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体进入晚唐以后,经文人词客们的改造与加工,渐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体、以婉约为美的审美规范。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1)

在宋代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词坛一片寂寥、衰落,直至柳永的出现。他的大胆开拓与革新,才使宋词迅速发展起来。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慢词篇幅较大,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加了词的表现能力,对后世词人的创作影响重大。北宋末期的周邦彦即深深受惠于柳永,也擅长慢词创作,并在柳永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2)

柳永的《雨霖铃》和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是其慢词创作各自的代表作,且都以离别为主题,颇具相似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3)

主题相似

柳永赴京应试不第后长期滞留京城,留连坊曲,创作颇多,传播颇广,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作品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柳永也为自己的浪漫和艳曲盛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鹤冲天》中曾有句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放榜之时,宋仁宗竟以此句黜落其名,并呵斥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遂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更加纵游于娼馆酒楼之间。

《雨霖铃》中,词人铺叙、渲染出强烈的离别情绪,读之使人怅然。据考证,此词便作于柳永遭到仁宗黜落后离开汴京南游之时。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4)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中,词人在描景叙事中抒发了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绪和愁苦别情。考其生平,词人曾数别京华。第一次是元祐二年(1087)自太学正出为庐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隆德军府并管勾学事。第三次是作此词时自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真定府。短短三十余年,词人三进三出京师,词中“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的感慨足见其思绪之深沉。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5)

口吻相似

两首词中,词人均一反替女子立言的风尚,以男子的口吻,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痛别情人的愁思与苦闷。固然,对于周邦彦此词中的离别对象,古往今来颇有争议。但笔者认为,他是在政治上不得已离开京华的同时与自己的相爱之人分别而产生“欲留不得”的难舍与失落。

铺叙手法

柳词上阕先写离别时的情景,铺叙出季节、地点、时间、天气状况、人物心情等,营造出寒蝉哀鸣、长亭日暮、骤雨初歇、帐饮无绪的氛围。再叙离别过程,留恋、催发、执手、相看、流泪、无语。接着渲染出烟波千里、暮霭沉沉的广阔景象。词人的视点由近到远,描景虚实结合,词境开阔。下阕感叹古今离别,自问自答,苦楚难耐,情深意浓。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6)

周词中,以柳起兴,先叙写柳阴、柳丝、柳絮、柳条。转而写自己的离愁别绪,追忆往事,不经意间回首,望人却已在天北。下片,离愁更集中、浓烈,词人不禁又陷入了对往事的追思中。当年之景,此时之情,恍如在梦中,惟有泪暗流。在对离情别景的共同铺叙中,两位词人均黯然神伤。

语言风格

当然,两首词中虽都用铺叙手法抒写别情,不同之处却也明显。他们一个与情人执手相看,泪眼朦胧,无语凝噎;一个“恨堆积”、“念携手”、“泪暗滴”。通读二词,很容易感觉到柳永语言的通俗化,并且俗中有雅,亲切自然,使人易于接受。也许正是因此,才会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轰动效果。周词中的语言则是清妍和雅,富丽精工,“工美”之感洋溢全词。二位词人的语言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7)

章法结构

在对铺叙手法的运用中,二词更重要的不同体现在章法结构中。《雨霖铃》里柳永将离别之情按别前、别时、别后的时空顺序铺叙出来,具体而又细致。而《兰陵王·柳》的结构则体现为一种时空上的回环往复。词人在第一片中写自己即将告别京城的所见所感;第二片写对往事的追忆,又有对别后愁苦的设想;第三片既写眼前之景,又追思往事。词人将顺叙与倒叙相结合,体现出回环往复的时空变化。此词也因此曾被誉为“渭城三叠”。同为铺叙,而不同的结构营造出两种不同的美感。

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浅析柳永雨霖铃与周邦彦兰陵王)(8)

创新曲调

此外,二词在曲调方面也稍有不同。众所周知,在两宋词坛上,柳永创用的词调最多。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词人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者首次使用。《雨霖铃》本为唐代教坊曲名,柳永就是借旧曲而另倚新声,曲调优美凄婉,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无限伤感。与柳永一样,周邦彦也新创了五十多种曲调,虽然不及柳永多,但像《兰陵王》这样清雅的曲调,同样深为后人推崇与喜爱。

多情自古伤离别。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念去去,长亭路,恨堆积!拂水飘绵送行色,暮霭沉沉楚天阔。思前事,泪暗滴。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共离别,同悲切。读此二词,不禁使人黯然神伤。

参考书目:

《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ps: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为本人原创

,