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

2月9日,《寄生虫》拿下四项奥斯卡奖。一部韩国电影,成为了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即使《寄生虫》里有不少韩国人才能懂的元素,但利落直白的阶层对照还是让所有人看懂了,如奉俊昊在吉米脱口秀所介绍,这部电影是“两个家庭的故事,一个富裕,一个贫穷”。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3)

一边的富裕家庭,身处城市高处的现代豪宅,那是一个体面的、不受洪灾与虫害侵扰的世外桃源。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4)

片中的那套豪宅,如果以现在韩国的人均收入来算的话,买下来可能需要547年

一边则是如蟑螂般生活在不见天日的环境下的四口之家,贫穷的味道刻在了身体里。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5)

主人公一家,住着的是只有韩国才能看到的半地下

电影中那栋豪宅或许并不少见,从纽约、伦敦、柏林、东京、首尔、迪拜到上海,有钱人住得起这样的房子;然而半地下室,却是韩国独有的居住形态,他们管这种房子叫banjiha,반지하,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6)

寄生于潮湿的半地下室,早已经见惯了地板上的虫子,半扇窗朝向外面的世界,可以看见街头醉汉在小便,可以呼吸到路人走过的灰尘。

这里通风不好、光线不好、信号不好,待业的穷人靠着偷WIFI来参与现代社会——这些并不是《寄生虫》的电影化虚构。

在韩国,居住在在地下室的人们,生活远比电影来得及要更加残酷。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7)

韩国的穷人真的住在《寄生虫》里那种阴暗的半地下室吗?美国网站Reddit上曾有人问。一个网友的回答印证了这份真实: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8)

Reddit上贴出来的半地下真实状况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住在半地下室,我可以证明那种潮湿和霉味的存在。当时住在那里只是暂时性的,所以情绪平静,在那种地方住上几十年是无法想象的。

我的妻子在韩国贫穷的70年代长大,看了《寄生虫》之后,她说她住的房子就像电影里一样被淹过,两次。”

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成千上万的韩国人住在阴暗的半地下室里,在BBC韩语记者的一篇采访里可以看到这些真实案例:

“其实我对我的公寓真的很满意。”受访者之一,吴基喆对记者说。

他的满意肯定不是光线。他住的半地下室,几乎没有阳光的照射,连小小的多肉植物都养不活。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9)

他的满意也不会是时不时被侵犯的隐私。街上的行人可以通过露出地面的窗户直接看到公寓里的一切,有些年轻人就在外面抽烟、吐痰,仅仅一窗之隔;低矮之余,他还要和潮湿、霉菌作斗争。

夏天多雨,湿气让人难以忍受。狭小的浴室比地板高出半米,浴室里的天花板如此之低,他无法站得笔直——怕撞到头。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0)

吴基喆31岁,在物流行业工作,住在地下室,是为了省钱——环境低劣,但是确实省了不少钱,他感到满意,但是“无法阻止人们的怜悯。”

在韩国,住处象征了身份。住在地下室,即使走出去,也可能带着一股《寄生虫》里形容的贫穷的气味

“这就是地下室的气味。除非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否则这气味不会消失。”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1)

电影中的半地下与现实生活相差无几

看完《寄生虫》,住在半地下室的26岁朴宁俊摄影师在意起了气味。

他在家开了除湿机,点起各种熏香,““我不想被闻到身上有金家的味道。”

他和女朋友一起租住在半地下室,原因很简单:价格便宜,空间也大。但家人并不支持他的选择。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2)

“我爸妈第一次来这里,很沮丧,因为之前的租客抽烟,整个房间都是那个味儿。”

准备合租的女朋友更是强烈不同意:“我对地下室的看法很消极,不安全,令人想到城市的黑暗面。我一直住在高楼公寓里。很担心他。”

最后他们还是住了进来。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3)

《寄生虫》激励了朴宁俊,他改造了这个地下室,重新装潢、布置,至少能在外表上做出一些不那么地下室的风格来吧,“我不希望住在地下室就被人可怜。”

住地下室,省钱,希望将来能负担得起韩国的房子,离开地下室——这就是住在地下室的年轻人的乐观想法。朴宁俊希望早日能实现这些,现在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的猫猫四月,不能透过窗户晒太阳。”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4)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5)

半地下层住房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首尔大学博士陈庆德在《联合报》上这样写道: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偏偏在韩国有大量地下室存在?最简单的诠释,就是从经济上而言,地产商当然要在寸土寸金的首尔,把所有能利用到的土地发挥出最大效应。”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6)

