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抑菌、灭菌、消毒,这是我们对付病原微生物的常见方式,你能准确区分吗?
根据团体标准T/CIAA 101《抗菌产业 术语和定义》对抗菌的定义:
抗菌,是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包括细菌、真菌等在内的微生物或妨碍包括细菌、真菌等在内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WS/T 466《消毒专业名词术语》对消毒的定义:
消毒,则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抑菌,就是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抑制细菌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抗菌VS消毒
人们经常会将抗菌与消毒混淆。但二者有明显区别。通常来说,消毒与抗菌的区别有三点:
作用形式不同
消毒能“主动出击”,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部位、适时使用以迅速杀灭目标微生物。抗菌产品是接触抗菌,只有在病原微生物与其接触时才会发生作用,使其不能在物品表面定植并滋生繁殖。
作用时效不同
消毒产品多是比较活泼的物质,在迅速杀灭微生物的同时会快速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失效,因此要反复施用。抗菌产品性能稳定,具有长效抗菌的特点。
使用目的不同
消毒以防止或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为目的,通常不考虑对物表的保护。而抗菌首先考虑的就是对材料或者产品的保护,使材料或者产品免受微生物侵蚀,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防止或者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的目的。
消毒和抗菌,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微生物在正常条件、抗菌表面和消毒表面的繁殖情况对比
实验显示,相比较于消毒,抗菌表面的微生物繁殖情况较为平稳,可以一直保持较低的繁殖率。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抗菌的效果更为长效,可以使有害菌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抗菌理念首先是安全的,然后才是抗菌有效地
抗菌产品首先应当安全,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卫生和健康的舒适生活环境。 因此要对抗菌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以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人无害,在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健康,在丢弃后对环境友好。
抗菌产品要确保安全,首先应当保证引入的抗菌活性物质安全,然后还要确保使用方式正确。 抗菌产品因为与人体接触的密切程度不同,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应当对抗菌产品的安全要求进行分级,原则是与人体接触越密切,安全性要求越高。
适度抗菌
人与微生物和谐共存。微生物之间(如人体常驻菌群)、微生物与宿主之间 (如常驻菌群与人体)会保持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在特定条件下(如营养条件改变、寄居到新的部位等),某一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繁殖,就会打破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引发机体感染,甚至是群体传染。
对物品进行抗菌处理,能够把物品表面的微生物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保持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卫生和健康的舒适生活环境。
适度抗菌是在有必要的地方实施必要的抗菌。
首先,不是所有环境、所有产品都需要进行抗菌处理,甚至是一件产品也未必所有部件都需要进行抗菌处理。只要对不易清洁且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的部位/部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人 体接触的部位/部件进行抗菌处理即可。关键看其具体使用场景是否有抗菌的需要,比如说抗菌防臭袜、抗菌内衣裤,这些部位的确容易滋生细菌。此外,难以经常清洗,细菌容易滋生的产品,如冰箱、洗衣机,是具有抗菌需要的产品。
再者,产品的抗菌率并非越高越好,只要符合相应抗菌标准的技术要求即可。
这才是当下适宜的抗菌理念。
CIAA——致力于使生态友好、生理健康的抗菌材料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上大展身手,为美好舒适生活提供保障,促进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参考资料:《抗菌知识手册(202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