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变色龙》以小猎狗主人身份的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而,从文本表面看,小说只写了一条狗。然而,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人模狗样:媚上欺下,趋炎附势;人的外表,狗的灵魂。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群狗图”。灵魂的狗和肉体的狗两两相对,形成绝妙的讽刺。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1)

经典课文《变色龙》

一、奥楚蔑洛夫——当权贵的走狗遭遇主人的猎狗

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甘作权贵的走狗,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让奥楚蔑洛夫狗一般丑陋的灵魂暴露无遗的正是这条无言的小猎狗。

当一切尘埃落定了,狗主人身份真相大白:原来是“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一番惊险之后,权贵的走狗和权贵的猎狗终于有了一次“喜相逢”,有了 “一次亲密接触”: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2)

奥楚蔑洛夫人模狗样

从这次“亲密接触”中,我们在“好一条小狗”之外,看到了另一条“小狗”——权贵的走狗奥楚蔑洛夫。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奥楚蔑洛夫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整个身体姿态。他可能堆着笑,可能还弯着腰,甚至蹲下身子来抚摸小狗。之前,奥楚蔑洛夫数次咒骂小狗,扬言要弄死小狗和处罚狗主人。这已是人人尽知了。“打狗要看主人”,现在狗打错了,对狗主人将军哥哥的畏惧已是军大衣所无法掩盖的了。于是奥楚蔑洛夫只有蹲下身子,抚摸着小狗的头,用“你”的称呼和学狗哭的“呜呜”来拉近和小狗的距离,讨好小狗,向狗主人谄媚。前文奥楚蔑洛夫称呼小狗的时候是用“它”和“这”。用“它”和“这”表明奥楚蔑洛夫在潜意识里还是和狗拉开了距离的。这时,奥楚蔑洛夫用“你”来称呼小狗则表明他已把小狗当做朋友或者同类了。狗的身体姿态,狗的语言,跟狗你我相称……奥楚蔑洛夫真是“好一条小狗”。奥楚蔑洛夫的这段独白,可谓小说情节高潮中的高潮。让警官奥楚蔑洛夫以“狗样”与小狗亲热是行文的别具匠心:装着新军大衣的警官也是将军家的“小猎狗”,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给人思索——执法者的灵魂如狗一般,执法者成了权贵的走狗,这是怎样的社会啊!契诃夫真是“先让人发笑,再让人思考”。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3)

执法者成了权贵的走狗


从小说的情节来看,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小猎狗咬人事件。然而,联系小说全文,细读最后一段,我们就会发现警官奥楚蔑洛夫,这条将军的走狗正面临着将军可能的“审判”,他的生活将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中。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直走了。

奥楚蔑洛夫要“裹紧大衣”,是不是说明当时天气很冷呢?小说并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但从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推断,故事大约发生在六、七月份。小说两次写到了赫留金的穿着:“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从赫留金的穿着来看,天气应该不是寒冷的深秋和严冬。小说开头写到叶尔德林端着盛满醋栗的筛子。醋栗一般3月底发芽,6月中旬果实成熟。夏天,奥楚蔑洛夫却要“裹紧大衣”。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奥楚蔑洛夫因恐惧而冷汗直冒,过多的冷汗又让他禁不住打冷战,于是奥楚蔑洛夫用大衣紧紧裹住打冷战的身体。奥楚蔑洛夫明白,他和小猎狗再亲热也不能改变他曾经数次辱骂它的事实。今天围观的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要是将军的哥哥生了气,要处罚他,被围观者嘲笑的人就是他了。奥楚蔑洛夫这条权贵的走狗正面临着权贵可能的“审判”,紧紧裹着身体的大衣裹不住他内心的恐惧。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4)

紧紧裹着身体的军大衣裹不住奥楚蔑洛夫内心的恐惧。

当奥楚蔑洛认定狗主人是普通人时,他肆意辱骂小狗,马上要弄死它。小狗命悬一线。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故事的结局竟然是自己也成了“一条任权贵宰割的狗”,而命悬一线。当然,按照法律上所写的人人平等,奥楚蔑洛夫是不用恐惧的。可是他明白“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句叫它断了气!”法律在权贵眼中一文不名,将军的哥哥要是真生了气,奥楚蔑洛夫这条走狗的下场应该也是“一眨眼的工夫句叫它断了气!”真是绝妙的讽刺。

奥楚蔑洛夫身为警官,社会地位高于普通民众。可是这样的人都在权贵家的小猎狗面前媚态、丑态、狗态百出,还要因曾对小猎狗的不逊而恐惧到大热天 “裹紧大衣”。一个警官已经完全放下了人的尊严,以走狗的驯服姿态来向权贵示好了,但仍然惶惶不可终日。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小说这样写是在暗示,沙皇统治下人的尊严不如权贵的狗。

夏天,奥楚蔑洛夫却要“裹紧大衣”。这个形象实在滑稽。可是没有人对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 “哈哈大笑”,而把所有的嘲笑都给了另一条相对弱小的“狗”——赫留金。

二、赫留金——打错了狗而沦为“丧家之狗”

赫留金似乎是个受害者,但是细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他也是人模狗样:媚上欺下,畏惧权势。人模狗样的赫留金打错了狗,最终沦为“丧家之狗”。