《寄生虫》中富人住在山上也很符合事实状况

韩国MBC记者李容马在《我相信世界可以改变》的“首尔的板屋村”一章中也提到:

“那是一九八七年,全州最高的楼是五楼,而且还极为罕见。如果能打造出半地下室,就能赚取更高的租金。”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7)

在2018年联合国的报告里,韩国是全球第11大经济体,但缺乏民众能负担的住房。在过去的十年中,35岁以下的韩国人,每月房租会占月收入的一半左右。

这就是《寄生虫》里的金家人,现实里的吴基喆、朴宁俊们只能选择租房市场里相对便宜的半地下室的根本原因。

20多岁的韩国员工,平均月薪大概是200万韩元(约人民币12000元),而半地下室的租金约为54万韩元(约人民币3200元),对于经济能力欠佳,或者需要存钱的人来说,的确是个更合理的选择。

除了租金之外,为什么独独是韩国会出现“半地下室”这种古怪的建筑,陈庆德从多个角度诠释了一下。

首先,是经济原因,在寸土寸金的首尔,土地的利用率需要最大化;然后是地理原因,可能是天气寒冷导致需要地下室避寒——但是韩国如今是发达国家了,地下御寒的方式未免太过时了……

陈庆德更多地归因于文化原因:

“迄今韩国人仍利用地底下的空间,甚至让人居住在其中(而非作为车库、仓库等))让我看到一种人欲躲藏(灾害)、寻求自保并具有阴暗的象征意味。”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8)

躲藏的是什么呢?曾经的敌人。

韩国半地下室的兴建要从南北韩关系说起。

1968年,朝鲜特工潜入首尔,企图攻击总统府,执行暗杀韩国总统朴正熙的任务。行动失败后,南北韩关系紧张,恐怖事件频发。韩国随后兴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建造防空洞,准备与朝鲜进行全面战争。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1970年韩国政府更新了建筑法规,要求所有新建的底层公寓必须要有地下室,危机到来时作为掩体。

战争没有到来。出租这类半地下室是非法的,人们相信住在半地下室,会出现慢性咳嗽和皮肤病。

直到1980年代,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涌入大量人口,首尔居住空间不足,政府被迫让这些半地下室出租合法化。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19)

韩国的经济辉煌映照在三星、现代等国际品牌上,背景深处,是数十万个光线昏暗的地下室。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0)

在韩国,半地下不是唯一选择。与半地下室并称的,还有屋塔房、考试院,三种房屋各取出一个字,韩文读音分别与“地(地)”、“狱(屋)”、“苦(考)”相似,居住在这类房屋的的人会称自己在遭受“地狱之苦”。

屋塔房就是加盖在楼房顶层的小屋,比半地下室看起来或许光明多了,也成为很多韩剧里主角的住处,最著名的就是《屋塔房王世子》,女主住在顶楼加盖的屋塔房,遇到了穿越到300年后现代首尔的王世子,按照偶像剧的套路,这又是一个寻找真爱的故事。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1)

韩剧《金秘书为何这样》中,角色高贵男尽管做着金领工作,却仍然为了省钱租住在屋塔房

然而电视剧外的现代首尔人眼里,屋塔房怎么会有爱情?

没住过屋塔房的人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屋顶约上朋友露天烧烤,看灿烂的烟花落下,俯瞰幽美的夜景,感受高处的微风,一直狂欢到深夜,直到头顶的天空更深邃……

实际上呢,屋塔房比半地下室还难住。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2)

屋塔房通常由一个房间、一个不带浴缸的洗手间和一片屋顶组成。有足够空间晾衣服、搞园艺,租金低廉,冬天冷,夏天热,空调、取暖设备、煤气什么的很可能没有,因为屋塔房最初是为非住宅目的而建造的,一开始的功能是储物。

因为住房紧张,后来就改造成了住房。屋塔房的安全系数也不高,盗贼喜欢从屋塔房入手,屋塔房大多是易燃材料组装而成的,安全事故也令人担忧,首尔曾发生过屋塔房火灾,厨房的线路故障引发,火势迅速蔓延,住客为避火从屋顶跳下而死亡死了。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3)

居住过屋塔房的人有一个经验,夏天的酷热最难熬,直接暴晒在阳光下的楼顶房间温度奇高,“我像尸体一样躺在地上,直到太阳下山。”

