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行政区划在我国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县名也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知道的是,我省有一个县的名称自辽代开始就已使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兴城。值得一提的是,兴城不仅是辽宁而且是东北地区使用最悠久的县名。

兴城以前叫什么(兴城地名辽代就有了)(1)

民国时期的兴城(资料图)。

兴城为东北地区使用最久的县名

兴城市是葫芦岛市下辖的县级市,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兴城作为县名已有1000多年历史,仅仅是“兴城”两个字就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兴城”的“兴”字,本身就有兴盛、兴隆、兴旺、兴起的意境,这是很容易望文生义、顾名思义的,读起来也富有生机,给人以积极、进取、和泰的遐想。

葫芦岛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恺新介绍,据《辽史》记载,兴城是在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设置的,历经千年岁月,兴城之名不衰。他曾遍查辽宁省40多个县(包括县级市、自治县)的县名,只有兴城是在辽代命名的。

“汉代时的辽宁曾有过一个辽阳县,其位置在今天的辽中县茨榆坨,和今天的辽阳县没有地域关联,也没有地名上的继承关系,不可相提并论,现今的辽阳县是在元代才有的。这样来看,兴城是辽宁省至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县名。”张恺新说,我们再把视野放大到整个东北地区,考察东北地区的县名,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少数民族政权更迭、人口迁徙等原因,传承下来的老县名并不多。辽宁省的县名有一部分是明代时建的卫,如铁岭卫演变而来的铁岭县,开原卫演变而来的开原市(县级市),盖州卫演变而来的盖州市(县级市),这些地名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

还有一部分是清代的柳条边门或和汉族人口迁入少数民族区域有关,如由法库边门演变而来的法库县,因为汉族人口迁入蒙古族游牧区域定居而设置的昌图县,康平县、西丰县也是因为汉族居民大量定居在蒙古牧区或皇家牧场而得名,因此昌图、康平、西丰等县名都带有朴素的农业色彩。

另外还有一些县名则是取自会意,如凌海市(县级市)取意凌河入海地,凌源县取意凌河的源头,凤城市(县级市)就是因为当地凤凰山下原有古城而得名的。

张恺新认为,这些县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县名的历史没有超过千年。所以说兴城是东北地区至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县名是毋庸置疑的。

辽代的兴城常见诸典籍

兴城自从辽代设县伊始就绽放出文化魅力,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城,在有关辽代的史籍中留下了许多记载。

如《辽史》记载,辽圣宗耶律隆绪曾到过兴城觉华岛,觉华岛上的司空辅国大师是辽圣宗、辽兴宗两代皇帝的佛学老师。而定居兴城的郎思孝是辽代名僧,他曾是进士,后来潜心佛学,曾和辽兴宗皇帝对诗,他的著作《海山集》体现出很高的诗文创作水平。

另外据《契丹国志》记载,辽代末期的名臣李处温曾因政治斗争迫害隐居兴城县的寺庙里。而金代诗人王寂在《辽东行部志》和诗歌里都提到了辽金时期的兴城。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兴城保留下来的大龙宫寺遗址、白塔峪塔等辽代文物建筑和考古发现的辽代文物中,也能遥想辽代时兴城文明的发达。张恺新表示,辽代的兴城县是实至名归、恰如其分的,在当时就是一座兴盛之城、兴旺之城、兴隆之城,兴城之名最早在辽代就已经激励这里的人民勤劳奋斗、建设家园。

袁世凯批准,兴城之名再次复活

据介绍,辽圣宗时期的兴城隶属于严州,但与辽代一些县名不同的是,兴城县名跨越了朝代,到了金代仍然使用,直至元代废置不用。

明代,昔日兴城县的土地上设置了带有军事色彩的宁远卫,清代改称宁远州。1913年改称宁远县,但宁远县只使用了不到一年,在1914年全国统一县名称谓时,因与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省的宁远县重名,于是由民国内政部报袁世凯批准,改称兴城县,又改回到辽代的县名,也就是说,兴城之名复活了,并沿用至今。

张恺新说:“兴城作为县名,跨越元、明、清三代,直到民国初年,兴城之名历经沧桑又得以重新使用,这是地名文化中一种耐人寻味的轮回现象。”

那么,民国初年统一全国的县名时,为避免重名和雷同,当时我省的宁远县必须改名,改名可以,又为何偏偏要复用辽代的县名呢?

张恺新介绍,这其实是区域文化的吸引力、召唤力和认同感的体现。这种文化既包括地名文化,也包括兴城这块土地上绵延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山川文化、古迹文化等。

首先是地名文化的回归,兴城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一部分人愿意使用历史上这块土地的县名,而不愿意标新立异或冥思苦想再选择一个新的县名。

其次就是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的需要,使用历史上的县名,本身就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这块土地上民众的地理归属感和区域认同感。

另外也有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上个兴城存在的时期,是兴城这片土地文化十分兴盛的一段时期,恢复兴城县的县名,可以继承上个兴城文化文明的优秀元素,继往开来。

张恺新说:“兴城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曾经归属过柳城县、徒河县、海阳县、宾徒县、集宁县、广兴县、来远县,但相比之下,这7个名字都不如‘兴城’二字直白,寓意深刻。于是,‘兴城’脱颖而出,就这样‘复活’并使用至今,这个名字也得到了兴城广大市民的认可。”

兴城之名历经千年风雨,从当年的辽国版图里到元代以后的史志书籍里,再到1914年意外“复活”,经历了太多的往事,蕴含着太多的文化,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寻觅。

新媒体编辑:张艺凡

责任编辑:王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