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喝水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吸收,但喝错了可能危害健康所以,如何喝水很有讲究,咱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当心喝水过多的危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当心喝水过多的危险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喝水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吸收,但喝错了可能危害健康。所以,如何喝水很有讲究,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喝水误区不断
去年夏季,北半球持续高温,欧洲多地区医院“水中毒”患者数量成倍增长。据丹麦《当地时报》报道,高温之下,一些丹麦人为消暑喝下大量自来水,导致生病。以霍克贝尔医院为例,今夏“水中毒”患者数量是往年的10倍。当地医生表示,过量饮水会提高血液的含水量,降低含钠量,进而导致盐分和水分不平衡。严重失衡时,可能引起“低钠血症”,患者会出现脑肿胀、头痛等现象,甚至引发癫痫、休克和死亡。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飞虹表示,人们出汗较多时,除水分流失,以钠盐为主的很多电解质也会随汗液排出,人们往往会大量喝水来补水。这是个误区,只饮用纯净水并不能补充缺失的电解质,甚至还会进一步稀释电解质浓度,导致人体水和电解质的比例失衡,引发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不过,一般情况下,多喝水不会出现严重‘中毒’,只有肾脏、心肺功能等不好的人群需特别注意。”
赵飞虹表示,人们喝水的误区还有很多。一是喝水太快,短时间内补充大量液体,会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负担,易引发头痛、水肿、血压升高等。二是喝水太“冰”,人体体温较高时,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饮品,喝凉水会刺激胃部,导致胃痉挛、腹泻等。
水占人体重量的60%~70%,在构成全身组织,调节体温,促进机体各系统新陈代谢,辅助各种物质吸收、运输及排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记载的多项研究证明,健康饮水可缓解高血压、糖尿病、过敏、哮喘、癌症等多种疾病,他曾用水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
如何正确喝水
感觉口渴时,一般成人水分丢失量约为体重的2%,儿童水分丢失量约为2%~5%,此时身体机能开始受到影响。人体缺水还会导致食欲降低、有压抑感,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无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赵飞虹建议,平时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有利于人体吸收。
喝水有四个最佳时间。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是目前公认的一天中四个“最佳饮水时段”。
赵飞虹解释,人们在睡眠中滴水未进,加上夜尿的形成以及通过呼吸和皮肤都会损失水分,使身体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而导致血液黏度升高,体内代谢物堆积。因此,睡前半小时喝1杯水可缓解上述现象,同时还能降低脑血栓等发病风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只需要20秒,水分就能进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释,改善夜间缺水情况。
每天至少1.5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1.7升。首都保健美食营养学会副秘书长谷传玲表示,人们每日饮水量可根据以下因素适当增加:
1.生活环境。高温天,人们出汗较多,水分丢失较快,需增加补水。秋季、冬季容易干燥,并且北方冬天在暖气房中,人体水分蒸发较快,也需要增加饮水量。
2.饮食因素。饮食偏咸,当人体为排出多余盐分,需要消耗更多水分;如果吃了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血液渗透压会略有上升,需要额外的水分来把多余蛋白质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这些时候就需要注意多喝水。
3.身体情况。感冒发烧时,人体会以出汗的形式散失大量水分,因此需要增加饮水量。
白开水最好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烧开的自来水冷却到25~30℃时,氯含量最低,水的生物活性也有所增加,容易透过细胞膜,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甜饮料、功能性饮料、果汁、浓茶、咖啡等不能完全替代饮水。赵飞虹表示,各种甜饮料、果汁等都是高糖、高热量的饮品,人体需消耗更多水分才能完成代谢,并不能很好地补充水分。功能性饮料、浓茶和咖啡,都含有咖啡因,本身就有利尿作用,也不利于人体补水。
特殊人群喝水有讲究
儿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10岁以下孩子,水的需求量因年龄有所不同:6个月~1岁,每天水总摄入量为900毫升(奶/食物 饮水);1~2岁,水总摄入量1300毫升(奶/食物 饮水);2~3岁,饮水量600~700毫升;4~5岁,700~800毫升;5~7岁,800毫升;7~10岁,1000毫升。谷传玲提醒,儿童及时饮水的主动性一般较差,且爱喝甜饮料等,家长要做好监护,及时提醒孩子喝水。
哺乳期妇女。乳汁中90%左右是水,乳汁分泌与每天摄入水量密切相关。哺乳期妇女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多喝水,有利于乳汁分泌。谷传玲表示,一般推荐她们比普通女性喝更多水,大约为每天2.1升左右。
