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学院院长

全文共2857字

01

我打小儿就对村子西南角的那个院子充满了好奇。鱼鳞似的黑瓦片覆着屋顶,用泥土混着麦糠挑成的围墙,院子虽说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周遭的景色却不同于寻常人家。

那座院子北面栽着几棵老梅树,西面养着数株腊梅,就连院子里靠近南面泥墙的地界儿也没闲着,除了一堆翠竹外,还娇滴滴地开着几团月季。

这么一提,王家庄里的人也就知道了,这院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颇具神秘色彩的黄半仙。

黄半仙祖上姓黄,因为懂些阴阳八卦的学问且时常去贾庄集上摆摊子给人算卦,周围几个庄子的人都习惯上称他为“黄半仙”。

我记事时,黄半仙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了,可即使那么大岁数了,逢集的日子,他依旧喜欢骑着自行车带着家里的画眉鸟往贾庄集上跑——不用说,他定是又去帮人算卦去了。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1)

02

黄半仙算的卦灵吗?据几个经常找他算卦的老太太讲,黄半仙的卦大多时候都是灵验的,可也有那么一两回,他算出来的结果让人瞧着有些不准头。

不管外人怎么说,黄半仙依旧雷打不动地在贾庄集西面的树行子里摆着摊子。那摊子我曾见过,一张尿素袋子铺在地上,上面再罩一层黄棉布,估计是怕风把棉布给掀起来,黄半仙特意在棉布的四角各压了一颗沉甸甸的石子。黄棉布上用颜楷写着“测吉凶”三个大字,大字旁常年齐整地摞着一堆画满了伏羲八卦和手掌图案的旧书。

这样的算卦摊子跟不远处的顾瞎子没法比——顾瞎子不仅用折叠桌支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摊子,而且还在旁边立了一个颇为气派的幌子;不仅如此,在招揽客人时,顾瞎子嘴里的顺口溜更是花样翻新,这在气势上明显盖过了黄半仙一头。

想算卦的人,起先都是被顾瞎子的噱头给引了过去,可算了几卦下来,大伙儿就觉出他的准头赶不上黄半仙。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沉默寡语的黄半仙的名号也就盖过能说会道的顾瞎子了。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2)

03

贾庄集是个大集,平日里就人挤人,到了年根儿附近,三轮车就更别想蹬进去了。那会儿,跟着母亲置办年货时,我没少被母亲留在树行子里看守三轮车。

我这人天生猴屁股,不愿意坐在车子上枯等,趁着母亲没回来,我没少偷偷跑到黄半仙的摊子旁看他给人算卦。

前来算卦的人以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居多,她们算的事情不是子女的姻缘就是家里某位病人的祸福。每次给人起卦前,黄半仙都会细细打听清楚对方所求之人或者所求之事的月份、日子和时辰。

当时,估计老太太们还没怎么用过钟表,在描述一个人的时辰时,她们总爱用“鸡刚上架”、“天刚擦黑儿”或者“日头刚站稳头顶”等模糊的字眼儿,尽管这些时间都是含糊不清的,可黄半仙不怕——借着农历的日子,老太太嘴里的时间即使再渺茫,他也能帮着找到确切的时辰。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3)

04

黄半仙在推演卦象前,定会扯下肩头的白毛巾仔仔细细地擦净手,瞧着手净了,他随即敛住脸色清清嗓子,眼睛一闭,左手往外一摊,大拇指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来回转几圈儿,等大拇指稳稳定下来了,他才缓缓睁开闪着精光的眼睛。

盯着手掌,见大拇指落在食指下面的“大安”上,黄半仙会含着笑喃喃说一句“看来是好事儿”;见大拇指歇在中指下端的“空亡”上,他会沉着脸低声对来人讲,“最近要仔细闪避着”。

来算卦的老太太自然不晓得黄半仙左手里面的玄机,她们脸上的表情多是随着黄半仙的脸色而流转。黄半仙的脸上若是含着笑,她们就知道是好事,黄半仙若是阴着脸半天不讲话,她们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当然,每逢发觉老太太脸上的神情不自然起来,黄半仙定会重新换上一副笑颜,他边掐动手指边宽慰对方,“别急别急,我给恁挑个‘大安’的时辰!”

