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薄云娜

视频剪辑 郑晶晶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4月5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节”,《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那么,清明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日前,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鹏。

清明前后择日来踏青(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1)

武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鹏

预防感冒和情绪问题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刚好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这时候,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这时候,气温变暖,降雨增多,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张鹏表示。

张鹏介绍,清明时节,多有寒、热、风、湿夹杂,身体会格外敏感。而且,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市民在外游玩时,应该注意适时增减衣物,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此外,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玩耍和劳累,以免感冒。

此外,由于春季天气忽冷忽热,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时节扫墓容易使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还可导致和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

因此,清明时节,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市民要尽力做到心胸开阔、平和,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条达舒畅。

少酸多甘以养脾

清明节气,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张鹏表示,立春之后,体内肝气愈盛。但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能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他建议,春日应该少吃点酸的,多吃点甜的,以养“脾”。脾胃不佳者,不妨多吃些红薯、萝卜、芋头、山药等秉承“土气”而生的食物,可温胃祛湿、补中和血、补精益气。

他说,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为了顺应天地的生生之气,春季宜多吃素少吃肉。比如,根据个人体质,适量吃些小白菜、油菜、胡萝卜、南瓜等。并且,少吃“发物”,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之品,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张鹏介绍,清明节气,由于肝气升发过旺,一些市民会出现像头痛、眩晕、血压升高、无缘由地发火、眼睛发胀、失眠等情况。

因此,清明时节,应该早睡早起,入眠时间不宜超过晚上11点。一天中,白天主阳,夜晚主阴,睡得好,就可以敛藏阴精,培补气血。春季最好不要睡懒觉,以免影响气机升发。

此时,他也表示,春天,市民可以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也要注意防风御寒。运动后出汗,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温暖干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