公司的安排下提供劳动、接受管理,并获得工资报酬,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因此确认王某与公司自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4月15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在其未能提供证据证明王某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应支付2020年7月1日起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因双方2020年10月15日签署的劳务协议具备劳动合同基本要素,可视为劳动合同,因此公司应支付2020年7月1日至10月14日的双倍工资差额。公司称因王某迟到而扣其工资,但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因此公司应支付工资差额。法院综合考量各类因素,作出如上判决。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法官说法:

现实中,有些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利用其在就业关系中的优势地位,以劳务关系之名行劳动关系之实,以达到免除自身法定义务、排除或减损劳动者权利之目的。那么,如何具体甄别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呢?

劳动关系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由劳动者一方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一方给付报酬所形成的具有经济人身从属性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双方之间建立的较稳定、较紧密、维系时间也较长的雇佣关系。其由劳动法调整,有鲜明的人身依附性,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之源。

劳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一方在特定或者不定期限之内,为他方提供具有临时性、阶段性的劳务服务,他方给付报酬的民事合同关系,提供劳务方在完成了与对方约定的劳务后,双方的劳务合同关系即自行解除,是一种纯粹的经济交换关系,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由民法调整,合同双方互相之间不具有人身依附性。

确定一种雇佣关系的存在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根据双方对其赋予的名称或形式来决定。如综合本案双方权利义务内容和履行看,实际构成了劳动关系,双方签订的虽名为“劳务合同”,但协议内容包含诸如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工作报酬及双方权利义务等,也符合劳动合同基本要素,因而最终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汪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