就是靠着这样的本事,前来算卦的老太太没有一个是不满意的,并且,基本上人人都成了黄半仙算命摊子上的回头客。为此,旁边的顾瞎子没少说风凉话,说得最多的一句便是“小六壬这三脚猫的功夫还敢出来现眼”。

可不管顾瞎子怎么奚落,黄半仙依旧不羞不恼,摊子上有生意时,他自然埋头只顾忙自己的生意,若是没生意,他便起身逗一逗笼子里的画眉鸟。

不得不说,黄半仙养的画眉鸟的叫声着实好听,只要它一亮嗓子,就连集上打铁的牛铁匠也顾不上抡大锤了。哪怕老婆再嘟囔,他都会借擦汗的由头放下大锤点根香烟听一会儿鸟鸣的曲子。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4)

05

贾庄集上的人群慢慢散去了,黄半仙也就蹬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回家了。只要不逢集,黄半仙就很少出门——闲着的时候,村子里的其他老人喜欢聚在村口聊天晒暖儿,可黄半仙不一样,他喜欢守在家里摆弄那一堆花花草草,即使花草已经寻不出一片杂叶一根乱枝了,可他依旧爱挥着剪刀在上面咔嚓来咔嚓去。

伺候好花草,若是还有闲工夫,黄半仙喜欢和旁边的彭老头儿在自家门前的柳荫里下象棋。在我的童年印象里,每次黄半仙坐在石桌子旁下棋时,总会有人拎着红纸来求字。

王家庄里的人都知道,黄半仙写得一手工整的颜楷,虽然水平及不上县城里有名气的书法家,可这样的字挂在门上也算敞面了。再说,黄半仙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有福气的人,不仅自己高寿,而且早已经子孙满堂——有红事的人家,谁不愿意向他讨几副红对子沾沾福气啊!

对于上门讨字的人,黄半仙向来是来者不拒。看到来人怀里捧着红纸,黄半仙二话不说就将手心里的象棋往石桌子上一拍,观战的老伙计自然知道,这是要他顶上去的意思。

老伙计们在外面继续下棋,黄半仙则在堂屋里饱蘸浓墨写着红对子,直到来人搓着手忙不迭地连说几个“尽够了”,他才捋着花白的胡须歇住了毛笔。那会儿,来人虽然不会立马奉上润笔费,可事后一大包喜糖肯定是少不了的。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5)

06

那些年,不光有婚事的人家喜欢找黄半仙,家里添了娃娃的人家也喜欢上门寻黄半仙讨个名字。

给孩子取名字前,黄半仙总不忘细细盘问一遍孩子的生辰八字,边问他的大拇指边在指间走走停停地转动——算着孩子五行里缺水,黄半仙定会在孩子的名字里安一个带水的字;掐着孩子的五行里少金,他就会挑几个带金字旁的字供大人们选。

现在,王家庄里凡是叫“阿铭”、“阿铎”、“阿锦”、“阿锋”的娃娃,他们的名字无疑都是出自黄半仙之手。

取好了名字,来人定会恭敬地奉上一筐煮熟的红鸡蛋或者一大包新鲜的蔬菜,不管是什么,哪怕是一小包不起眼的鸟食,黄半仙都会欣然接受。

如今,黄半仙虽然已逾冻梨之年,可他依旧喜欢背着手往贾庄集西面的树行子里跑,不过他不再帮人算卦了——即使是熟人带着厚礼相托,他依旧含笑摆着手给推掉。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6)

07

听村里老人讲,黄半仙最后一次卦是算给自己老伴儿的。望着床榻上奄奄一息的老伴儿,黄半仙默默起了一卦,当老伴儿突然坐起身子高声吵着要吃饺子时,黄半仙的眼睛当时就红了起来。

那天,黄半仙的老伴儿吃了满满一大海碗饺子,肚子里的饺子还没消化,她就咽气了。从此,黄半仙就决计不再给人算卦了。

听黄半仙的儿子讲,黄半仙那张写着“测吉凶”的黄棉布一直收在西屋的柜子里,柜子正上方端正地挂着老太太的遗像。

现在的黄半仙,虽然看起来已经与村子里的其他老头儿没什么两样了,可每次路过他家那个鸟鸣花香的院子,我却总觉得里面奇妙得很。

至于奇妙在什么地方,我一直说不上来,也许是屋后的梅花开得太过绚烂,也许是门前的画眉鸟叫得太过清脆,也许是里面的老头儿总爱一个人蹲在院子里低头掐动手指头吧。

活神算卦民间故事(乡土散文算卦人)(7)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