老人。老年人容易尿频,如果不经常喝水,容易血液黏稠、血脂高,最终引起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要勤喝水,饮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具体可以根据尿液颜色来判断:如果尿液呈浅黄色,要及时补充250毫升水;如果呈茶色,说明身体缺水比较严重,应喝下500毫升水。
上班族。上班族每天到公司后可以及时补充200毫升水,这有利于促进大脑活跃,工作注意力集中。此外,上班族在室内久坐,容易发胖,餐前半小时喝下200毫升水有利于增加饱腹感,一定程度上减少进食量。
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和户外作业工作者在身体进行大量活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赵飞虹建议,这些人群可在进行体力活动前半小时左右适当补水,活动过程中可小口少量补水,活动结束后不急于补水,过一会儿再把水补足,可适当喝点淡盐水。
脾胃差,少喝水
清代医书《四圣心源》中记载:“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如若脾阳不足(脾阳即脾胃功能),对水的消化吸收作用弱,不能化为气血。脾胃差的人,比如有食欲不振、易恶心呕吐、呃逆频繁、腹胀腹泻、胃脘不适等症状,晨起最好少喝水,以免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
肺功能有障碍喝水要当心
中医认为,除了呼吸,肺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主治节”,包括“通调水道”。“水道”指水液运行的途径,也就是说,肺能调节水液代谢,主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用肺气将津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也可以促使水液下输于膀胱,保持小便通利。如果肺功能有障碍,比如常胸闷气短、喘息心悸、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情况,水液代谢也会很差,乱喝水就会加重症状。
中医认为,肾主水,膀胱主水之气化。肾对调节和维持体内水液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饮水更要注意,否则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没有饮水需求时,不要强制自己进行饮水,应把身体维持在一个气血平和的状态。
过量喝水,增加负担
不少慢性病人血液黏稠,希望通过多喝水稀释血液,其实,水并不能立刻进入血管。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循环的整体,水的代谢要在各器官组织的协调下完成,如果三焦气化、脏腑转输、气血运行中出现问题,水就无法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反而增加心肺脾肾的负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1700毫升。
清代名医黄元御说:“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大凡阳虚土败,金水堙菀,无不有宿痰留饮之疾。盖痰饮伏留,腐败雍阻,碍气血环周之路,格精神交济之关,诸病皆起,变化无恒。”意指,如果没有阳气,比如阳虚脾虚、肺肾不运,水液会郁积成痰,形成痰饮病。痰饮可堵塞气血运行,导致多种疾病。常过量喝水的人脾肾负担大,衰老速度往往比其他人快,一些慢性病也会比别人来得快、来得多。
中医认为,体内水液积聚还会形成痰浊,痰浊进一步积聚可成为痰核,比如瘰疬、瘿瘤等疾病;或与瘀血互结形成结节、肿块等。临床中,一些囊肿病人因不当饮水导致疗效降低,改变了不当饮水习惯后,疗效会明显提升。
痰饮、痰浊,是中医特有概念,分有形和无形两类。有形、黏稠的叫痰,清稀的为饮。无形的痰饮可引起很多症状,如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心悸或癫狂、昏迷等,但看不到实质的痰和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痰浊和身体免疫、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癌症、哮喘以及精神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喝水的四个特别提醒
1.短时间内不能大量喝。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增加机体的排尿量和排汗量,前者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后者则会使体内的盐分过度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
2.小便清澈无色说明喝够了。如何判断是不是喝够了水,建议每天观察一下自己的小便颜色:若呈浅柠檬色,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若小便清澈无色,则应稍微减少水分摄入;若小便呈黄色,则需及时补水。
3.吃大餐前后不宜喝。人的胃部空间有限,如果餐前或餐后大量饮水,会挤占空间,使人产生腹胀、腹痛感,不利胃肠蠕动,导致消化不良。一般情况下,建议饭后半小时再饮水。
4.长时间运动后忌马上喝。运动后马上喝水会导致体内血容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大量的水贮留在胃中,还会影响膈肌升降,使人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建议运动后先坐下来休息10分钟后再喝水,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同时,每次喝150~2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喝太多。(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
☆推荐阅读☆
什么症状应该怀疑是心脏病?14种水果护心
心跳越快心衰、死亡率都上涨 11招降心率
小窍门:身体5处不能喷香水 眼睛消肿有8招
长寿好心态很关键 运动是心情的“兴奋剂”
老中青锻炼各有注意事项 科学跑步有9细节
光吃素降不了三高 防三高这样吃才是正道
当心!8类药会升高血糖,血糖超13.9别运动
6个原因或触发心脏病 10种状况最“伤心”
你不知道的生活小妙招 总有一招你用得上
气血不足五脏亏损 药食调理补气养血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