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七岁封侯爵,威震天下,十九岁横扫祁连山。开辟了河西走廊,二十一岁,他进军漠北,征服匈奴,在贝加尔湖,逼得匈奴逃窜,这是中国将领们梦寐以求的荣耀。封狼居胥,令西汉诸将相形见绌,可惜都是英年早逝。后来,汉武帝为他举行了葬礼,并将他安葬在茂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年轻的军神,霍去病的传奇人生。他生于平阳县,生于公元前140年,死于公元前117年。尽管他在历史的长河上仅有六年的演出,但他的有一句话却是历史上的名言“匈奴未亡,何以家为”,这是中国武将史上的NO.1的成就,也是一个千古神话。汉武帝给他的称号,就是冠军侯,也就是现在的冠军由来。

西汉名将霍去病之死原因(西汉最强英年早逝)(1)

要了解他的生平,就必须从最开始讲起。那时候,平阳侯府的侍妾和卫子夫都是她的侍妾。卫少儿与平阳县一位名叫霍仲孺的官员有过私情,并于公元前140年生下了霍去病。可是没过多久,霍仲孺就和卫少儿断了联系。所以,霍去病幼时只是一个私生子,并不清楚他的亲生父亲,直到他做了骠骑大将军,这才相认。

就在霍去病刚刚降生一年的时候,一件事情却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彻在去霸上祭祖回宫的途中,顺便去平阳侯府探望已经出嫁的平阳公主。自从汉武帝娶了陈阿娇之后,就没有子嗣,平阳公主就打算找几个好人家的姑娘来献给皇帝,可是,汉武帝一个都不喜欢。到了饭点,有几个歌姬上台唱歌,汉武帝一眼就看上了了卫子夫。于是,卫子夫就被平阳公主送进了皇宫。汉武帝也是对卫子夫宠爱有加。

十年后,卫子夫成了皇后,卫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身为皇后的侄子,霍去病的日子过得很好,所以他有机会带兵打仗,他很珍惜自己的财富,再加上他的天赋,让他从小就有了一身好本事。他的骑术很好。汉武帝爱屋及乌,想要将自己的孙子和吴起的谋略传授给霍去病,但霍去病以自己的谋略和军事知识为借口,拒绝了。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和汉武帝说话。

西汉名将霍去病之死原因(西汉最强英年早逝)(2)

公元前123年,匈奴多次入侵大汉,霍去病十七岁,被汉武帝封为“飘摇校尉”,随大将卫青攻打匈奴。所谓的摇摆,就是勇敢的进阶。汉武帝本来是想让侄儿和他的姐夫一起去历练历练的,但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侄儿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上了战场之后,他从卫青那里要了八百多人的轻骑,绕了数百里路,直取对方老巢。

这一仗,霍去病杀了两千多人,还干掉了单于的叔叔和舅舅,在军队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凌驾于其他诸侯之上。两年后,汉武帝册封霍去病为骁骑大将军,分春夏两次向河西宣战。霍去病在春季进攻时,率领一万铁骑,从陇西、焉支山出发,六天后,辗转河西和吴国,随后在皋兰山下与浑邪王作战,全歼九千余名敌军,连破五次匈奴,一举攻破休屠王城,险些擒获单于之子,夺回了匈奴祭祀的小金人。

至于匈奴的高官,更是数不胜数。夏天,汉武帝原本是让霍去病、公孙敖两人兵分两路,结果公孙敖迷路了,大军迟迟没有赶到。所以,霍去病当机立断,在祁连山布下了一个方阵,击溃了匈奴,杀了三万敌军,活捉了匈奴王,而汉军的损失,却只有匈奴的十分之一。经此一战,汉朝西北边疆已无匈奴入侵,汉武帝驻扎边疆的兵马也锐减了大半,不但减轻了全国人民的劳力负担。自此,汉人就掌握了河西走廊,开辟了汉人与西域的通道。跟着霍去病出战的那些普通将领,都被提拔为左庶长,更有不少人被册封为侯爵,这一战,霍去病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119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和他的叔父卫青率领五万人,在北疆与匈奴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战。霍去病擅长长距离突袭,擅长大范围的迂回作战,所以霍去病在出发前,就选择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并且大胆的使用了匈奴,这是一支特殊的军队。决战开始后,他从俘虏的嘴中得知,匈奴单于大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清军,所以他毅然率领大军北上两千多里。后来,他继续向北进发,直逼狼居胥山。这一战之后,他们又以一比三的伤亡,干掉了对方七万人。大汉蒙受了近百年的耻辱,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可以解脱。,匈奴已经逃之夭夭,漠北再也没有了王庭。一日,皇上赏赐了两壶御酒,他不肯独自饮酒,便将酒撒在江面上,与众将士共饮,故名酒泉。后汉武帝为嘉奖他们的杰出表现,设立了大司马,由大军卫青和霍去病担任大司马。

自此之后,卫青的地位越来越低,而霍去病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公元117年,匈奴单于不承认汉人,汉武帝决定将单于的军队一网打尽。然而,在备战期间,23岁的霍去因长期的疲劳和艰难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英年早逝,逼得汉武帝不得不暂停与匈奴的战争。伤心欲绝的汉武帝,命人将霍去病葬在茂陵,并将他的坟改为祁连山,以示他战胜匈奴的战功。

西汉名将霍去病之死原因(西汉最强英年早逝)(3)

霍去病的生命虽短,但他已是数千年来的名将们的楷模。他年轻气盛,说出了一句名垂青史的话:“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两千多年过去了,谁还会记住这位所向披靡的战神?若不是霍去病夭折,历史将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