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保持不动,以免产生任何热量。而如果你要开冷气或者暖气,给房东支付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很多人为了省钱,会在房中搭帐篷。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一家住的是地下室,姐姐为了考试,就搬出去住了考试院。德善去考试院给姐姐送花蟹,提着一堆吃的过来,推开门看了一眼考试院的小隔间,哭了。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4)

考试院是韩国最灵活的租房方式,只要支付月租,不需要交高昂的保证金(在韩国租房需要交一大笔保证金给房东,房东用于投资,退租后会还给租客,保证金太高也是造成居住困境的原因之一)。

韩国至少有12,000所已注册的考试院。 其中约有7000个在首尔。

考试院(고시원),也叫“考试tel(고시텔)”,是考试和hotel的合成词,比起地下室、屋塔房,考试院是韩国人再一次居住降级。考试院原本面向的客户是备考压力太大的韩国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狭小、价格低廉的单人读书环境。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5)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单身上班族们为了省租金选择了住进考试院。到后来,考试院成为不少城市穷人的住所。考试院也因此做了改变,发展成单身年轻人共居空间,租金从10万韩元到40万韩元不等。

廉价,灵活,如果你只负担得起一处可以睡觉的地方的话,最后可以选择的只有考试院了。

2018年,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及韩国居住福祉论坛发表的研究报告里,讲到了韩国年轻人贫穷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少收入都变成了租金,5.2%的年轻人居住在半地下室、屋塔房和考试院,独居的年轻人里,56.9%的人租金支出占月收入20%,37%的人租金支出占月收入30%。

“当我说我住在考试院时,我的朋友投来了半是关心半是怜悯的表情。”

朴烨仁自从住进了考试院,就不怎么跟熟人说起她住的地方了。

在3.5平米的空间里,配有书桌、书架和一张床。40个人共享一个浴室、洗手间。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6)

厨房也是公用的,里面有免费的米饭、泡菜——但是免费提供的食材质量都比较差。朴烨仁不吃这里的米饭,平时在一楼的便利店解决三餐。

20万韩元(大约人民币1200元)一个月,让人心动的廉价,因此她忍受隔壁租户传过来的放屁声,对方敲打那薄薄的墙壁的动静,也能感受到。

22岁的韩国女孩的金正妍独居三年,不觉得自己住在考试院的人生很糟糕,衣服和食物可以打工获得,但住的地方,“真的无能为力”,她开导自己往另一个方向想,考试院的小房间,不正契合了微型住宅和简约生活的全球趋势吗?

“以前我认为幸福的秘诀是住在大房子里。但是现在我知道,小房间里也有幸福。”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7)

《寄生虫》里的金家四人,也曾经这么想吧,在半地下室里本分地叠着披萨盒子,赚取一点点金钱生存下来。突然有了机会,他们一家子进到大房子,感叹着“钱把一切熨平了”。

直到大雨降临,只淹没了穷人的街道。

就像《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曾说过的一样:

“只有在韩国才能看到‘半地下’,这里是有着韩国独特色彩的地方,是人们想要相信在‘地上’的‘地下’。虽然有阳光照进来,但湿漉漉得发霉。稍有不慎,就会有掉入地下的感觉。”

参考资料

1.BBC News, Parasite: The real people living in Seoul's basement apartments.

2.陈庆德,韩国租屋文化——住在地下室的人.

3.kcrush/rooftop-living-korea/

4.KANKYOYEH, There is no romance in a rooftop room

5.香港经济日报,从《上流寄生族》看韩国「劏房」户.

6.The Straitstimes, More house-poor South Koreans living in makeshift rooms.

说明:

东亚评论经授权转载此文自

公众号“ELLEMEN睿士”(ellemen_china)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8)

从今天开始,东亚君将与各位朋友一起去分享100本书,或者说由我为您解读100本书。

这些书都是这些年在全球知识界产生过巨大影响、也给过东亚君诸多有益刺激的名作,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冲击和启示。

在未来的365天里,东亚君将作为领读人,带着每一位加入学社的朋友品读这些好书。

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进行查找和归纳,东亚君将这100本书划分进十大维度,具体的100本首发书目如下: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29)

希望通过52周里风雨无阻的好书精讲,我们能够对世界有一些新的认识。在探寻知识的路上,进一步便有进一步的欢喜。

我是东亚君

我们在东评学社

不见不散!

住在地下室的真实感觉(那些住地下室的人)(3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