我们先来看看他仗人势欺弱狗。

赫留金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过他的“声”却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狗咬人事件的真相。如果真如下文赫留金所说的,是狗无缘无故地咬他。赫留金的第一反应该是疼痛的本能:“哎呦……哎呦!”。可是他却先骂狗,提醒伙计别放走狗,还发出“这年月,咬人可不行”的感叹,最后才“哎呦……哎呦”。再联系下文“他半醉的脸”,我们可以认为“独眼龙”的话才是真相。因为酒会让荒唐的人更荒唐。这条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其貌不扬,很难让人以为它的主人是权贵。于是,赫留金先是打伤狗的一只脚,使狗只能“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而后将之擒拿。“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抓住了狗的后腿。”赫留金抓狗的动作和猎狗捕捉猎物的动作很像。联系全文,这给人以狗抓狗的幽默与联想。这与上文论述的狗主人身份真相大白后奥楚蔑洛夫以“狗样”与小狗亲热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5)

赫留金抓狗的动作有喜感

抓到小狗后的赫留金很是嚣张。他先把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为后面的讹钱做准备,而后显出胜利者、主宰者的姿态:“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半醉的赫留金先是戏耍小狗,被狗咬后,嚣张地打狗,追狗,抓狗,而后讹钱。整个过程就是赫留金仗着自己比狗强大,仗着当宪兵兄弟的势,欺弱狗和狗主人。赫留金俨然就是一条仗人势的“恶狗”。

然而赫留金“狗眼看狗低”,他万万没有想到那条“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其貌不扬的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于是打错狗的“恶狗”赫留金只能沦为“丧家之狗”。

小说没有直接写“丧家之狗”的惨状,但有暗示,有反讽。

从小说第2段、7段和12段对赫留金的语言描写来看,这是条伶牙俐齿的“恶狗”。一边抓狗,一边还能感叹“这年月,咬人可不行”。见到奥楚蔑洛夫后,一会儿装可怜,一会儿理直气壮地提出赔偿,一会儿说人人平等的法律,一会儿又说自己的兄弟在当宪兵。

可是从小说13段开始,那个伶牙俐齿的赫留金彻底失声了。这是一个明显的暗示。暗示赫留金这条“恶狗”深深地陷入恐惧之中:他可能冒犯将军了,他真地冒犯将军哥哥了,他也冒犯了奥楚蔑洛夫警官了……极度的恐惧使他没心情说话,也没勇气说话了。

奥楚蔑洛夫得罪权贵后,用大衣裹紧颤抖的身体。然而赫留金的花布衬衣和敞着怀的坎肩是无论如何也包裹不住他内心的恐惧和颤抖的身体的。赫留金的恐惧还会引来围观者更多的“哈哈大笑”。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6)

毫无是非观念的围观者

小说第5段写了被“恶狗”赫留金欺凌的小猎狗的惨状。“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它那含着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此刻是狗悲苦恐怖,不久后,悲苦和恐怖的就是“狗样”的人了。小说没有描写赫留金的悲苦恐怖。但我们可以想象,在沙皇恶狗将军淫威的笼罩下,在权贵恶狗奥楚蔑洛夫的恐吓下,赫留金这条小恶狗的眼泪、悲苦和恐怖应该不会比这条小猎狗少吧!

除了暗示之外,小说还用反讽来写“丧家之狗”赫留金。

小说第2段赫留金抓狗时感叹:“这年月,咬人可不行!”联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个绝妙的反讽。赫留金被狗咬了,开始很嚣张。后来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慢慢地沉默下来,进而陷入恐惧之中。最后还要被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恐吓——“我早晚要收拾你”。事实证明,这年月,将军家的狗就可以咬你,将军家的走狗(奥楚蔑洛夫)还可以恐吓你。不要以为你比狗优越。这年月,在将军家的狗面前,你没有任何人的尊严与权力。不过,你本来就是一条媚上欺下、人模狗样的“恶狗”。

小说第7段赫留金装可怜:“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也没了活头。”联系全文,这又是一个绝妙的反讽。赫留金伶牙俐齿,可是讽刺的是,他先是被将军哥哥家的狗咬了,而后又被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反复地咬,最后还要生活在对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和沙皇走狗将军的恐惧当中。这个世界就是人人都被大大小小的奥楚蔑洛夫这样的狗咬,奥楚蔑洛夫们又被将军这些更大的狗咬。这不是人的国度,这是狗的王国。赫留金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他生活的世界,对于人而言就是“没个活头”。在狗的王国里,作为“恶狗”还是可以苟活的。但是想要人的尊严,真是“没个活头”。

小说除了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这两个主要人物外,还写了巡警叶尔德林和围观的人群等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人模狗样: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对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毫无是非观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权贵走狗,大家都是敬畏的,称其为长官。除了“独眼龙”讨好式说出可能的真相,从巡警叶尔德林到围观人群,没有人关注狗咬人事件真相,也没有人坚持原则——将军家的狗咬人也得处罚。所有人都和奥楚蔑洛夫一起关心狗主人是谁。狗主人真相大白后,人群不去嘲笑更该嘲笑、更有“喜感”的奥楚蔑洛夫,而去嘲笑赫留金。他们都是欺上媚下、趋炎附势的“狗”。

这篇小说表明写的是人,其实写的都是“狗”。“人模狗样”可谓小说灵魂。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出一幅“群狗图”,暗示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人们过着狗一般的生活。

以小猎狗主人身份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小说显性的内容。在沙皇统治下,人的灵魂都被扭曲成狗,人人都是狗,都过着狗一般的生活,这是小说的隐形内容。


契诃夫名贵的狗主题思想(契诃夫用小猎狗的故事绘成)(7)

俄国沙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